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贯满盈亦有佳作:人云亦云凯乐奇
恶贯满盈亦有佳作:人云亦云凯乐奇如果把整句话摆出来,还是我们单看这几个字所能领会到的意思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举几个我们熟悉的例子:以德报怨;父母在不远游;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沙汰之法:其棕、黑人有性情太恶、状貌太恶或有疾者,医者饮以断嗣之药以绝其传种。(首先这是有前提的)...... 而迁地杂婚以外,有起居服食以致其养,有学校教育以致其才,何患黑人之不变,进而为大同耶!得,人家不但没反对融合,还对可能引发的问题与担忧提出了解决方案。对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认同,也可以持有不同意见,但若要用作文章论据,是不是应该换一部理念一致的经典来引用?这样断章取义会歪曲更多人对原书和原作者的印象,遇到拜读过原著的人则更会适得其反,贻笑大方。
一早被群信息叫醒,早起的群成员已经开始了对臭名昭著的“凯乐奇”计划的围观与讨论,大意就是让大家警惕异族渗透阴谋。
因为不是特别关注网络上的风吹草动,对这样一个新名词也就会感觉特别陌生。不过我们都有万能的搜索引擎,不知道的事情查一下就明白了。
结果一搜不得了,小短文铺天盖地涌来一大堆,内容要义与群讨论的内容近似,而其中一条信息格外扎眼,为了支撑己方观点,引用了著名的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康有为之《大同书》中的半句话:“医者饮以断嗣之药以绝其传种”。配合笔者观点,这段话令我十分震惊,今人就是这么理解毕生推行大同观念的康有为先生的吗?这完全就是南辕北辙了。
要知道这半句话所出的文字背景本是在讲不同人种的杂居与融合,“大同”、“大同”,怎么会有隔离和不分皂白绝人嗣的意思在里面?原话如下:
沙汰之法:其棕、黑人有性情太恶、状貌太恶或有疾者,医者饮以断嗣之药以绝其传种。(首先这是有前提的)...... 而迁地杂婚以外,有起居服食以致其养,有学校教育以致其才,何患黑人之不变,进而为大同耶!
得,人家不但没反对融合,还对可能引发的问题与担忧提出了解决方案。
对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认同,也可以持有不同意见,但若要用作文章论据,是不是应该换一部理念一致的经典来引用?这样断章取义会歪曲更多人对原书和原作者的印象,遇到拜读过原著的人则更会适得其反,贻笑大方。
举几个我们熟悉的例子:以德报怨;父母在不远游;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如果把整句话摆出来,还是我们单看这几个字所能领会到的意思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古人治学喜欢讲“正本清源”,对于不明来源、不辨真伪的信息,应用之前还是要好好甄别,只要我们把这些语言所出的原始著作通读一遍,就很容易做到去伪存真。对那些无关紧要或拿捏不准的二手信息,宁可搁置也不要轻易传播,以防它万一是个“鹅”。
——以讹传讹真的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