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康复新观念,打破听障孩子的无声世界
听障儿童康复新观念,打破听障孩子的无声世界Font Size50u0505 000@0%Window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TransparentSemi-TransparentOpaque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TextColorWhiteBlack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Background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Transparent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Play VideoPlayMute0:00/1:27Loaded: 0%0:00Progress: 0%Stream TypeLIVE-1:27 Playback Rate1xChaptersChaptersDescriptions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Subtitlessubtitles settings opens subtitles settings dialogsubtitles off selectedAudio TrackFullscreen
This is a modal window.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TextColorWhiteBlack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Transparent
Window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TransparentSemi-TransparentOpaque
Font Size50u0505 000@0%
Text Edge StyleNoneRaisedDepressedUniformDropshadow
Font FamilyProportional Sans-SerifMonospace Sans-SerifProportional SerifMonospace SerifCasualScriptSmall Caps
Reset restore all settings to the default valuesDone
Close Modal Dialog
End of dialog window.
视频拍摄、制作:江西日报记者蔡颖辉
康复中心老师正在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 摄影▕江西日报记者蔡颖辉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蔡颖辉)“诚诚,老师的娃娃摸了自己的鼻子,你也跟娃娃一样,摸摸自己的鼻子……”3月的南昌,阳光正好,洒在听障儿童诚诚的脸上,使他眯起了眼,但循着老师的声音做动作非常认真。有时候他回过头来看着身后的人,软软地喊一声“妈妈”。
这是发生在南昌市西湖区现代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课堂上温馨的一幕。随着国家对听障儿童的关爱与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从不会发声到喊出第一声妈妈,走出无声世界。
为听障儿童家庭送去温暖
“一个残疾儿童,一大家子受累”,每一名听障儿童给父母、亲人带来的痛苦只有他们自己能深深体会。
“听障儿童虽有康复的希望,但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带孩子来康复中心上课的刘女士来自南昌县农村,她告诉记者,很多带孩子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家长都是在康复中心周围租房子,父母一方辞去工作,每天专职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下课回家后也要不停地对孩子重复上课的内容,孩子辛苦,我也辛苦。有时候等孩子睡着了,我忍不住大哭,很多次都觉得要崩溃了,但第二天还是要照常带着孩子去上康复训练课。”
听障儿童家庭不仅要面对照顾孩子的烦恼,还要承担孩子康复治疗的经济压力。
“每个月康复训练的费用约2000元,还要人陪在身边,不能去工作,家里只靠孩子爸爸一个人的收入。”来自新建区农村的张女士一家租住在康复中心附近金盘路的一间小平房里,没有厨房和卫生间,灶台就搁在门口。房租每月700元,这已经是她能租到的最便宜的房子了。张女士每天的生活十分简单,午饭晚饭基本上是煮面条,只有儿子每天都能吃鸡蛋和肉丝汤。“给孩子装人工耳蜗的钱都是借的,欠债还没还清。多亏了政府有康复训练的补贴,我才能带孩子来做康复,如果错过了4岁前的语言发育黄金期,恐怕孩子只能去聋哑学校了。”
“听力残障人群占残疾人群的四分之一,基数庞大,后期康复训练与购买人工耳蜗、助听器的费用不菲。2018年由市区两级残联配套,将0至7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标准从每年1.2万元提高到每年2万元,并为南昌户籍的残疾儿童提供每人每年4000元的家长陪护补助,8至15岁残疾儿童巩固康复训练补助每人每年1万元。给残疾儿童家庭康复补贴,也是为了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西湖区残联理事长万建斌介绍,我国残联制定的《“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实施方案》就在西湖区试点,现代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成为南昌市唯一一家为听障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的入选机构,每年为入选的0至4岁儿童提供每人2.4万元的康复训练补贴,给残疾儿童家庭带来很大帮助。
通过康复机构把补助落到实处
“以前我办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时候,还是个‘黑户’。因为经费问题,中心就开在租来的居民楼。每年都要贴钱维持,为此跟父母也闹别扭。如果不是有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扶,我们的公益机构也很难壮大,甚至难以为继。”现代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主任洪丽娟告诉记者,她以前是一名在外地做康复教育的老师,2005年回南昌创立了听障儿童康复中心,也就是现在的现代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
创业初期,洪丽娟经历了资金短缺、生源萧条、人才流失……场地都搬了7次,但每每看到孩子和家长渴望的眼神、无助的表情,她表示:“再难我也不放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洪丽娟多年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南昌市、西湖区残联陆续在场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与资助。康复中心由以前的低矮破旧民房,搬到了繁华的中心城区写字楼,并购置先进设备和大量康复器材。完备的设施与强大的师资力量使得康复中心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已经有千余名听障儿童通过训练恢复听力,融入社会。
西湖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胡翔告诉记者,在广泛摸底、充分调研、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南昌市于2020年在全国首先出台了《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扶持奖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给予500元/平方米的场地提升改造建设补助、实际投入金额50%的设备(器材)购置补贴、年房租总额30%的租房补贴3年,并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给予4万元至5万元的奖励补贴,康复机构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净美优”。
随班就读让听障儿童融入社会
“刚去广南学校查看‘影子老师’的工作情况,耽误了时间。”康复中心的李老师气喘吁吁跑进门。
“一些康复的孩子在小学入学后,因为缺少学前教育,难以和同学相处,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这时候应家长要求,我们会派老师随堂上课,坐在孩子身后,在课堂随时指导孩子,让他更快融入集体,这个老师在课堂上就像孩子的影子一样,我们称为‘影子老师’。”李老师告诉记者。
“跟老师再朗诵一遍课文……”3月10日下午第四节课,西湖区广南学校初二年级的罗同学在学校的特殊教室上听觉康复训练课。
“通过康复治疗,小罗同学在我们学校从小学读到初中。”广南学校校长邓淑萍向记者介绍,2015年初,教育部确定37个市(州)、县(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西湖区位列其中,成为江西省仅有的两个实验区之一。2015年至2017年,西湖区就逐步探索和完善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体系,大力发展“随班就读”等特殊教育新模式。为此,广南学校专门购置器材,设置特殊教室,并组织教师参与特殊教育培训,帮助听障儿童融入集体。“我们有志愿老师和志愿学生,都是为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服务。学校里的听障儿童表现很不错,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通过现代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的训练,我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现在是豫章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的学生。”10多年前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听力的万文欣告诉记者,她也想和帮助过她的老师一样,帮助更多孩子康复,让更多的“折翼天使”重新翱翔天际。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