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戏曲当中扇子的运用:戏曲桃花扇融入流行音乐

戏曲当中扇子的运用:戏曲桃花扇融入流行音乐男主人公是侯方域,与以往的男主人公相比身份没什么太大区别,都是文人,但在明末复社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历史意义,所以侯方域身上也可以窥探当初明末覆灭的原因。李香君,身份是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这不同于以往才子佳人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有那么高贵的身份,她的身份贴进于人们,却又低于当时的平民,加上又处于朝代更跌的时期,她的身上便有了特殊的闪光点。再加之其本身不畏强权,不慕虚荣,对爱情的坚贞,很容易“俗”入人心。以诗化作爱情的媒介,展开一段才子遭遇困难,佳人被逼嫁却坚贞守护等待,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爱情故事。如此,情节上便也难免同质化,难出精品,消逝的快。《桃花扇》能够至今散发魅力,显然有特殊的原因。这原因之一便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特定的人物。晚唐乱世有诗人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末时期却有孔尚任一句:“君臣不及一商女,朝宗公子扇撕开”。这明末商女便是《桃

背依秦淮河, 青砖黛瓦,绿水芳乡,景色再美却“不及东风桃李花”。

戏曲当中扇子的运用:戏曲桃花扇融入流行音乐(1)

尽管戏曲在时光的沙漏中,因为难懂,变成高大上的名词,离的人们越来越远,戏曲《桃花扇》中那血溅诗扇、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女子李香君却从未离人们远去。究其原因,是因为李香君身属小人物,却又特殊的闪光点。

在近日,汪苏泷与素有中国“昆曲王子”美誉的张军为人们带来了别具一番滋味的《桃花扇》。在这首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交融的歌曲里,不仅再现了香君形象,还让昆曲走入了年轻人心中,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下面一起品一下《桃花扇》为何能“俗”入人心吧。

戏曲当中扇子的运用:戏曲桃花扇融入流行音乐(2)

“才子佳人”外壳下,特定的历史造就的小人物闪光点

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散发着光芒,颇有一番谈乐的滋味,但将其融入作品为主流的时代,还属明末清初。

以诗化作爱情的媒介,展开一段才子遭遇困难,佳人被逼嫁却坚贞守护等待,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爱情故事。如此,情节上便也难免同质化,难出精品,消逝的快。

《桃花扇》能够至今散发魅力,显然有特殊的原因。这原因之一便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特定的人物。

晚唐乱世有诗人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末时期却有孔尚任一句:“君臣不及一商女,朝宗公子扇撕开”。这明末商女便是《桃花扇》女主人公李香君。

李香君,身份是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这不同于以往才子佳人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有那么高贵的身份,她的身份贴进于人们,却又低于当时的平民,加上又处于朝代更跌的时期,她的身上便有了特殊的闪光点。再加之其本身不畏强权,不慕虚荣,对爱情的坚贞,很容易“俗”入人心。

男主人公是侯方域,与以往的男主人公相比身份没什么太大区别,都是文人,但在明末复社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历史意义,所以侯方域身上也可以窥探当初明末覆灭的原因。

两者的身份,既平凡又特殊,爱情故事又源于真实历史,所以抛除才子佳人外壳,这剧本就自带闪光点。

戏曲当中扇子的运用:戏曲桃花扇融入流行音乐(3)

突破人物完美形象,还原爱情悲剧

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亦或剧本里,结局往往寄托着作者内心对爱情美好的向往,都是完美在一起的结局。《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在尊重史实的同时也没能落了这一固定的套路,尽管最后是二人双双做了道士,却也逃脱不了美化了男主人公侯方域与女主人公李香君形象,尤其是侯方域的人物形象。

突破了将男主人公形象完美化的,最初是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其依据抗日战争时期,将侯方域的结局了改为了换清服入仕,借以讽刺当时的某些人,而如此不仅符合历史人物事实,也更具有戏剧意义,所以在之后的戏曲里,多是采用欧阳予倩的结局但对于女主人公的形象是再度升华,完美化。

因此,无论是孔尚任版的结局,还是欧阳予倩版的结局,都侧重于历史,偏于写国之情中的人物品质,对人物形象有所完美化,爱情更像白描淡一些。汪苏泷与张军版的《桃花扇》,则更注重史实中的悲凉,将李香君形象更细致的刻画了出来。

戏曲当中扇子的运用:戏曲桃花扇融入流行音乐(4)

世人都叹如今纯粹美好的爱情已消逝,可,慕古代爱情故事里的美好,可就算是古代爱情,现实里也一样悲凉。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在《桃花扇》里,有丝悲凉。实际上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现实爱情更悲凉。

李香君嫁给了侯方域,但侯方域在此之前已有妻,其只能做妾,而其身份更是只能隐藏,在被公公知道后,被赶出家门,最后落得抑郁而终。

由此看来,李香君有小女子的爱情向往,但李香君能够摆脱当时一般商女的爱慕虚荣,攀于强权的人性,对不喜欢的婚事血溅诗扇反抗,已然是平凡之人带有的特殊光芒。所以尽管相关作品里都有所美化其形象,也不为过。

在汪苏泷与张军版的《桃花扇》里,则将香君在爱情与国家大义的选择具体而歌,并借此述说如今执子之手的爱情难以寻见。既遵守历史,又融入了时代气息。

戏曲当中扇子的运用:戏曲桃花扇融入流行音乐(5)

戏曲元素与流行元素衔接的恰到好处

古风音乐里的戏腔,对于不喜欢戏曲的来说是高大上对于喜欢戏曲的老者来说看不上,就造成了古风音乐融入陷入尴尬境地,成了小众者的喜爱音乐。

将戏曲融入流行音乐汪苏泷与张军于此显然算不上创新的首行者,但能做到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的不让人觉有违感,又被人喜爱,汪苏泷与张军版的《桃花扇》可以说得上精品。

在汪苏泷与张军版的《桃花扇》里,张军不仅运用昆曲演绎经典唱词,还唱起了现代词段,这在以往音乐融入戏曲元素里鲜见(古风融戏曲多为一人既唱戏腔又唱现代歌词,或请戏曲名家唱一两句经典唱词),戏曲名家唱词之多可以说是此歌曲里的一大突破。

除此之外,汪苏泷的编曲能力,也是让人叫绝。

好的音乐,词曲很重要。在古风音乐里,词与曲巧妙的结合可以让人仿佛进入一幅中国画里,享受那诗意人生。而汪苏泷的的作曲与孔尚任、马寅生的作词搭配相得益彰,既让人仿佛穿越回李香君所处的时代,又让人感叹如今缺少李香君这般对待爱情的无奈。

戏曲当中扇子的运用:戏曲桃花扇融入流行音乐(6)

戏曲离人们远吗?其实戏曲本就取源于人们的生活,从未远离过人们。现在戏曲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陪伴我们。 既不失古风,又不失新时代元素的古风音乐,便是这个时代戏曲对我们新的陪伴方式。期待古风音乐有更多像《桃花扇》这首歌一样的魔力,既有国风韵味,又能“俗”入人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