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不和张学良葬一起:于凤至死后给张学良留巨额遗产
于凤至不和张学良葬一起:于凤至死后给张学良留巨额遗产1964年,于凤至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叫《西安事变忏悔录》的文章,署名者竟是她日思夜想的“张学良”。于凤至不相信这是丈夫本意,她坚信丈夫受到了非人的胁迫,她决定发起“救夫运动”。于凤至病愈后,除了照顾孩子就是拼命挣钱,因为她要让张学良重获自由后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不忍心奢靡惯了的丈夫受一点点苦。于凤至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事业”,那就是为张学良的自由而奔走努力。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于凤至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救汉卿,我要救汉卿。于凤至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在美国,张学良就有借口赴美探亲,就有机会逃脱牢笼,她一直在等这一天,这一等,就是50年。如果万世太平,他们三人本来应该相安无事,相伴终老,但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了,张学良一夜之间从人上人变成阶下囚。而此时的于凤至正在英国陪子女求学,得知张学良的处境后,于凤至义无反顾选择了回国陪丈夫坐牢,照顾他的起居。陪伴张学良坐牢的四年是于凤至一生中最幸福的时
1991年3月17日,重获自由的少帅张学良来到美国比弗利山庄的玫瑰公墓看望一位故人。墓碑上镌刻着一行英文小字——为了爱的纪念,墓主人名字写得是——张于凤至。而这座墓的旁边还有一座并立的空墓,墓碑上写得正是张学良的名字。短短几个字,空空一座坟,足以让90岁高龄的张学良泪眼婆娑。我负了伊人,伊人却至死愿为我的妻。奈何我与伊人,生难同衾,死难同穴。
于凤至耗尽一生,给张学良留下的不仅有一座空坟,还有两栋豪宅别墅以及数亿美金的巨额遗产。于凤至啊于凤至,苦守50年,只是为了爱的纪念,为了一个辜负你抛弃你的前夫,真的值得吗?
时间回到百年前的1915年,18岁的于凤至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属于这位懵懂少女的爱情悲剧由此拉开序幕。于凤至是张作霖为张学良亲选的原配,她出身名门,她贤良淑德,她才色双绝......但是,于凤至再好再美,也得不到张学良的心,因为张学良痛恨父母之命,痛恨媒妁之言,他一直把于凤至当成父亲束缚他的绳索。他渴望挣脱,他渴望自由,他渴望女人,但他忘了,于凤至也有渴望,她渴望的只有他的垂爱。
少帅风流成性、阅女无数,对于这一切于凤至都默默隐忍。无论你在外面多疯狂,只要回家就好。后来,张学良有了赵四小姐,于凤至再一次选择了宽容,她甘愿与这个小三共侍一夫,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赵四不能有名分,只能以秘书的身份陪在张学良身边。她要维护作为正妻最后的尊严。
如果万世太平,他们三人本来应该相安无事,相伴终老,但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了,张学良一夜之间从人上人变成阶下囚。而此时的于凤至正在英国陪子女求学,得知张学良的处境后,于凤至义无反顾选择了回国陪丈夫坐牢,照顾他的起居。
陪伴张学良坐牢的四年是于凤至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她终于可以独享丈夫了,她不需要自由,她只要爱,只要张学良。但造化弄人,1940年,于凤至被确诊患有乳腺癌晚期,幸福生活也从此走到了尽头。
张学良为了挽救妻子的性命,多方周旋,最终为她争取到了赴美求医的机会。于凤至本不愿去美国的,但她不仅有需要陪伴的丈夫,还有需要母亲的三个儿女,去美国一来可以治病,二来可以照顾孩子,三来可以为张学良的自由争取机会。于凤至不忍心扔下丈夫一人,于是,她经过几个昼夜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让赵四小姐来顶替自己照顾张学良。她宁愿自己饱受嫉妒的折磨,也不忍心张学良受一点点委屈。爱到深处是卑微,卑微不过于凤至。
于凤至病愈后,除了照顾孩子就是拼命挣钱,因为她要让张学良重获自由后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不忍心奢靡惯了的丈夫受一点点苦。于凤至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事业”,那就是为张学良的自由而奔走努力。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于凤至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救汉卿,我要救汉卿。于凤至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在美国,张学良就有借口赴美探亲,就有机会逃脱牢笼,她一直在等这一天,这一等,就是50年。
1964年,于凤至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叫《西安事变忏悔录》的文章,署名者竟是她日思夜想的“张学良”。于凤至不相信这是丈夫本意,她坚信丈夫受到了非人的胁迫,她决定发起“救夫运动”。
于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街头,常常会看到一个端庄典雅、穿着旗袍的中国老妇人,她声嘶力竭,她声泪俱下,她在为拯救丈夫而四处演讲,她接受了多家美国媒体的采访,她想通过美国向台湾施压,她只愿张学良重获自由。
令于凤至没想到的是,她的努力不但没换来丈夫的自由,倒是先换来了丈夫的越洋电话,张学良要与她离婚。离婚?这是于凤至从未想过的两个字,但又是她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张学良的一句“我们永远是我们”让于凤至同意了离婚,她选择了放手,选择了成全,选择了伟大。只要我们永远是我们,足以。
在于凤至的回忆录《我与汉卿的一生》中,她表示理解张学良与自己离婚的苦衷,她坚信张学良绝非自愿,她认为是她声势浩大的“救夫运动”惹恼了蒋介石,她明白只有同意离婚才能护张学良周全。用情至深也好,自欺欺人也罢,这就是于凤至,她执迷不悟,她至死不悔,她依然坚守着她的爱情,她永远爱着她的汉卿。
1990年3月20日,93岁的于凤至即将走完她孤独的一生,弥留之际,她久久凝望床前的照片,那是她和汉卿的结婚照,这是她在人世间唯一的眷恋,可惜,终究是见不到了。她唯一的期待是死后同穴,与君相伴长眠。但就连这最后的愿望,也未能达成,少帅最后还是选择了赵四小姐合葬。
张于凤至走了,她把所有的遗产与所有的爱都留给了挚爱张学良,“为了爱的纪念”,不仅是她刻在墓碑上的文字,也是她对张学良的耳语,她爱他,只有付出,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