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聪明的界限感: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

孩子聪明的界限感: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孩子慢慢长大,有能力独自上学,但因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认为上学、写作业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背着孩子的书包,早送晚接,风尘仆仆,孩子觉得理所当然,偶尔父母有疏忽,孩子非但没有感恩,反而会埋怨父母。中国人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当一个孩子自己跌倒,本应该自己爬起来,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却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起,其实,善良的中国父母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爱中开始一步步缺失。事实上,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第一件事:自己的事,第二件事:别人的事,第三件事:老天的事。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托付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伞出去,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就得学会简朴生活。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很难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然而,犹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个世界上也不

孩子聪明的界限感: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1)

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公益一对一微信咨询进行中(首次免费),需要的家长朋友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孩子聪明的界限感: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2)

本图经拍摄者授权使用,拍摄者:崔蕾

“界限感”的意思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如“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若界限感仅限于物理上的个人空间或家庭空间的话,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对个人隐私的日益尊重,中国人的界限感已经大大增强。但是对于心理层面上的个人空间和家庭空间,中国人的界限感依然是非常模糊的,而正是这种模糊的界限感引发了人际关系中的太多的痛苦和无奈。

事实上,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第一件事:自己的事,第二件事:别人的事,第三件事:老天的事。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托付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伞出去,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就得学会简朴生活。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很难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然而,犹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基因不同,早期教育不同,童年经历不同,读得书接触的人不同,自然,信念系统就会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千差万别。

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会意识到这种不同,并尊重这种不同。但如果一个人界限感模糊,面对这种差异,会非常痛苦,于是开始抱怨和不解:“你怎么这么办事?”“你凭什么这样对我?”“你怎么竟有这种想法?”

中国人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当一个孩子自己跌倒,本应该自己爬起来,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却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起,其实,善良的中国父母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爱中开始一步步缺失。

孩子慢慢长大,有能力独自上学,但因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认为上学、写作业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背着孩子的书包,早送晚接,风尘仆仆,孩子觉得理所当然,偶尔父母有疏忽,孩子非但没有感恩,反而会埋怨父母。

孩子慢慢成年了,独立意识开始强化,孩子觉得上什么学校是自己的事,和谁谈恋爱是自己的事,嫁给谁,娶谁是自己的事,但很遗憾,和父母的界限早已被打破,而且被打破已有很多年,而且可笑的是,孩子一边大声宣告“恋爱婚姻是我的事”,一边把找自己做的工作、买自己住的房子看成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在这种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觉得“你的高考志愿是我的事,你的恋爱婚姻是我的事”,于是开始冲突,于是开始痛苦。

让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一、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

我们都惊讶于外国孩子的独立,18岁之后,就可以独当一面。而我们的孩子28岁,还在啃老的都很多。我们以为他们是冷漠的家庭关系,但是其实不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重视家庭,办公桌上,最常见的就是全家福。他们才是真正的爱,界限感和尊重。

孩子要学着独立,学着尊重父母的选择,父母选择自己享受生活的权利。减少了许多的焦虑和冲突,幸福感也暴增。

二、界限感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

《妈妈咪呀》有一期节目,是关于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一个家族几十口人,住在一起,很是和谐。不会存在妯娌红脸,兄弟争议,婆媳关系,孩子之间友爱团结。他们家年老的老太太,也不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带孩子。一家人超级和谐。

当主持人问起来他们一家人,和谐相处的秘籍是什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说:和儿子保持距离,给媳妇放权,不干涉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有大问题民主协商。这里暗含的智慧,其实就是边界感。

而这个言传身教的界限感,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而生活中不难发现家庭矛盾的根源与成员之间的界限感模糊,不知道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该管?

三、界限感更容易让孩子守住自己的精神领地,成就自我

中国的父母,觉得孩子和自己是一体的,孩子的愿望和梦想,都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很难去尊重孩子的精神边界。例如高考志愿帮助孩子填,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报答自己的父母。

导致很多孩子,没有独立选择的权利,不能独立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他很难弄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他所做的所有抉择,都带着沉重的道德枷锁,以后的生活也是苦难重重,甚至变得人格失调。就算与父母之外的边界,他也拎不清了。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多多历练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的能力。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责任别人自己去扛,他就会有明晰的边界,知道什么是分内,什么是分外。前面新闻上那个自杀的寒门博士,就是这样的。长期以来,太过在意父母的期望,别人的眼光,名誉等身外之物,努力讨好自己的导师,导致心理压力巨大。

没有你我的界限,不会学着拒绝。而最后的结果是,自己亚历山大,走向毁灭。她的导师也受到巨大的谴责,且不说她的导师有没有其它问题。这位博士的没有界限感,是他悲剧的深层原因。

四、界限感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

界限感的建立,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对自我认知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自我突破的感觉一定是可以培养孩子未来乐观面对人生的强大力量。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成绩的突破,能力的突破,他为之高兴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这样的一些美好经历,强化自信强化乐观,强化自我价值感,才是成功人生必备的力量。有什么比自己努力来的成绩,然后学着自我认同,自我实现,更让人有幸福感呢?

这正是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如何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孩子

一、父母要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因为大部分的父母,在亲子关系里,往往迷失自己。不懂如何才是真正的表达爱的方式,不能随时清醒的扮演一个引导者,教育者的身份。

他们会觉得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应该被接受的。即使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也不忍心去施以惩戒,而是把孩子的改变寄希望于长大以后的教育。

二、不可以企图掩盖自己的问题

很多父母,做掩耳盗铃,企图等待孩子的问题随着时间,自动消失,或者把孩子的问题抛给老师、学校、社会。有的甚至把孩子送进军事化的学校,企图通过严酷行为,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这些方法全部都是舍本逐末,没有意义。

因为,至亲至爱的父母,培养出来的没有界限,没有责任的孩子,要一个不一定会被孩子喜欢的老师来纠正,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至亲至爱的父母,就像孩子的上帝一样。上帝都默许他的行为,一个从陌生人发展而来,孩子不一定喜欢的老师,凭什么就让孩子服服帖帖,俯首称臣?

何况,有句话叫做:中国的大学遍地开花,但是世上再无蔡元培。再说一下那些指望孩子自己学习知识,去修改行为的家长,那更是不靠谱。

家长自己或许都没有思考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问题。你还要求孩子,不断体悟,获得升华,何其难也。那这样的话,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孩子不断试错,不断受到生活的惩罚,或者,违法乱纪,收到法律的制裁,牢狱之灾。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至于,把孩子送去军事化管理的封闭学校,更是不鼓励。尤其专门针对那些行为偏差的孩子,诸如叛逆,沉迷游戏,早恋,厌学,没办法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 没办法和学校的同学和平共处的孩子。军事化管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就是打,关禁闭,关到小黑屋,这样的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来修正孩子行为。

其实,这在根本上泯灭了人权和尊重。这样纠正过来的孩子,一定会胆怯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甚至除了具有奴性,没有其他美德。因为他不是屈服于爱之下,而是屈服于暴力。

而这样的小孩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不会有一点感恩,反而只是认为父母抛弃了他,那种无边的绝望,能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阴影。而这是我们大部分的父母,在实在没有办法管教孩子情况下都会想到的办法,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代替爱的教育。

可是在一个毫无怜悯,没有温情,只有暴力让人屈服的世界,是不能够培养一个健全的,更好的生活的孩子的。

三、培养边界感需要关注孩子和进行爱的教育

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爱的教育,而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

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爱的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陪伴孩子,天天跟孩子住一起就行了,而是要真正的与孩子深层次的精神链接,有爱的沟通。要每天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孩子每天的一个心理需求,观察孩子的一些言行举止,设置一定的界限,要付出专注,付出时间,这才叫做真正的爱的教育。

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房间啊,漂亮的衣服,好的学习环境,不是爱的教育,这只是在圈养一只鸟。还有给很多钱,来表达爱,也不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带着关注,付出,温情,尊重的,是需要付诸行动的。

每天回来至少和孩子聊天十分钟,问问他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情,加深和放大他的精彩和快乐,让他收获乐观,积极的东西。再问问有没有破坏规则,例如和小朋友之间的事情,有没有打架,有没有其他被人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个进行剖析,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的意识和人际关系的边界。

四、父母需要做出表率

小树苗的成长,依赖的就是他做生存的土壤。父母就是孩子边界感建立的土壤。父母没有自律的意识,人际关系混乱,什么事情都拎不清,想不明,也不会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优秀的孩子。

尤其是没有耐心,专注,时间和爱的父母更是糟糕。因为孩子内心的爱是缺失的,他会破坏规则和界限吸引你的注意,变成问题学生,问题少年。

因为如果爱的这份礼物,孩子没办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就有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不过这个过程必然更为艰辛,通常需要一生的鏖战,而且通常以失败告终。

这就是破坏规则,失败人生的来源。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有免费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