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羽作词的歌有多少,为山东写下多首经典歌词
乔羽作词的歌有多少,为山东写下多首经典歌词《我的祖国》之后 乔羽说他把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与歌词的创作紧密联系起来。他的作品中流传比较广、唱的时间最长的 就是歌唱祖国的部分 可称之“祖国系列”“祖国之恋” 包括《我的祖国》《祖国颂》《祖国晨曲》《雄伟的天安门》《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爱我中华》《祝福中华》等等 其中《我的祖国》《爱我中华》《难忘今宵》被“嫦娥一号”卫星带入月球轨道 唱响在浩瀚的太空中。乔羽认为 对大多数人来说 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歌词背后永远是记忆中的家乡 门前的那条河 一望无际的田野 辛勤劳作的亲人 而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 寄托着一方百姓的喜怒哀乐。《我的祖国》这首歌传唱度高 歌词优美、旋律动听 至今是经典名曲。年轻时 乔羽对哲学、政治、经济学颇感兴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乔羽开始歌词创作 1956年乔羽创作《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 1960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 1964
记者 师文静
6月20日凌晨3点 著名词作家乔羽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95岁。写下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等经典作品的乔羽出生于山东济宁 他对家乡充满着热爱之情 山东乡音伴随其一生。
歌词是寻常人家家常饭、粗布衣
乔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济宁东平县乔村 幼时他的家庭生活拮据 靠哥哥做店员维持生活 高中期间乔羽当过小学教员。1946年 19岁的乔羽因贫穷和战乱 告别正在就读的中西中学(现济宁一中前身) 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就读。
年轻时 乔羽对哲学、政治、经济学颇感兴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乔羽开始歌词创作 1956年乔羽创作《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 1960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 1964年乔羽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诗词部分的写作。1984年乔羽创作脍炙人口的歌曲《难忘今宵》 1988年创作《思念》等。
诗言志 歌咏情 几十年来 乔羽以大河一样宽阔的胸怀 以作品为人民歌唱 为祖国歌唱 歌唱和平、友谊、阳光、春风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他的歌词亲民、简洁、深刻、不浮华 这些歌词成就了乔羽非凡的艺术人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乔羽曾在多次采访中谈及他创作《我的祖国》时的压力和难度。电影《上甘岭》的导演沙蒙对乔羽说 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 而歌能流传下来。乔羽说他苦憋了十几天后 终于下了三段歌词。
乔羽认为 对大多数人来说 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歌词背后永远是记忆中的家乡 门前的那条河 一望无际的田野 辛勤劳作的亲人 而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 寄托着一方百姓的喜怒哀乐。《我的祖国》这首歌传唱度高 歌词优美、旋律动听 至今是经典名曲。
《我的祖国》之后 乔羽说他把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与歌词的创作紧密联系起来。他的作品中流传比较广、唱的时间最长的 就是歌唱祖国的部分 可称之“祖国系列”“祖国之恋” 包括《我的祖国》《祖国颂》《祖国晨曲》《雄伟的天安门》《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爱我中华》《祝福中华》等等 其中《我的祖国》《爱我中华》《难忘今宵》被“嫦娥一号”卫星带入月球轨道 唱响在浩瀚的太空中。
乔羽的歌词看似信手拈来 却蕴意高远。比如 1963年初夏 悄然飞入乔羽家中的一只蝴蝶 留在乔羽心中几十年 他把这个富有诗意的瞬间 深埋心底 反复酝酿着 直到1988年 写蝴蝶的《思念》才最终创作完成。“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 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歌词所蕴含的眷恋与思念 是很珍贵、很美好的情感表达。
正是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1984年春节前夕 央视春晚总导演黄一鹤请他在一天之内赶写出主题曲 乔羽救急一天拿出歌词 也才有了经典的《难忘今宵》。
乔羽几十年创作一直在与时俱进 遵从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创作 进入新世纪之后 他创作的《宇宙之歌》《鹳雀楼之歌》《阳台》《秦可卿》《青青世界》《花之歌》等 非常有新意 关注社会新变化 也关注传统文化 写出最为深透和细腻的作品。
乔羽一生写了1000多首歌 他始终有这样一种观点:“歌词最容易写 也最不容易写。最容易写是因为它简短 便于应付社会的迫切需要;最不容易写 是因为它虽然简短 却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乔羽的眼里 写歌词并不是高贵神圣的创作 “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锦衣玉食、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 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为山东写下多首歌词作品
乔羽逝世 乔羽家乡与之有过交往的老乡们悲痛不已。乔羽一生乡音不改 浓郁的济宁口音中 都是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乔羽为家乡济宁 乃至山东创作了不少作品 把他对家乡的情感刻在可以永久传唱的歌词里。
乔羽歌颂山东和济宁的歌词作品有《山东谣》《千古孔子》《微山湖》《曹州看牡丹》《莱州市歌》《我爱济宁》《山东大学校歌》《菏泽牡丹花会会歌》《孔府家酒歌》等 充满对家乡的情感。在《山东谣》中 他写道:“登山要登泰山顶 顶上才有好风景。看水要看黄河流 直入沧海不回头。泰山黄河天下壮 山东处处都兴旺。说古古有孔夫子 论今今有好文章……”乔羽在《微山湖》里这样写道:“自小生长在湖边 芦花荡里莲藕鲜。举网便知鱼虾富 来往常见万里船……湖边儿女强中强 管天管地管龙王。一湖好水随人意 藕花香时稻花香。”
作家周长行写过《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两部作品 通过采访乔羽 以纪实手法写出了乔羽对故乡对祖国对朋友的浓情厚谊。
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 周长行称 他之所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多次到北京采访乔羽 为他创作两本传记作品 是因为乔羽对乡情和祖国情的歌颂 让他深深感动。周长行说 他在与乔羽的接触中 感受到乔羽是一个非常随和、可亲、儒雅、谦逊的人 尤其是对家乡的感情 让人敬佩和感动。“乔羽提到自己的家乡口音 曾经说过‘奶水养大的声音怎么能变化’ 乔羽不变的不只是乡音 还有他的乡情。”周长行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家乡济宁很多人到北京去看乔羽 不管谁去 只要是老乡 乔羽都会热情招待大家 跟大家一起玩、一起喝酒。
周长行采访乔羽
乔羽写下大量的作品歌颂家乡的大好河山、歌颂家乡的传统文化、歌颂家乡的经济发展等 通过《山东谣》《千古孔子》《微山湖》这些作品 把家乡的美好传播到全国各地。周长行说 “乔羽通过自己的笔和自己的行动 为家乡出尽了力气 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艺术家 也是位地地道道的游子 他的根永远在微山湖、在济宁 他不只属于济宁这片土地 但他用艺术创作表现出家乡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山东济宁作家李木生也多次去北京拜访乔羽 写过多篇关于乔羽的文章 至今还与乔羽家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李木生说:“乔羽对祖国、对山河有一种大爱。对济宁家乡的情感也很深。”李木生说 在济宁 每年乔羽生日之际 家乡的父老乡亲、学子们都会为乔羽举办作品演唱朗诵会 朗诵、研讨乔羽的作品。济宁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乔羽的影响 家乡也以各种方式感恩乔羽。
2014年 “乔羽艺术馆”在济宁市任城区开馆 该馆设乔羽艺术人生展览厅 展厅中珍贵的历史资料、乔羽生平照片和歌词创作手迹汇集 系统展现了乔羽先生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 以及不同形式的歌词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