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代蜘蛛侠同框已实锤:三虫同框反派齐聚

三代蜘蛛侠同框已实锤:三虫同框反派齐聚但显然我把漫威想得太好了,为了赚钱他们真的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既然从索尼手中拿回蜘蛛侠影视化版权已无可能,那就要用好最后的体验券。于是拼盘化的《英雄无归》就这样闯入了观众的视野。《英雄远征》虽然不错,但更像是对钢铁侠的一种缅怀。当然作为《复联4》之后上映的第一部漫威电影,缅怀这个用自己性命换回全宇宙半数生命的英雄,确实值得好好缅怀,用另一个超英的个人电影来缅怀也不为过。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的六人组,绝大多数都不会出现在下一个十年里了。钢铁侠、黑寡妇都已经死去,老美队也退休了,绿巨人、鹰眼本来就没什么存在感,也就只有雷神还有点票房号召力。第二个十年自然有新人来挑大梁,幻视、奇异博士无疑是头牌,但这样太单薄,所以美队、鹰眼的接班人都安排上,尚气、永恒族、月光骑士等新英雄得培养市场。但都太慢了,所以继续拍蜘蛛侠系列似乎成了必然的选择。从《英雄远征》到《英雄无归》

漫威宇宙第一个十年,影片我是一部不落地都看了一遍,但我很少去写这些影片。迄今为止,也就是写过《复联3》和《毒液》。

很少写的原因大体有二,一是漫威宇宙从漫画演变而来,影片和人物数量众多,当中各种梗太多了。要想写好,相关的知识储备要求甚高。

二是漫威的超英电影,大体故事脉络,人物性格都相差不大,每一部影片最大的卖点其实都是视觉效果,没有什么更多可以延展的内容。

三代蜘蛛侠同框已实锤:三虫同框反派齐聚(1)

随着《复联4》的上映,漫威宇宙的第一个十年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秉承着好莱坞一以贯之的传统,不到赔钱,就没到一个系列终结的时候。更何况那时漫威势头正盛,一直在票房上吊打老对手DC,完全没有收手的理由,第二个十年也就此拉开帷幕。

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的六人组,绝大多数都不会出现在下一个十年里了。钢铁侠、黑寡妇都已经死去,老美队也退休了,绿巨人、鹰眼本来就没什么存在感,也就只有雷神还有点票房号召力。

三代蜘蛛侠同框已实锤:三虫同框反派齐聚(2)

第二个十年自然有新人来挑大梁,幻视、奇异博士无疑是头牌,但这样太单薄,所以美队、鹰眼的接班人都安排上,尚气、永恒族、月光骑士等新英雄得培养市场。但都太慢了,所以继续拍蜘蛛侠系列似乎成了必然的选择。

从《英雄远征》到《英雄无归》,不管是年轻的蜘蛛侠还是年轻的荷兰弟,戏里戏外都在竭尽所能地拯救这个系列,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下,是把老粉丝带到这个全新的十年来。

《英雄远征》虽然不错,但更像是对钢铁侠的一种缅怀。当然作为《复联4》之后上映的第一部漫威电影,缅怀这个用自己性命换回全宇宙半数生命的英雄,确实值得好好缅怀,用另一个超英的个人电影来缅怀也不为过。

但显然我把漫威想得太好了,为了赚钱他们真的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既然从索尼手中拿回蜘蛛侠影视化版权已无可能,那就要用好最后的体验券。于是拼盘化的《英雄无归》就这样闯入了观众的视野。

三代蜘蛛侠同框已实锤:三虫同框反派齐聚(3)

《英雄无归》真的是一部让人无法说它不好的电影。

它有情怀——不仅是三虫同框,就连之前的反派都在影片中聚首了。

它有特效——奇异博士的出现,不仅铺垫了多元宇宙,也让该片的视觉效果上了一个档次。

它有成长——在我看来,蜘蛛侠一直是漫威英雄中,故事性最强的那一个。那一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勾勒出他的成长轨迹。与此同时,蜘蛛侠面对着更多的生死离别。第一代是本叔叔,第二代是女朋友,第三代更是失去偶像钢铁侠,进而在《英雄无归》中失去更多。这也让他和观众有着更多的情感连接。

《英雄无归》将这些元素拼接在一起,以个人成长为线,将其他人串联在一起。但他们很能产生化学反应,很难在一部影片中真正建立起来联系。观众之所以能够为三虫同框激动不已,是因为他至少已经看了5部蜘蛛侠电影。

三代蜘蛛侠同框已实锤:三虫同框反派齐聚(4)

托比·马奎尔的《蜘蛛侠1》《蜘蛛侠2》《蜘蛛侠3》,加菲的《超凡蜘蛛侠1》《超凡蜘蛛侠2》,荷兰弟的《蜘蛛侠:英雄归来》《蜘蛛侠:英雄远征》。如果想让这个情感更强烈一些,他还需要看过《美国队长3:内战》《复联3》《复联4》

否则,你根本无法理解三虫细数过往时的那种黯然神伤,你也无法理解那些反派为什么都把彼得·帕克当作仇人。事实上,你看过所有这些电影,你也依然很难在《英雄无归》中,对这些人物有更深的印象。他们几乎都是一闪而过,你很难在某一个情感点上深入下去。

但这几乎已经成为漫威习以为常的操作模式了。一部超英单体电影,集中呈现他如何从普通人变成超级英雄的,凑够一定数量的单体电影之后,让超英们开始在电影或电视剧中联动,吊起观众想看“复仇者联盟”电影的胃口,然后狠赚一笔,由此循环往复,无穷尽也。

没能在电影院中见证三虫同框,对于内地的漫威迷或者蜘蛛侠迷们来说或许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商业电影赚钱当然是主要目的,但是为了赚钱就开始不断降低自己的要求,甚至吞噬其他系列电影,对于观众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