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贸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复制升级的5.0时代

自贸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复制升级的5.0时代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自贸区,正式开启了自贸区1.0时代。中国自贸区发展经历了从1.0时代到5.0时代的升级。我国政府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最重要的举措,其力度和意义堪与20世纪80年代建立深圳特区和20世纪90年代开发浦东两大事件相媲美,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对境内外投资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环境。FTZ源于世界海关组织(WCO)的前身——海关合作理事会所解释的有关“自由区”的规定,指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的一个特定区域,区内在货物监管、企业设立、税收政策、外汇管理等领域实施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自由贸易园区FTZ是一个关境内的一小块区域,是单个主权国家(地区)的行为,一般需要进行围网隔离,对境外入区货物的关税实施免税或保税,而不是降低关税。世界上四个主要的自贸区: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纽约港自贸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贸区的管理

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引进来、走出去”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自贸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复制升级的5.0时代(1)

1、什么是自贸区

自贸区涉及两种概念,一是自由贸易区FTA(Free Trade Area),二是自由贸易园区FTZ(Free Trade Zone),翻译成中文都是自贸区。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目前,世界上已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

FTZ源于世界海关组织(WCO)的前身——海关合作理事会所解释的有关“自由区”的规定,指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的一个特定区域,区内在货物监管、企业设立、税收政策、外汇管理等领域实施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

自由贸易园区FTZ是一个关境内的一小块区域,是单个主权国家(地区)的行为,一般需要进行围网隔离,对境外入区货物的关税实施免税或保税,而不是降低关税。

世界上四个主要的自贸区: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纽约港自贸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贸区的管理机构权威性非常强。目前在许多国家境内单独建立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都属于这种类型。除德国汉堡自由港、美国纽约自贸园区,还有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自由港等都属于典型的FTZ。

中国自贸区发展经历了从1.0时代到5.0时代的升级。我国政府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最重要的举措,其力度和意义堪与20世纪80年代建立深圳特区和20世纪90年代开发浦东两大事件相媲美,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对境内外投资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环境。

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自贸区,正式开启了自贸区1.0时代。

2015年,第二批次,建立了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自贸区建设进入2.0时代。

2017年,第三批次,建立了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贸区,开启了自贸区3.0时代。

2018年,第四批次,建立了海南自贸区,开启了自贸区4.0时代。

2019年,第五批次的5.0时代,建立了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贸区。至此18个自贸区的基本格局,呈现出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从而推动形成了中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我国于2003年6月29日签署第一个全面实施的自由贸易协议,是大陆与香港、澳门单独关税区之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CEPA,也是香港与澳门实际参与的唯一的自由贸易协议,既符合WTO规则,又符合“一国两制”方针。实质是将香港和澳门纳入整个中国的大市场,完全内资待遇。这种待遇包括全面零关税和服务业的全面开放。

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质上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初步框架安排,同时又包含若干早期收获协议。做到了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务实协商、合理安排,双方着眼于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未涉及台湾弱势产业、农产品开放和大陆劳务人员输台等问题,体现了大陆方面最大的诚意和善意。

2000年国家领导人提出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并在2004年11月达成协议,开启了中国自贸区(FTA)建设的序幕。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从现实生活出发,自贸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实惠。

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15个成员国将涵盖全球约2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所包括的区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例如2022年4月在广西防城港建设自由港,防城港位于中国与东盟对接的前沿,拥有5个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是国家战略聚集区和先行先试特区。防城港利用区域优势,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生产要素转移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挥边境特区开放带动作用,带动本市、广西和西南地区的发展。特别是防城港面临越南的海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自贸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复制升级的5.0时代(2)

2、自贸区对我们的生活好处

自1978年开始,我国建立了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城市的进步。

如今,我国在经济特区发展稳定以后建立了自贸区。尽管我国GDP增长迅速,但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处于低端环节,缺少与贸易相匹配的金融实力。

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为利用廉价劳动力,进口零部件,加工组装,出口成品到欧美国家,这种方式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附加价值最低。我国亟须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升级。

我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目前我国的贸易结算和其他贸易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都由其他国家(如瑞士)负责,且多为美元结算。

金融实力的缺乏,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经济发展的阻力增大,因此,必须建立自贸区改变这一局面,提高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地位,建立自贸区是一个良久之策。

自2013年以来,自贸试验区不断产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通过结构性改革重新确立自身竞争优势,是各国的迫切任务。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历史上只有十分之一的新兴市场可以在三个十年内保持5%以上的增速,如果不能锐意改革,就可能跌落“中等收入陷阱”。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改革的发令枪已经打响,谁能尽快摆脱掣肘、推进改革,谁就能领跑新一轮全球增长竞逐。

后危机时代,主要经济体占领全球贸易格局高点的博弈加剧。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突破新一轮国际自由贸易谈判包围圈的破局之举。

全球围绕自贸区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存在诸多猜测,但不管怎样,将既有贸易规模“变现”为贸易规则话语权,并为新一轮贸易繁荣铺路,是我国在全球博弈中的重点所在,而建立自贸试验区成为我国参与新的国际规则制定的起点。随着美国2017年退出TPP,日本和越南等11个国家签署了全面且先进的TPP(CPTPP),2021年6月2日英国启动自2月申请加入的谈判,2021年9月16日,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后续工作还需沟通。但RCEP的各参与方更为平等,而该协议也被视为美国主导的TPP协定的替代物。

自贸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复制升级的5.0时代(3)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梅开二度”,意味着我国的全球化战略从贸易层面升级到金融层面,这一长期布局有望实质性提升我国经济的影响力。

通过自贸区的建立,我国在金融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币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我国的金融实力在全球化层面“越级而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自贸试验区这块“金融试验田”的成功。2022年上半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量1.5万亿元,在9个边境省(区)、12个西部省区市中排第一。

许多人认为,自贸区这么高大上,距离普通人很遥远,与普通人的生活无关。事实并非如此,自贸区已经悄无声息地影响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它不仅能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还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国际接轨。

自贸区落地之后,“海淘”国际品牌商品不仅发货速度快还不限购了,商品一律同款同价,并用人民币结算。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亚马逊拟在自贸区建设物流仓储平台,部分商品提前进口至上海保税仓储,消费者下单后直接从自贸区配送,大大缩减成本和配送时间,进口商品价格比市场便宜10%至30%。

各个自贸区旅游业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当地百姓和游客也享受到了各不相同的福利。以天津自贸区为例,充分挖掘政策打好了“吃住行游购娱”中的“购”这张牌,推动商旅融合发展,打造出自贸区购物游。

迪士尼落户上海,东盟神画落户南宁,不用出国门,也能体验大型刺激的娱乐项目,品尝东盟的美食文化等。

由于自贸区的税费优惠,医院引进设备的成本将大大降低。2019年6月14日,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宣布建立。这意味着老百姓未来不出国门,不用花更多的钱,在自贸区内就能享受外资医院的高端国际医疗服务,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门诊服务。

许多大学生、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将自贸区视为创业的热土。除了创业,随着新设企业的大量增加,也给区外的求职者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必然会对高层次的人才产生不小的需求,特别是在金融、物流和IT等领域,许多大学毕业生以及专业人才将有机会不出国门,就拿到远超同行业水平的“国际工资”。

自贸区的建设关键在于人才,为了广泛吸引国内外人才,在户籍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目的在于使这些人才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享受与本地居民同样的公民待遇。

随着更多国外银行进入自贸区与本地银行竞争,百姓还可以有更多的理财选择。随着人口的流入,城市的发展,住房也更有升值潜力。

自贸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复制升级的5.0时代(4)

3、自贸区提供的发展新机遇

在建设广西自贸区之前,广西在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为广西自贸区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自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则自2011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

人文交流空前密切,双向人员往来从2003年的387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4900万人次,增加了11.7倍,中国稳居东盟第一大境外游客来源地。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有力地增进了中国与东盟20多亿民众的共同福祉。

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东博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十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南宁成为东博会永久举办地。

明年预计在9月16-19日举办第20届东博会。2023年是中国一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和东博会20周年,11国12个共同主办方将共同庆贺、共襄盛举。东博会已经成为中国—东盟高层对话、经贸合作和专业交流的全方位开放平台,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东博会就把“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2017年以来,东博会聚焦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和论坛、投资洽谈会等推动“一带一路”务实合作。2019年是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开局之年。

截至2019年,毗邻东盟的主要边境城市已全部通达高速公路,南宁机场航线对东盟国家全覆盖。从2004年首届东博会举办到2018年,南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从122万人次增长到超过1500万人次,增长了约12倍;广西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从65万人次增长到562.3万人次,增长超过8倍。

东博会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多年来在边境和西部省区市均保持第一。

东博会催生国家战略落户广西,带来了政策、信息、项目、机制等多方面的支持。2019年8月又批准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上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产业大招商,广西实现了国家战略规划多维度覆盖。

东博会在东盟各国已深入人心,“南宁渠道”已成为各国与中国合作的首选渠道。有6个东盟国家(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在南宁设立了领事馆,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的友好城市达到55对,为全国最多。在广西的东盟留学生近1万名,是全国东盟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一年一届的东博会提升了广西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了广西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在广西的积极推动下,防城港的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成为中越跨合区首个试点之一。中方东兴园区核心区环形路网基本形成,北仑河二桥全面建成,国门大楼实现主体建成。中马“两国双园”建设、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建设、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建设、中·柬、中·老农业园区建设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东博会对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推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推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助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并非是在广西这一省区级层面建立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联系,以及中国与东盟企业间的对话与合作。

未来,东博会将继续不遗余力,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服务广西开放发展,为助推广西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再续新辉煌。

自贸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复制升级的5.0时代(5)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