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辛弃疾诗歌赏析:诗歌鉴赏满江红
贺新郎辛弃疾诗歌赏析:诗歌鉴赏满江红二、了解词的写作特点辛词在表达情感上与陆游的诗歌非常相似,他们都具有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也有壮志难酬带来的痛楚与激愤。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一、明确诗人的写作特色 辛弃疾,南宋词人,诗词善用典故,借典抒情;并善用散文句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点火樱桃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一、明确诗人的写作特色
辛弃疾,南宋词人,诗词善用典故,借典抒情;并善用散文句式。
辛词在表达情感上与陆游的诗歌非常相似,他们都具有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也有壮志难酬带来的痛楚与激愤。
二、了解词的写作特点
词一般上阕写景,下阙抒情。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为下阙的抒情蓄势或作铺垫。以所学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上阕写壮阔的山河景色,下阙写周瑜豪迈的一生,只有如此壮阔的景物方能衬托诗人心中英雄的一生。
上阕最后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为过渡句,收束上阕的景物描写,并引出下阙对英雄人物的缅怀。
《满江红·点火樱桃》也正是遵循这样的写作逻辑。上阕写春景,下阙抒情,上阕最后一句“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作为过渡句,收束上阕对春景的描写,并引出下阙的抒情。
所以,了解词的一般写作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理解诗词的内容。
三、赏析诗词
1、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荼蘼:属蔷薇科,开白色的小花,花蕊是黄色。
点火樱桃、荼蘼如雪,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的樱桃红的如火,春天盛开的蔷薇白的如雪。
该句写出了灿烂的春光。下句“春正好”紧承该句。
2、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龙孙,竹笋的别称。紫台苍壁,长满苔藓的土壤。
该句写竹笋破土而出。
3、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燕妈妈带着飞力弱的小燕子飞翔,而流莺娇怯怯地呼唤着自己的朋友。
写到这,我们发现诗人眼中的春景是如此多姿,动静之中、俯仰之间,诗人满眼都是亮丽的春色。那这就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了吗?还需要等等···
4、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诗人看到如此多姿的春景,转而该句就写出了伤春之情。问春天什么时候回去,可不可以把这春愁带走。瞧,诗人质问春天何时归去,是多么的“无理之极”,要知道春来春去本是自然规律啊!而这春愁,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诉说了它带给自己的愁绪,这又体现了诗人“有情之极”。
小结:上阕在写法上是以乐景衬哀情,亮丽多姿的春景使诗人的伤春之情更为浓烈。下阙则把这种伤春之情带来的愁绪更为具体化。
5、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诗人登上层楼向远处眺望,层峦叠翠,阻断了望远的视线。心中自问,家乡在哪?还在吗?烟波隔断了回家的路。
该句表达了诗人的故乡之思。
6、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此处“古今”,偏重于“今”,而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诗人内心的这种痛苦无人诉说,表达了孤独之感。
7、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上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千里梦指对故乡的思念;下句“子规”的叫声是“不如归去”。一虚一实间,写出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8、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该句紧承“子规”句。
小结:下阙诗人把愁具体化,表现在故乡之思、孤独之感、家国之思等。
我是Tina老师,我在教授高中语文,在这里记录自己备课中的所思所想。感谢您的关注、点赞与转发。希望我们能一起探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