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关注什么东西,当然是发达国家说了算。他们手里掌握着媒体,而媒体控制着人类听到和看到什么。发达国家想让我们看到工业生产背后巨大的碳排放,于是我们就理所当然的看到了,而且还以为这是唯一的原因呢。树干先简单说一下这障眼法:气候恶化后面肯定连着碳排放,但碳排放跟气候恶化到底有多大直接关联,现在争议还相当大,但这不影响全球推动减少碳排放。但今天气候变暖跟工业化的碳排放形成如此紧密的一对一因果关系,还是令人大吃一惊,这很明显是长期的人为导向,是有预谋的。因为哪怕是畜牧业产生的大量粪便、垃圾堆放等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都跟气候变暖有重大关联,但却没有人来关注。你那大脑要是真这么想,那么你就真的还是个政治小白,或者你这脑袋,太“中国”了:心存良善,以己度人,以为发达国家们真的会从全球福祉出发。但树干却明白,西方世界的行为逻辑,与其大张旗鼓宣扬的,可能恰恰相反。美帝国代表的这个小圈子,核心就是“自私”,他们自

格拉斯哥COP26,大英帝国给全球带盐了!连95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出来发盐了:咱们是为后代子孙在做事了!

看起来发达国家是真急眼了。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而罪魁祸首的碳排放再不控制,人类难道这要去寻找下一个宜居星球吗?

这一刻,全球同此凉热---

个鬼!

你那大脑要是真这么想,那么你就真的还是个政治小白,或者你这脑袋,太“中国”了:心存良善,以己度人,以为发达国家们真的会从全球福祉出发。但树干却明白,西方世界的行为逻辑,与其大张旗鼓宣扬的,可能恰恰相反。

美帝国代表的这个小圈子,核心就是“自私”,他们自己把自私标榜为“民主自由人权”。为了掩盖自私,西方世界发明了一系列语言和行为上的障眼法,用这些障眼法,方便这些发达国家冠冕堂皇地对发展中国家使坏渔利。公知们就是最容易被这些障眼法蛊惑的。

碳排放,理所当然不可不戒地被利用了。

树干先简单说一下这障眼法:气候恶化后面肯定连着碳排放,但碳排放跟气候恶化到底有多大直接关联,现在争议还相当大,但这不影响全球推动减少碳排放。但今天气候变暖跟工业化的碳排放形成如此紧密的一对一因果关系,还是令人大吃一惊,这很明显是长期的人为导向,是有预谋的。因为哪怕是畜牧业产生的大量粪便、垃圾堆放等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都跟气候变暖有重大关联,但却没有人来关注。

关注什么东西,当然是发达国家说了算。他们手里掌握着媒体,而媒体控制着人类听到和看到什么。发达国家想让我们看到工业生产背后巨大的碳排放,于是我们就理所当然的看到了,而且还以为这是唯一的原因呢。

在所有科学探索背后,一直有一个巨大的阴影在暗中操控:那就是“政治”。

在帝国体系和发达国家看来,政治就等同于“霸权”,是一种安全稳定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工业原材料形成的碳排放,就好巧不巧被政治看中了。因为这碳排放背后连着个西方世界一直不想明说的词儿:发展权。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1)

空气中的碳,那里面是有“内容”的

一、发展权才是发达国家狗苟蝇营的潜台词

发达国家已经充分经过了工业化发展。发展的过程,是个吃苦的过程,有钱了就吃不了这苦了,因此这个发展权一定程度上要让渡给发展中国家。而不想祖祖辈辈永过苦日子的发展中国家,就最需要这个发展权。

但这里有个大矛盾。发达国家经过了充分的发展,拥有了一种随心所欲的特权:剥削。发展中国家是要被发达国家剥削的,无论是科技专利、政治统治、军事干涉、文化歧视或者什么其他方式,但核心就是要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廉价工作。一旦发展中国家“充分发展”,那么发展中国家也就“很像”发达国家了,那还怎么轻松简单地剥削呢?

所以,控制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的程度和进度,对发达国家来讲非常关键。要发展,又不能太发展,这个开关拿在谁手里很重要!以经验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还是主要靠“工业化”,工业化就必须依赖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碳排放”。

现在西方这群自私鬼的逻辑就清楚了,控制碳排放,就可以控制发展权,控制了发展权,就可以控制发展中国家,然后发达国家就在此命题下一劳永逸地享受“剥削”。这是个发达国家全部心知肚明的大阴谋,所以,你会看到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会参与其中,虽然还有像澳大利亚这种刺头在,那确实属于“无脑”级的,在“通过控制发展权维护剥削权”这一根本点上,发达国家在桌子底下是默契的。

但追求剥削特权这么不要脸的话,当然是不能明说的。说什么合适呢?

就说“极端气候”,就说“保护地球”,就说“造福子孙后代”。伟大的目标,响亮的口号,掩盖着发达国家的剥削特权暗度陈仓,也悄无声息地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充分发展权。用心歹毒,衣冠禽兽!

明白这个,就知道中国到底在碳排放的博弈中要打起精神,那个碳排放的“程度”就关系到“发展权”的程度,一味地输出愚蠢的善良,顺着西方世界那套逻辑推演下来,就是自己把自己作死,还被那些害人精偷偷笑话。之前中国有个著名公知,叫柴静,写了个东西叫穹顶之下,无限夸大中国工业化带来的环保后果。这不是不存在,但公知最大的问题是只看到了负面的后果,无法理解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无可奈何。这姐们儿后来悄无声息隐居到美国了,却也着实很愚蠢地聪明了一把,误导了很多人。完全不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一味顺着西方的藤摸着中国的瓜,看起来很聪明很冷静很中立很客观,其实把自己都蠢哭了。

发达国家这回可是铁了心要干成这件事儿。恐怕还真能干成。这个大阴谋已经秘密推动了20多年了,收的越来越紧。可以预期,发展中国家如果放开了不控制自己的碳排放的话,来自发达国家的排山倒海的制裁限制,恐怕这个国家立马儿就遭灭顶之灾。

发展中国家的上行空间,就这么被若隐若现地、很高大上地、以全球气候的名义,控制在一个可被发达国家接受的水平上。

碳排放这件事儿,如果不出意外(我说的是“如果”,因为正在出意外),发展中会国家完败,发达国家完胜。说句不客气的,别看印度现在气势汹汹,等到发达国家们一出手,以印度这仨瓜俩枣的,马上就透不过气来了。而最有战斗力的中国为什么几乎不惜一切代价启动内循环,点儿也在这里,避免被发达国家完全控制。

难呀,发展中国家还是蛮弱的。就算你想努力发展,也会被直接砍断手脚。你就在你那个阶层好好待着吧。你只能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台上有限度地发展。

但这里面偏偏就有“中国”。而中国说了一万遍,中国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们每次听到这句话,都像吃了一万只苍蝇。

只是中国的事儿,并不只是站队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这么简单,中国一家其实已经扛了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物理攻击,还得想着怎么带好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穷亲戚,多少有点儿复杂。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2)

中国首先必须捍卫自己的发展权!

二、发达国家构建的狗屁逻辑

发达国家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拿到控制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开关。碳排放的指标,就是关键。但明面上大家都不说,中国在前几年就已经看明白了这件事儿,那几年也是博弈最厉害的几年,憋得美国也在各种气候协议上进进出出颜面大失。西方的阴谋被一次次戳穿,这局不好撑了。

发达国家的混蛋逻辑是这样的:

1、碳排放要按照国家来进行谈判和摊派。总量是固定的,发达国家多点儿,发展中国家少点儿。如果自己把自己的碳排放配额用完了,要掏钱出来买配额,这中间因为发达国家配额比较多,而且制造业逐渐减少,所以,这套逻辑基本上就是指向发展中国家要向发达国家大量购买了。对中国来说,这基本上意味着每年至少要向发达国家购买1万亿元以上的配额,这个逻辑下,中国还发展个屁?

2、各国都必须对碳达峰和碳中和进行承诺,并进入实际行动。发展中国家一旦到达碳达峰时间,就再也不能增加生产,若要勉强增加,就请购买发达国家的剩余碳指标,那意味着天文数字般的钱!对不事生产的发达国家来讲,是不是太美了?

3、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优势太大,所以,不能谈“人均碳排放”指标,只谈国家碳排放总量。中国的人均排放量6.6吨,而美国的人均排放17.2吨(最近有不同,但大致比例如此),美国之所以在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上逃跑,原因也是受不了自己给自己下套儿。这就很扯,坑着中国呢,因为无论人口多少,人权是平等的,这也正是西方世界明面上无法说NO的。

4、发达国家强调,不能计算“历史碳排放总量”,地球的未来要向前看嘛,只谈现在的碳排放指标。所以,当下工业制造越发达的国家,在碳排放方面就越吃亏,比如中国。当然整件事儿主要也就是在面对中国,给中国扣帽子,限制中国产业升级去追求幸福生活。

还有个最猛的隐藏逻辑:发展中国家最近势头比较猛,当然也是发达国家控制力在减弱。以中国和印度为首,后面跟着一大堆的越南、印尼、巴西甚至大片的非洲穷兄弟,这些国家撩开大长腿,经济增长简直就是要冲刺,全球有太多国家在变富!在西方国家看来,越是富裕,就越是要大量消耗全球资源,资源总量有点儿像黑暗森林,就那么一丢丢,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14亿人已然全部脱贫,又造了4亿浩浩荡荡的中产阶级,都要消耗资源,挤占的是不是就是西方世界这口锅里的?全球由现有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和气候破坏就已经够吓人了,现在发展中国家不断追加高消耗人口,那还了得?

所以,隐藏逻辑就是终极控制富人数量。所以,每次COP会议,你总会看到无数的超级富豪也来参会......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3)

搞清楚发达国家逻辑,然后逆逻辑行动

三、发展中国家的难处

初期工业化会带来环境破坏,各国皆是如此。有些破坏甚至会相当严重,毕竟本身突然增加的碳排放,而自身经济实力捉襟见肘,忙得了生产就忙不了环保,很难。家里日子过得苦,老爸天天在外打工扛包,难免缺失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对有钱父母来说,会叽叽歪歪大谈“自由发展”,大谈“兴趣爱好”,但对浑身泥土的贫穷父母来说,这真的是奢望。

除非你愿意花时间、花钱、花精力,去帮助这些贫穷孩子。而不是要求这些贫穷家长去一边扛着水泥包,一边还要阅读什么《家族系统排列》。想越级对贫穷家庭提出这样要求的人,其实要不是不同维度的缺心眼,要不就是地地道道的坏心眼。

所以,发展有个过程,随着经济实力越来越强,部分经济能力就可以被转移来进行环境改造,国家从初级的野蛮发展慢慢进入较良性的循环。贫穷家庭有了点儿积蓄,能够给孩子更多了,翻翻《爱的觉醒》啥的,就可以了。

发展中国家现在太难,没法儿抽出手,去按着你发达国家关注的事儿去切实行动,顾不上呀,得赶紧有饭吃,得赶紧变富裕,剩下的要慢慢解决。所以,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代表,宇宙第一的印度,就毫不客气地提出来,解决碳排放可以,但发达国家必须拿出“足够足够”的钱来支援发展中国进行碳排放改造和替换。印度说,这个数字是“1万亿”!印度最擅长搞这些虚的,一竿子插到2070年完成碳中和,但要发达国家放点儿血,1万亿,一个小目标。印度拿到这笔钱,你觉得他会拿来干什么?光辉战机改造,还是阿琼坦克重新立项?

发达国家当然不会干这件事儿,本来要掐住发展中国家的血管,结果让你给放了血,三哥说到底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呀。于是现实世界,发展中国家必定进退两难,那些特别刺头的不听话的,被发达国家直接掐死,可能性很大。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在这一轮中,要被实质锁住。全球不到30个发达国家,这回露出了终极獠牙。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4)

锁死发展权,维持霸权

四、中国的地狱级难度

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最难。因为这件事儿,原本一大半儿就是对着中国来的。只不过,中国已经太大了,这事儿三转两绕,整个发达国家也都纠缠在里面,既很难毫发无损地活吞了中国,也不得已误伤了好几个队友。就连老大美国都未能完全幸免,在几个气候协议中不断横跳,出尽了丑,拜登都在COP26上认下特朗普乱退群的恶果。要不是美帝国后来彻底调整了策略,“为了压制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恐怕特朗普这一毛不拔的,还真就把碳排放这件事儿搞黄了呢。澳大利亚这资源大户也被美帝国裹在里面脱掉了一层皮,更别说印度这种发展大国也不能幸免。

但最难的还只能是中国。占据全球30%的制造业份额,远远超过美日德三国的总和。这样的大国,铁定就是碳排放大国,而碳排放指标却远远落后于欧洲和美国。这碳达峰和碳中和,你要说里面但凡有一点阴谋的话,就一定是对着中国来的。

而本来,这件事情的发端,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把中国压回产业链的中低端,降低中国产业链的份额。发达国家的力量弱了,控制不了订单、控制不了材料、控制不了生产能力,但可以道貌岸然地控制碳排放。或者,这是整个发达国家可能压住中国唯一的招数了。

中国被多对一地针对了,这才是地狱级难度。相当于中国在碳排放这件事上,说什么都应该是错的。

但偏偏中国有足够的理由对任何指责说NO。而明明可以NO,却铁肩担道义,说了YES。中国为人类共同命运,自身硬扛的挑战和独立处理的困难,实在是其他国家难以理解。而那些跟碳排放相关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一句“澳大利亚经济的需要”就什么都不管了,大哥是“美国优先”,小弟就“大澳优先”,海盗嘴脸毫不违和;印度,左一句“发达国家要给钱”,右一句“印度经济要发展”,给个虚头巴脑的2070年的愿景,就敷衍了事了;当然,一溜烟磕头道歉的拜登,看看退出的京都协议、巴黎协议,现在忙不迭得又来加群忽悠,3年后共和党一上台又退个干净......跟这些双标成性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承诺和行动,实在要承受的困难大得多。

中国为什么能说NO?首先你看到的中国是碳排放大户,但中国承担了全球30%的工业制造,那么给中国必须要对等分配超过30%的碳排放配额怎么样?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是生活排放,浪费全球资源,中国的排放是生产排放,是满足全球产品需求的,理当优先满足中国呀。而现在全球的碳排放量,中国大约占了不到四分之一,指标还富裕着呢。全球都挂着中国的供应链,但又要掐死中国的碳排放,这叫不叫地狱难度?

中国为什么能说NO?因为中国没有历史碳排放。现在的温室气体和气温升高,来自历史排放,在历史排放上,不要找中国的麻烦,去找发达国家在工业户初期闯的祸。自1850年以来,中国已经排放了2840亿吨二氧化碳;而美国自1850年以来排放了5090亿吨二氧化碳,几乎是中国的两倍。发达国家闯祸,发展中国家来埋单,有天理不?

中国为什么能说NO?因为国家体量有大小,国际分工有不同。你不能把中国跟摩洛哥作为俩国家单位去比较,也不能把服务业为主的美国和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去比较,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制造业最发达的大国,中国承担了全球30%的产品,当然同时把对应的污染都留在了中国,把栉次鳞比的水泥厂烟囱搬到美国东海岸试试?

中国为什么能说NO?因为按照人均排放数来说,中国可实在太少了。我们拿体量差不多的中美两国来比比:工业人均排放量是17.6:10.1,日常购物旅行排放量是5.0:0.6,国内航空飞行排放量:0.5:0.06。都是地球居民,差距咋这么大呢?人均碳排放,这理儿论起来没错吧?中国说NO不过分吧?

但心系地球命运的中国,还是在所有困难面前,咬着牙做出了自己的承诺:

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

你要知道,美国要做到这些,简单得很。因为美国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了81.5%,工业制造占比只有不到11%,控制一下消费和浪费就完成了。那大半个城市的人开车晃一天,还真不如一个水泥厂半天的碳排放。从经济比重上,中国面对的挑战,那真的是河南人跟青海人玩高考,地狱和天堂呀。

所有说NO的理由,中国也不提了。大国多担当,身为中国人,自己给自己的祖国点个赞!真男人,有担当!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5)

最伟大的力量是担当,而不是霸权

五、危与机,这偏偏还真是相伴相生

这世道,坏人不少;想使坏的国家,更是不少。以美帝国为代表。但中国人向来信奉做事不要有坏心眼儿,不能害人。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上下5000年的漫长历史,好人长命。

但对美帝国的要求,别那么高,自私一点确实没啥问题,但损人利己就有毛病,损人又不利己,那就脑子有病了。美帝国现在正好就脑子有病了。

中国的难题,就在这儿。碰上一群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混球。在联合国,中国这一票,始终都是为发展中国家准备的,而发展中国家,也就只有中国这一票。所以,在发达国家们掌握话语权的世界里,中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乃至于中国在前面一站,你要不上来揪一把薅一把,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个“西方国家”。就中国老被群殴这件事儿,不止一波人来怼过树干,说什么“中国在国际上这么孤立,难道人家都是坏的,就你是好人吗?”这是无脑之言,就请问,你能看到的所谓”这么多国家“,到底有多多?是因为你只能看到这么多好吧,因为什么哥斯达黎加或者尼日利亚啥的,他说话你也听不到呀。

中国注定是个被“发达国家”厌恶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还不好理解吗?因为一旦中国这4亿中产阶级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还真实实在在分了人家的蛋糕呢。这话不是树干说的,奥巴马说的。面对中国这不砸饭碗只砸饭锅的巨头,要说发达国家不恨上几口,那也实在说不过去。这是中国在碳排放中地狱级难度的根本。

但这恰恰是最大的动力。这也是西方国家要装睡,完全不愿意想象的。

因为清洁能源确实就是地球的未来主要能源,连沙特都签了碳中和的期限了。谁能在清洁能源中领先一步,谁就拥有了未来世界的主动权。所以,现在所看到的巨大压力,恰恰催生的就是未来世界的巨大话语权。

化石类能源是“有数”的,不可再生的。大量化石类能源,那是永远无法获得终极能源安全的。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四面强敌环伺,周边又全是穷得掉渣儿的朋友,关键时刻想搞个网贷借点儿钱都困难,实现能源的绝对安全就变得非常紧迫。而且,中国每年花在这些能源上的钱有多少呢?每年1.58万亿人民币买石油,煤炭消耗超过全球的一半,进口3.4亿美元天然气,这都是越来越烧不起了。庞大的制造业背后,是庞大的能源消耗。这些地底下地球的馈赠,总要被子孙们挖光抽干的。中国可不想等到这一天,推着个流浪地球去宇宙中晃悠。

所以,全球发展清洁能源,对抗化石类能源,各个但凡有能力的国家同步打响了。碳排放之争,就是清洁能源的前哨战。中国明知道这是发达国家在夺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还咬紧牙关不能缺席,这一仗,不仅要打,还必须要打赢呢。

现在,就能理解为什么法国表现得最积极了。因为全球核电技术最发达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法国,另一个就是中国。法国70%以上的发电,已经是核电了,法国现在是拿住全欧洲电力供应的咽喉要道。法国是清洁能源的大佬级人物,看到法国这么积极地倡导碳排放控制和气候问题,你是不是以为他真的关心人类未来?呵呵,法国是个西方发达国家哦。

中国的危险与机遇其实是同一个东西:电力结构。

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发电大户和用电大户,一年达到了7万亿千瓦时,超过了排名第二到第五名的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的总和,相当牛逼。2020年,中国电力结构仍然以火力发电为主,占比接近68%,而且主要是煤炭发电,天然气发电占比很小,而风电和光伏发电加起来有超过24%的装机量,但发电量加起来只占总电量的9%多一点,整体贡献还比较小。另外,核电以2%的装机量贡献5%的发电量,水电以17%的装机量贡献18%的发电量。这样的电力生产结构决定了电力消费结构的非清洁性,也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和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力供应,主要还是靠“烧”,烧就得有碳产生了。

中国的地狱级难度,确实是有自己独特的情况的。而这种结构,正好就是发达国家全力以赴准备掐死中国发展的咽喉要道。

中国也正好就是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所以中国面对这个地狱挑战,马上开始自我加压。中国承诺在2030年以前完成碳达峰,在2060年以前完成碳中和,那难度比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都难。但中国偏偏就迎难而上了。

魄力,真TM有魄力!这是真的横下一条心,必须要破局了!没有煤炭,不能用爱发电,那么能源的升级,就是决定着中国和全球各国的国运了。

中国已经承诺,不在境外新建任何煤电工厂了。整个能源产业升级,才是中国最大的挑战。而这一点,从技术上讲,中国正好跟所有发达国家在一个起点上,甚至还领先半个身位;中国的难度,在于中国现有煤电的比重过高,降下来的过程要浑身是伤;若是真降下来了,那么进入清洁能源,中国庞大的水力、风力、核能、光伏,将随着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新基建”而输出到全球,造福全人类。

这件事儿,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人类未来福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除了时间有点儿不对劲,逼得太狠,国外太毒,确实环境不太友好,中国要咬碎牙硬上。而中国能硬上的根本,就是依仗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全体国民无敌的执行能力、中国工人首屈一指的基建能力。说实话,碳排放的唯一希望,就在中国;而清洁能源的唯一希望,也在中国。

2030年,中国碳达峰的最后期限。2030年,也普遍估算是中国国力超越美国的日子,当然也期望是中国收复台湾的日子。这一年,中国终究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的最大输出国。

一个要持续到2060年的漫长庞大的工程。这是个几乎空白的巨大窗口式机会,抓住他的,实际上就能掌控未来,就是一个实在的、有底气的超级大国!我们必将看到一个用工业化解决清洁能源的超级大国。

这是个国运之争。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6)

能源之争,未来之争

六、时不我待

战国时期,韩国为了疲秦,派伟大的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的关中修建水渠,以让秦国的国力消耗在水力建设上,以获得韩国的苟延残喘。结果郑国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这项伟大的水力工程,关中一下子变成了沃野千里,跟另一个都江堰工程灌溉的巴蜀平原,共同构成了秦国两大粮仓,韩国倒确实因此多活了10年,但反而更加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现在,西方世界高举碳排放、温室气体和气候变暖的大旗,试图以此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把以中国为代表的的发展中国家牢牢焊死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并且规模随他们拨弄控制。其用心何其歹毒!中国怎能不防?那些叽叽歪歪的公知娘们儿,可得瞅明白了这件事儿,不能鼠目寸光被一块碎肉就勾搭着进风箱了。警惕,万万不可有一尺一寸的退让!

而西方世界这韩国疲秦之术,恰恰是中国需要完成的能源产业升级的关键步骤,这同样意味着对中国的巨大机会,是中国傲立全球的难得窗口期。这个机会,对印度、越南、印尼、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来说,还为时太早,但对中国来讲,巨大的制造体量、制度优势、统一领导、集体主义等优势,偏偏能够消化这次转型,西方国家在算计,中国却也是将计就计,要趁势直线突破完成升级转型。

我们自己心里是有数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而在此过程中,不仅中国国内清洁能源将如火如荼,中国沿着一带一路将不再是输出火电工厂,而是大量输出无敌于天下的风力、水力、光伏产业,核能方面,也将与法国竞合,共执全球牛耳。

危与机共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一帆风顺,但也不绝不会无路可走。中西同时起步,赢家不是那个憋着害人的,而是那个豁得出去真正去转型升级的。

大国博弈手段多样:大国博弈善意也得防狼(7)

赶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