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体后成为几个国家:南斯拉夫解体后混的最惨的国家
南斯拉夫解体后成为几个国家:南斯拉夫解体后混的最惨的国家当小国的经济依赖于强大的邻国时,邻国的经济封锁一定是致命的——有时会比军事打击还要致命。马其顿最终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字加入了联合国,希腊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封锁了两国边界,对马其顿进行了经济制裁——长达两年的封锁让马其顿的经济几乎要崩溃。希腊和马其顿臭马其顿的来我们雅典要饭来了?希腊虽然在欧洲圈子里排不上号,但对于全欧洲最穷的马其顿而言,希腊依然是巨人一般的存在。
我们前几篇文章已经彻底讲清楚了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内战故事,今天将进入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说起南斯拉夫联邦里那个最不起眼,最倒霉,也是混的最惨的那个国家——马其顿。
马其顿也是从南斯拉夫联盟中独立出来的国家之一
但在马其顿独立后的第一天他就遇到了一个很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邻国希腊反对马其顿使用“马其顿”作为自己的国名。
为什么呢?因为马其顿这个地理概念历史上一直属于希腊文化圈,希腊认为马其顿没有资格使用属于希腊文化的地名来作为国名。
希腊和马其顿
臭马其顿的来我们雅典要饭来了?
希腊虽然在欧洲圈子里排不上号,但对于全欧洲最穷的马其顿而言,希腊依然是巨人一般的存在。
马其顿最终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字加入了联合国,希腊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封锁了两国边界,对马其顿进行了经济制裁——长达两年的封锁让马其顿的经济几乎要崩溃。
当小国的经济依赖于强大的邻国时,邻国的经济封锁一定是致命的——有时会比军事打击还要致命。
1995年,马其顿被迫修改宪法、国旗,向希腊承诺未来绝不提出领土需求,并且会与希腊谈判商量自己国家的国名。
这种丧尽国格,羞辱异常的行为,终于让希腊消了气,撤消了对马其顿的经济制裁。
其实在马其顿加入联合国后不久,中国就和马其顿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双方的经贸往来相对有限。
一方面由于那时中国经济还在起步阶段,实力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马其顿一直受到希腊的经济制裁,并不适合开展投资。
这个外交缝隙,很快就被台湾当局发现了,从1997年开始,李登辉,哦不对岩里正男这个不要脸的东西开始派人前往马其顿,与马其顿在野党秘密接触。
1998年,马其顿国内政坛发生聚变,在野党在选举中获胜,亲台湾的反对派领袖成为马其顿总理,开始力主要台湾地区“建交”,
但掌握更大权力的马其顿总统极力反对。
尽管没有总统的支持,马其顿总理依然决定硬干,于是在1999年1月27日强行和台湾签订了“建交公报”。
马其顿的想法是,自己可以同时保持与中国和“中华民国”的关系。
小玩意儿你还真是想得挺美啊。
“中华民国”承诺向马其顿提供3亿美元的现金,并在当地建设一座工业园区。
但中国政府随即就宣布同马其顿中止外交关系。
其实当年除了外交之外,马其顿面临的国内问题更加麻烦。
因为1999年的科索沃危机,大量的阿尔巴尼亚族难民涌入马其顿,难民们集结成了武装组织,对马其顿的国家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好在马其顿境内一直由联合国维和部门驻守,就是为了防止不同民族之间爆发武装冲突。
1999年2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在审议驻马其顿部队延期的议案时
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行使了否决权,理由是“驻防任务有始亦当有终”——也就是说,中国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就行使了否决权,只是说“我觉得联合国部队该撤了”。
“你找‘中华民国’帮你去,你不和他建交了吗?你找他去啊,你找我干嘛?”
中国加入联合国以来,一共就投过11次反对票,恭喜你马其顿,你成功领了一张反对票回家。
中国屈指可数的反对票
联合国维和部队撤走之后,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很快就发动了马其顿内战,这也就是南斯拉夫内战的最后余波,马其顿进入了又穷又乱的局面
赶紧去求欧盟和北约来救命——然而那时北约正忙着轰炸马其顿北边的南联盟,根本无暇顾及马其顿内战。
马其顿内战
没时间管你,你自己解决。
内战打了一年多,马其顿的财政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而当初台湾当局许诺的10亿美元只到位了1500万美元,与马其顿的期待大相径庭。
此外,马其顿国内政局也发生了变动,2001年,强行与台湾“建交”的马其顿总理下台,新任总理立刻与中国政府进行了接触,讨论复交事宜。
台湾当局非常不希望失去为数不多的欧洲“邦交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立刻派出他的“外交部长”飞往马其顿,希望挽回双方的关系。
然而尴尬的是,马其顿政坛上下,总统、总理、外交部长都拒绝接见台湾代表。于是台湾方面只能宣布,大陆使用了“金元外交”的手段,抢走了马其顿。
笑死个人哈哈哈
最搞笑的就是2013年,北京,中国马其顿大家毫无芥蒂地一起庆祝建交20周年。
感情在马其顿的心目中,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从1993年开始,从来没有中断过,而1999-2001年那两年,纯粹就是个闹剧,在马其顿眼里,“不好意思,我从来就没当过台湾的邦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