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燃料油公司:第四桶油破产了
新能源燃料油公司:第四桶油破产了“光汇石油与两桶油之间是互补关系,大的项目光汇石油没法儿做,但可以做边角料。”当时光汇石油因为在深圳有油库仓储而入了中石油的眼,因为给了“低价”,光汇石油“有幸”成为中石油对外的中转库,薛光林攀上了中石油这颗大树,也因为中石油的“帮衬”,光汇石油在1998年免于像其他同行一样被行业“洗牌”,并且达到了其他民营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坚持过来,就是一个别人再难以企及的门槛。”薛光林是一个安徽人,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2年25岁完成学业的薛光林来到深圳,刚开始是做电子商贸,靠倒卖传呼机赚到了第一桶金,1996年他和朋友一起创立了光汇石油,主要做成品油销售,也有油库仓储。当时中国的石油发展走向正从出口转为进口,国内的石油市场长期被中石油、中石化控制,地下的民营石油公司一直被这“两桶油”压着,苦不堪言。1998年,“两桶油”重组,石油产业震荡。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来源:财料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而我们的石油储值排行世界十三,说起石油,大家都会想起什么呢?每次在加油站大排长龙的汽车群?海上一排排的油井?一群年迈的国家干部们?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
石油在我们的认知中,是掐住国家工业命脉的宝贵资产,被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央企所控制,但在早在2011年的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中,就有一个民营“卖油郎”以28亿美元资产,成为我国最大的民营石油机构,连南京大学都有他公司的专项奖学金。他是当之无悔的中国“第四桶油”,光汇石油的老板薛光林。
“坚持过来,就是一个别人再难以企及的门槛。”
薛光林是一个安徽人,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2年25岁完成学业的薛光林来到深圳,刚开始是做电子商贸,靠倒卖传呼机赚到了第一桶金,1996年他和朋友一起创立了光汇石油,主要做成品油销售,也有油库仓储。
当时中国的石油发展走向正从出口转为进口,国内的石油市场长期被中石油、中石化控制,地下的民营石油公司一直被这“两桶油”压着,苦不堪言。1998年,“两桶油”重组,石油产业震荡。
当时光汇石油因为在深圳有油库仓储而入了中石油的眼,因为给了“低价”,光汇石油“有幸”成为中石油对外的中转库,薛光林攀上了中石油这颗大树,也因为中石油的“帮衬”,光汇石油在1998年免于像其他同行一样被行业“洗牌”,并且达到了其他民营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
“光汇石油与两桶油之间是互补关系,大的项目光汇石油没法儿做,但可以做边角料。”
靠着与其他国家石油巨头的紧密合作,光汇石油一路顺利发展。2006年,因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进口的需求不断扩大,薛光林盯上了海上供油市场。为了进入这个市场,薛光林四处奔走,最终跻身国内五家拥有保税油经营牌照的企业。当时国家下发的保税油牌照的前四家都是央企,而光汇石油是唯一一家民企。以此为契机,光汇石油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2008年,光汇石油市场发展大好,薛光林耗资7亿港币收购先来国际的68.26%股权,在港交所借壳上市。光汇石油的股票迎来“开门红”,从借壳的“仙股”一下升到五块多。
2011年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中,薛光林以28亿美元资产成为第19位,位列中国民营石油第一,是在国家“三桶油”之下,靠自己发展壮大的民营“第四桶油”。
“20多年前,我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中国民营的全球性能源公司。”
薛光林给外界的印象是低调的,他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但身为知识分子,他对教育事业非常上心,他在母校南京大学捐款设立“光汇教育发展基金,专门资助因贫困面临失学的优秀大学生继续深造和创业。除此外,薛光林还出资资助民盟中央开展“民盟烛光行动”,全国多个偏远地区建设了十三所“光汇烛光学校”。
而在光汇石油的员工眼里,薛光林却是个强势的管理者。2016年,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薛光林决定跟上时代的脚步,成立光汇云油,以“能源产业链 金融 互联网”来进行产业转型。但无奈薛光林有点操之过急,希望拔苗助长,在短时间见到大成效。
由于薛光林的“一手捉”,公司成为一个“一言堂”。公司高管更替频繁,员工离职率颇高,甚至有市场部门出现每两个月就换一拨人的状况,根本留不住人,流动性非常大。
虽然企业对外招聘是一周五天制,薛光林却提倡天天加班,经常开会到凌晨,让高层们苦不堪言。而且只要出现问题,高层受到批评后就要迅速召集部门员工开会反思讨论,员工就算下班了也要在深夜回到公司开反思大会。
转型的失败让光汇石油面临危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创始人薛光林,2019年4月11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破产。这是薛光林的“至暗时刻”,他卸任了在光汇石油的一切职务。
如今的薛光林想要对破产的裁定进行上诉,然而光汇石油的寒冬已经到来,这个中国的“第四桶油”该何去何从,我们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 010-65367827,邮箱 hz@people-energ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