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黛玉重生到小时候:黛玉的觉悟续二

黛玉重生到小时候:黛玉的觉悟续二黛玉不仅美艳绝伦,她的生命亦是精彩绝伦。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六年,她却遍尝人生之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忧悲苦恼、爱恨情仇。她经历了泪水、仇恨、痴迷、执著、贪婪、怀疑,于是在痛苦中,学会了放下,最后走向了豁达、微笑、平等、光明、智慧、慈悲。黛玉真正的结局是终于明白自己来到人间,无非就是历练这一场幻化,所以,她最后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自己的命运。 黛玉最后说了一句“宝玉,宝玉,你好……”这不是一种绝望后的仇恨,是觉悟后的祝福。黛玉真正地从一个小我的嫉妒,小我的爱恨情仇,走向了一种解脱的祝福,一如东坡在中秋月圆之夜,从对远在他乡的弟弟思念之情转为对普天之下的人们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种生命的突围。 黛玉焚稿,正是证明了她万缘放下,真正地明白了无求,也做到了无求,既然再也无求,那泪水自然再无。若黛玉不懂得放手,那真是眼中的泪珠儿,要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且不

黛玉重生到小时候:黛玉的觉悟续二(1)

黛玉虽然美貌堪称第一,但是她更是素以才情著称,平时诗社的写诗比赛,基本上都是她于众人之上。而黛玉也向来爱好写诗,因为她性格内向,又寄人篱下,免不了处处小心,说话向来是小心谨慎,所以她只能以写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但是,黛玉在临终时,把一向至为珍惜的、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的所有的诗稿焚烧,这其实就是一种觉悟。诗稿记录的是黛玉所有的心事,其实也就是她一生的期待,亦是一生的幻想。黛玉的焚稿,正是她明白了一切都是-种妄念,一种小我的狭溢,所以她焚稿,就是为了让-切成灰,消灭自己在人世间的知见,因为她明白了,人生一回,无非一次历练,而这也正是当初来到人间的目的若不领悟、人生终究是一场戏论。

在凄清中,在冷寂中,在失望中,在悲痛中,黛玉感受了人情冷暧世态炎凉,明白了聚散离合世事无常,在这凄凉之中,向来爱哭的黛玉反倒无泪。也许黛玉在人生最伤心欲绝之刹那,领悟了为何近来眼泪渐少,几近没有。如果得不到还苦苦纠缠,那所谓的至爱,所谓的难舍,最后只会是把自己伤得遍体鳞伤,既如此,何不放手?若一旦把自己一生至爱的,至为难舍的放下了 那人生还怕什么呢?若能放下一切,则内心无求,既无求,便无得;既无得,则无失;既无失,则有何所惧、有何所忧?既无忧,便亦无怨、无恨,人间之爱恨情仇、恩怨得失之樊笼则当下打破。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亦何尝不是:虚幻放下,转身即解脱; 烦恼放下,当下即菩提。若真放下,则又何来虚幻、解脱、烦恼、菩提之説?正所谓“无立足境,方是干净”。一朝梦醒,妄想顿息。了了分明,方见真我。原来曾经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患得患失朝思慕求。曾经以为宝玉是自己一生之归宿,原来这却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真正是“反认他乡作故乡”啊!原来爱情不是人生最美的幸福,婚姻不是人生最好的归宿,无怨、无求、无悔、无恨才是人生真正的归宿。

黛玉焚稿,正是证明了她万缘放下,真正地明白了无求,也做到了无求,既然再也无求,那泪水自然再无。若黛玉不懂得放手,那真是眼中的泪珠儿,要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且不说,黛玉本来就是来人间还泪的,泪既还完,夙愿已了,在人间的缘分已完,所以她就回到太虚幻境了。这在《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中也有说明:宝玉得知黛玉去世,恍然梦中,得知黛玉已然回到太虚幻境。

所以,宝黛之间,只是为黛玉为酬还宝玉甘露之惠,并无夫妻之分。单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在贾府众人眼中,黛玉秉性古怪,身体又孱弱,所以即使贾母心疼黛玉,却也不会赞成宝黛结成连理。所以,宝玉成婚之日,恰是黛玉归去之时。

黛玉最后说了一句“宝玉,宝玉,你好……”这不是一种绝望后的仇恨,是觉悟后的祝福。黛玉真正地从一个小我的嫉妒,小我的爱恨情仇,走向了一种解脱的祝福,一如东坡在中秋月圆之夜,从对远在他乡的弟弟思念之情转为对普天之下的人们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种生命的突围。

黛玉不仅美艳绝伦,她的生命亦是精彩绝伦。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六年,她却遍尝人生之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忧悲苦恼、爱恨情仇。她经历了泪水、仇恨、痴迷、执著、贪婪、怀疑,于是在痛苦中,学会了放下,最后走向了豁达、微笑、平等、光明、智慧、慈悲。黛玉真正的结局是终于明白自己来到人间,无非就是历练这一场幻化,所以,她最后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自己的命运。

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世人不知世事如幻,一味贪求,到头来不过枉入红尘若许年。黛玉,从幻想,到挣扎, 到逃避,然后在痛苦中最终觉悟人生。烦恼,其实是觉悟的垫脚石。如果人生没有经历那些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那么人生也很难走向觉悟。可以说,对黛玉来而言,死,不是绝路,恰恰是她的出路。黛玉用十六年的光阴,走过了一个从烦恼到解脱的生命之路,她用一生的泪水来供养生命,最后用一个优雅 的转身实现了生命的突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