oppo未来的样子,到底有没有设计
oppo未来的样子,到底有没有设计Ann 是 R11 的设计师。借着 OPPO R11 巴萨限量版发布,居于幕后的她终于有机会讲出她看到外界评论后的一些想法。数年的渠道建设和产品经营后,OPPO 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随后开始跳脱舒适区,进军一二线市场,以完成“农村包围城市”之举。它也因此越来越受瞩目,赞美和质疑并存。而赞美往往归属于强大的渠道和精准的营销,质疑则更多落到了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把你的摄像头放在手机的背后的中间,你可能也不能接受,我不能为了跟别人不一样而乱来。“我们其实像我们自己”关于像谁谁谁这些言论我们看过很多,我们也特别想回应,因为我们觉得根本就不应该直接说像谁谁,消费者的审美在一个时间段里是趋同的,因为人是有视觉逻辑和视觉记忆的。看惯了平板(直板手机),就很难用一个圆形的手机,我们只能在符合消费者审美的过程当中,做一个大家看起来都喜欢的,并且在细节处有 OPPO 设计语言的产品。
我们跟 OPPO 设计师聊了聊 R11 和 R11 巴萨限量版的设计理念,以及“像 iPhone”这件事。
OPPO R11 像 iPhone 吗?
估计有不少人答案是肯定的,往往还会补上一句,“这不明摆着嘛。”
作为被质疑的一方,OPPO 很少回应。在旁观者的眼里,它还是自顾自地做着一个接一个销量千万级的爆款手机,总能邀请当季炙手可热的明星偶像代言,冠名年轻观众众多的热门综艺节目,同时还运作着业内最庞大的线下零售渠道,在被你遗忘的故土上星火燎原。
“我们其实像我们自己”
关于像谁谁谁这些言论我们看过很多,我们也特别想回应,因为我们觉得根本就不应该直接说像谁谁,消费者的审美在一个时间段里是趋同的,因为人是有视觉逻辑和视觉记忆的。
看惯了平板(直板手机),就很难用一个圆形的手机,我们只能在符合消费者审美的过程当中,做一个大家看起来都喜欢的,并且在细节处有 OPPO 设计语言的产品。
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把你的摄像头放在手机的背后的中间,你可能也不能接受,我不能为了跟别人不一样而乱来。
Ann 是 R11 的设计师。借着 OPPO R11 巴萨限量版发布,居于幕后的她终于有机会讲出她看到外界评论后的一些想法。数年的渠道建设和产品经营后,OPPO 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随后开始跳脱舒适区,进军一二线市场,以完成“农村包围城市”之举。它也因此越来越受瞩目,赞美和质疑并存。而赞美往往归属于强大的渠道和精准的营销,质疑则更多落到了产品的外观设计上。
在 N 系列机型上,OPPO 有过很多大胆尝试,数旋转摄像头最受关注。
比如白色和金色的配色,我们早在 N1上就做过,非常惋惜没有成功推出来,我们当时想做的时候,恰恰定位于白色和金色的高雅,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一个搭配存在,只是说很遗憾我们没有做成。
每家都会有类似的故事,我们对自己一直有一个严苛的要求,我们不追随别人,我们做的是自己,我们凭着自己的本心做这个东西,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的进化,不断的进步。
我很想说的是,我们其实像我们自己,其实我们一直继承我们自己。
设计的传承更多要纵向来看,从过往的产品中去发现连贯的设计元素。Ann 表示,N3 是就采用了和 R11 相近的跑道型的相机模组设计,原本是计划做成对称的双摄像头,囿于当时的技术限制,以圆形的闪光灯取而代之,形成对称之美。
尽管工业设计本身是有门槛的,但一款为大众而做的消费品,被品头论足是免不了的。
OPPO 的适众之美
在消费电子领域提到设计,我们往往会首先想到苹果。
而苹果也是设计师的天堂,甚至有能力调动全产业链的资源去尝试旁人做不到的工艺和设计。比如把金属做出钢琴烤漆质感的亮黑色 iPhone 7,而把扬声器外壳直接做到一体成型机身上再用碳纤维封装的 iPad Pro 简直是设计、工艺和功能表里如一的典范,7 年前问世的 iPhone 4 的边框依然是顶尖不锈钢加工工艺的代名词。
坚果 Pro 跟 iPhone 7 Plus 和三星 Galaxy S8 放在一起。“锐利异类”牺牲了手感。
当然,你也可能会想到老罗和锤子科技,他可以为了设计上的特立独行和粉丝的天生骄傲牺牲掉其他体验,比如手感,以成就“圆滑当道时代的锐利异类”形象。当然,这也是锤子科技作为一个小而美品牌的生存立足之本。
然而这些并不适用于已成为国内数一数二手机品牌的 OPPO,2016 年全年其出货量高达 9940 万台,明星机型 R9 一款产品的销量就超过 2000 万台,力压 iPhone 6s 成为 2016 年国内销量最高的手机。
R9s(右侧)的微缝天线也是一种创新。
Ann 说,OPPO 做的是一种“适众之美”,一种普世、大众所能接受的美,要遵循商业逻辑和大众审美。在它面临如此的争议之前,OPPO 也曾做过很多大胆超前的尝试,比如 N 系列的旋转摄像头,Find 7 上通过在微粒导光膜排列的 3140 个导光点而做出的天际线呼吸灯。Ann 说,“大家知道我们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创新实力、创新意愿,大家可以从过去的产品上看到。”除了 R11,Ann 此前还操刀设计了 N1 和 N3。但是,无论是呼声甚高的 Find 系列,还是玩法多变的 N 系列,销量远也就是消费者的接受度远不如 R 系列。这也验证了 OPPO 现在的产品设计理念。
Find 7 底部微粒导光膜排列着 3140 个导光点,做出了浑然一体的天际线呼吸灯。
现在的状况是,我们发现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急速扩大,单款产品的销售量和占有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大家讲重口难调,虽然受众的范围扩大,对于创新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谨慎,这个创新就会一定要满足到更多人能接受,它不再是一个小众的创新,不能再局限于百万级的量级上创新,你必须把这个放在上千万人,上亿人放在这个考虑维度来看。
这个时候每一个创新,都要反复推敲,去确保大家既可以认同他的创新,但是又能接受它,又觉得它很美。这个地方的工作非常难,普通人看它,第一眼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常规,但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我们更愿意大家仔细去看,端详,然后放在手上。
因为你会发现,这所带来的一切让你觉得有惊喜的感觉,其实都是我们的创新,只是有些创新在表象,有些创新是隐形的。
三个月前,当一位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门口路过的中年大叔指着我手里的华为 P10 说它跟 iPhone 很像时,你就会感受到普通消费者审美认知上的差异了。
对于 Ann 和 REN 来说,他们要做的是把产品从一个基础的形态上,做出包含隐性和显性细节的设计,做出“适众之美”。比如 R11 争议颇多的双摄像头,在常人眼里无论是位置还是样式,它跟像 iPhone 太像了,但同时 R11 多了一个高亮的金属装饰环,如果不看下面的解答,估计没几个人能理解其中的考量。
苹果(iPhone 7 Plus)的摄像头是直接冲压完了以后,一个火山口,我们比它多了一个工序,就是多嵌了一个装饰件。为什么要嵌这么一件?因为火山口这个东西很多人是不喜欢的。突然有一个很高的耸立在这儿的东西,打破了世界的平衡的。
我们希望把这个东西的视觉感降低再降低。它确实跟物理元器件就有关,大家都是这个行业非常了解了,物理元器件,摄像头要想好,高度就在那里摆着。
但是我们又希望在视觉上看起来很薄,视觉上很轻,我们多做了一个工艺,这个工艺就是做的另外一个颜色的装饰件嵌在上面,你把连贯的高度打断之后,你发现你的视觉重点在上面这一层,你会发现这一块凸得没那么多,这就是设计上的视觉手法,但是这个也会带来多一个步骤,但是我们愿意这样做,因为我们希望它在各个方面的细节都是表达我们对它是有讲究的,我们对它是有思考的。
设计师要从每年的几十款甚至上百款原型设计中筛选出击中消费者的那一个。这既需要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已有经验,也需要和代言人的筛选一样,去做调研。在 Ann 看来,“很多时候不是设计师在做设计,而是用户在做设计,用户在做选择,我们不能硬着头皮去做一个用户不喜欢的产品。”
巴萨限量版对 OPPO 的意义
8 月 8 日 R11 巴萨限量版发布当天,Ann 首先阐述了 R11 的设计理念,未来感的轻薄和无限接近于平面、似平非平的曲面。
两年前,我们开始进行 R11 的设计。为了做到“轻薄”,我们付出了远超乎大多数人能想象的心力。R11 在物理上,不是当前最薄的手机,但是在视觉上,是非常薄的。这是因为我们在背部采用了弧线的设计,但这条弧线不是一条简单的曲线。
调研发现,看惯了平板手机,绝大多数用户不能接受手机背面大弧度,虽然这确实让他们觉得手机变薄了。人的视觉逻辑很奇妙,如果你先看到侧面很薄,再转过来发现背面不是一样的薄,你就会觉得自己被骗了,潜意识里就会觉得手机很厚。所以 R11 的设计重点在于解决用户对大弧度的认知问题。
最终我们在 R11 的背部,做了一个“似平非平”的曲面。它看起来无限接近于平面,但实际上是有弧度的,这样你就能接受了,并且觉得它真的很薄。
而这个似平非平的曲面真正实现起来远非产品本身看起来那般轻巧。聊到这里,Ann 用手和笔比划了 CNC(数控机床)机械臂的工作模式,“它在一个三维空间上走,和固定手机外壳的治具之间只要发生一点偏移,就会报废。公差严格控制在 0.03mm。”之所以大费周章,不做更容易实现的简单的几何造型,为的是营造一种视觉与手感相匹配的轻盈之态:
我们要做到用户能在 5 秒内判断 R11 既有的弧度,这个弧度是为了更流畅,更轻薄。同时在这 5 秒内,又能觉得它跟侧边的轻薄感是匹配上了,我的愿望在这里,但是怎么加工出来?这里面包含太多的艰难。所以不是像大家讲的三个月。
这也是巴萨限量版的一个基础形态。R11 限量版的设计师是来自台北的 REN。他透露,其实在去年就想做这样的设计。
根据 REN 和 Ann 的介绍,巴萨限量版设计工作更多是对 CMF 的改造。CMF 是 Color,Material & Finishing 的缩写,是基本造型确定之后的流程,属于工业设计后端的范畴,涉及到颜色、材质和表面工艺处理。
一个可喜的苗头是,我们在这两年越来越多看到苹果之外的手机品牌去做这个层面的探索,比如小米 6 的亮银色、荣耀 Magic 的前后对称八曲面,以及这款巴萨限量版。
R11 巴萨限量版最扎眼的就是它的红蓝撞色设计,它是第一款使用撞色金属工艺的手机,虽然金属撞色工艺本身并不稀奇。撞色设计在时尚领域也是常见的表达,比如 Celine 的包。
Celine 背包
稍微了解一点足球的话,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巴萨限量版的元素来自于巴萨经典的红蓝条纹球衣。上部是低调、沉稳的蓝色,下部是跳跃、热情的红色。而这两种配色相较于上一代的巴萨限量版,色泽更正更深。
蓝红两色并不对称,而是遵循了 0.618 的黄金分割比例,18K 镀金金巴萨 LOGO 同样位于黄金分割点上。
而在工艺实现上,OPPO 首先是将整个金属后壳阳极氧化染成红色,之后用特殊的遮蔽油墨将下部的红色遮住,进行第二次阳极氧化,染成蓝色。这道工序完成后再将遮蔽油墨去掉。REN 告诉我,单是遮蔽油墨的配方就前后调试了 200 多次。
上下两侧的天线也调成了与之相匹配的红蓝两色,同样为填胶工艺。
而在红蓝交界处,REN 和他的团队又增加了一条 0.1mm 深、0.4mm 宽的高光切割。在几乎没人注意到的正面金属边框处、金色切边的内侧还有一条 0.2mm 宽的蓝色边框:
这个深度大概只有 0.1mm,因为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要求的是手感。在这些部分,或者是队徽上,都是不能刮手,不能说拿着手被割到了,只有0.1mm 的深度,你手摸上去有微微的感觉,但是不是一个很不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这根线不可以做到 0.8mm?因为 0.8mm 看起来太土豪,它没有我们 OPPO 的那种精致优雅的感觉。我们一直调到 0.4mm 的比例,若有似无,这条线既有,但是又没有,但是又能体现这个细节度。
我们希望正面是一个均色的、完整的视觉体验,漫反射会映出红色,突兀,我们希望这条金色是一个很干净的金色。光是这里,其实要增加好几道工序,才能加上一条很细的蓝色,仅有 0.2mm 宽(相机实在拍不出)。
相机装饰环和闪光灯开孔处也涂成了金色。
在这些设计的把控和工艺的创新之外,REN 还想把他从巴萨的诺坎普球场观察到的一个细节表现出来:
我在现场看到了有很年轻的球迷,很疯狂的球迷。
我还看到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家,穿着西服,打着领结,带着自己的女伴穿着礼服看球赛,这个在中国很少的,中国去看的时候,我就很随意了,穿一套球衣就可以了。西班牙看到的球迷,他们很多人可能是巴萨几十年的球迷,但是他完全很严肃地,像参加晚宴一样地看球赛,我当时非常震撼。
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运动感的东西,其实我们说运动风的东西往往会带来橡胶感,或者是很运动。我们在做撞色的时候,虽然它跟足球相关,跟运动相关,但是本身也有一份优雅,要有一份气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做这个运动的这种跨界合作的时候,我们所保存的这种骨子里的东西,就是我们对于它文化的理解。
设计师的宿命
在介绍 R11 的设计理念时,Ann 引述了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一句话,“艺术家是指出问题,设计师是解决问题。”
OPPO产品设计师 Ann(R11、N 1、N3 等产品的设计师)
对于 OPPO 来说,设计师在提交创意时也要把商业化的因素考虑在内,“做用户喜欢的东西。”她说:
我们从来不会讲喜好是哪个,而是适合。这就是我以前讲的弱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我们个人的喜好不是关键,消费者的喜好才是关键。我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一定一样,但是我们要克制,要以普世能接受的美为第一任务,再把这个产品所赋予的定调作为考量的标准。
OPPO产品设计师 REN(巴萨限量版设计师)
巴萨限量版的设计师 REN 工作之外在时尚方面有自己的所长: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更感性和理性的逻辑性的推理。感性是一个很广义的部分,有可能是对所有的事物,消费者流行趋势的东西,你必须做一个预判,必须对生活上,对任何事物上都要有兴趣,方方面面你都要能够覆盖到。要有预判,等于说社会整个的变化,我们要预判两三年后,整个的世界,或者说人类的变化是什么样的程度。
回过头来就是科学的部分,理性的部分,所有技术的推演,我们关注很多新技术。
另外一个就是消费者对这个东西的变化,会有一个大数据,我们还要通过大数据的方式预判,当这两个到一个交叉点的时候就是一个对的点。但是这是很难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未来发生什么?所以你要预判,如果发生金融海啸,整个世界都不同了,但是我们要预判。
像看电影,整个世界很低潮的时候,英雄的电影就会跑出来,世界很和谐的时候,英雄电影就消失了。这几年,经济不好的时候,所有的英雄电影一直出,这就是这个逻辑。
一边做着前瞻性的预研,一边紧跟当前的消费趋势,并对当前产品的设计和工艺锱铢必较。可以说这是工业设计师的日常,也是他们被曲解被质疑的宿命。对这种略显割裂的身份和用户反馈,Ann 的回答很洒脱:
今天外部的声音是一回事情。但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我其实是非常为我们团队骄傲的,因为我知道你们做了什么,我知道我们做的多么的艰难,但是结果又是多么令我们满足的。你不能讲完全的满意,因为我们觉得更满意的东西在未来,但是我们是满足的。
更多内容,关注品玩
wepingwest限量开放入群申请……PingWest品玩的老朋友了?何不扫码加客服进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