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实践活动有哪些?镇馆之宝由你来定
厦门实践活动有哪些?镇馆之宝由你来定“哇!”“好好玩!”“让我来试试!”惊喜连连之间,同学们在沉浸式科创体验中主动观察、积极动手、收获成长。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边做边思考:转动的风车为什么会发光?气球为什么能被悬空吹起?气流泡泡怎样吹大?开心的笑声此起彼伏。玩“气流泡泡”在转动的小风车面前,同学们围在一起观察风车为什么会发光;在气流泡泡面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尝试着怎样将彩色的泡泡吹大吹远;在地震模拟地震台前,同学们了解着地震如何检测;在气流倍增小科技体验环节,同学们按动开关让粉红色气球一次比一次悬得更高……“气流可视化”“风能转化为电能”“调整微结构尺度丰富性能”,跟随馆内讲解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兴致高扬,大开眼界。观察“龙抱珠”研究“发光风车”
转动的风车为什么会发光?气球为什么能悬空?气流泡泡怎样吹得更大?8月21日下午,一场科艺结合的暑期特别同学会“一起去寻宝”于普陀区青少年创新实践的新地标——普陀少科院举行,来自武宁路小学的小朋友们在新颖有趣的多维体验中开启了一段脑洞大开的跨学科自主探索之旅——介绍你眼中的“镇馆之宝”。同学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同学们在参观普陀少科院建筑外观
自主策划,全程沉浸式体验
普陀少科院锯齿状的屋顶建筑首先惊艳了同学们的眼光,它坐落于普陀长风一号绿地苏州河工业文化遗产长廊上,毗邻苏州河,建筑外观美丽大方,馆内展示着一系列神奇有趣的科技小装置:气旋、发光风车、地震模拟地震台、气流泡泡、光固化成型技术……在众多展品中,哪一件是同学们眼中的“镇馆之宝”呢?这一次,完全由学生说了算。
在转动的小风车面前,同学们围在一起观察风车为什么会发光;在气流泡泡面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尝试着怎样将彩色的泡泡吹大吹远;在地震模拟地震台前,同学们了解着地震如何检测;在气流倍增小科技体验环节,同学们按动开关让粉红色气球一次比一次悬得更高……“气流可视化”“风能转化为电能”“调整微结构尺度丰富性能”,跟随馆内讲解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兴致高扬,大开眼界。
观察“龙抱珠”
研究“发光风车”
玩“气流泡泡”
“哇!”“好好玩!”“让我来试试!”惊喜连连之间,同学们在沉浸式科创体验中主动观察、积极动手、收获成长。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边做边思考:转动的风车为什么会发光?气球为什么能被悬空吹起?气流泡泡怎样吹大?开心的笑声此起彼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场完全由学生自主组织策划的探索活动。在活动现场,活动召集人是武宁路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吴亦平,记者看到小小年纪的她活跃大方地主持微课,带领同学们去室外参观少科院建筑外形,组织各个环节流程。作为活动的召集人,小小年纪的她非常能干,担任策划主角,与指导老师华歆晟一起设计主题任务、研习项目、行动路线、环节流程,完成环境布置、伙伴邀请等各环节。“我也是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寻宝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非常开心。”她笑道。除了她之外,其他小朋友也一直在积极献言献策。
在一系列大开眼界的科学探秘后,同学们的寻宝活动进入下一阶段——通过文字、卡通画、简笔画、思维导图、摄影作品等形式为少科院制作个性化的宣传页,介绍馆内各自心仪的“镇馆之宝”。
才智尽显,激发学生创造力
制作的宣传单可以是一份推广方案、一个创意产品、一组摄影作品、一项科技小发明、一副写实简笔画……只要作品让“镇馆之宝”的当选理由有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成为“智造”成果。
孩子们在积极寻宝,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才华是主办方举办此次活动所要寻求的最大宝藏。可以说,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的宣传成果是本次活动最富挑战性也最能体现他们创造性的所在。在参观完馆内馆外后,“镇馆之宝”已在他们心中呼之欲出。
如何将它们展示出来?只见他们很快分成4个小团队,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从选题到绘画再到文字设计最后到演讲介绍,都有条不紊地讨论商量着,灵感的火花不时闪现。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如何设计好作品内容相当考验小朋友们的科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合作精神。
制作过程中的分工合作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集思广益,四份“镇馆之宝”新鲜出炉:一副色彩夺目的儿童画(少科院建筑外观)、一份互动式学习任务单式(地震模拟振动台)、一张分析气球悬浮原理的示意图(气流倍增小科技)和贴有6张摄影照片的“风的魅力”主题图(将气流可视化的装置)。
作品与作者
尤其让人惊艳的是,夏雨恒和任禹同两位小朋友制作的揭示气球悬浮原理的示意图。在这幅图里,它们用三个童趣盎然的图准确画出了“气流倍增小科技”的形象图和它在生活中的运用,让人一目了然。他们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将“气流倍增小科技”选为“镇馆之宝”是因为在馆内参观时发现“气流倍增小科技”装置让气球悬浮这个现象很神奇,在生活中,他们也时常好奇吹风机的工作原理。“今天我终于搞明白‘气流倍增’的科技原理,空气的流速越快,压强就越小,气球上下的压力差让它能够悬浮在空气中。”夏雨恒立马活学活用。
“我要向大家展示的宝贝是少科院建筑本身,在我眼中,它是科艺结合之美的典范,在绘图时我大胆用色,既形象生动又突出了建筑的特色,来馆人员只要扫一扫我们图画右上方的二维码就可知建筑的历史和亮点。”在最后演讲展示环节,每一组小朋友们互相搭档,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大方地推荐着自己所挑选的“镇馆之宝”,并介绍他们被选中的亮点。据悉,这些被小朋友们遴选出的“镇馆之宝”将为馆内以后的宣传所用。
小朋友在介绍自己选中的“镇馆之宝”
小朋友在介绍自己选中的“镇馆之宝”
跨学科实践,受家长欢迎
此次寻宝活动也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有学生家长专门制作了视频向同学们介绍了活动所在地的变迁历史——曾经的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变成今天的少科院,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见识到科学成就梦想的力量以及科艺相结合的建筑之美。
观看学生家长的制作的介绍少科院的“来龙去脉”的视频
在活动现场,有几位学生家长前来助兴。“我们家长非常支持夏雨恒来参加这场活动,夏雨恒这个暑假生活有外出旅游,在家学画画,阅读,而这场科普学习活动更是丰富了娃的暑期生活,为他的学习也增添了科学的底色。”在活动现场,夏雨恒的外公李先生全程陪伴外孙参加活动,他告诉记者,他本人也是一位科普爱好者,孩子平时对科学尤其是生活中会遇到的科学问题十分好奇,经常会发问。“科学对孩子的成长作用巨大,我们家长都是很支持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希望他有机会多参加这样形式的科普活动,培养他综合发展的实践能力。”
主办方负责人徐蓓娜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的兴趣和创意为基础,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表达,在参观新馆的真实情境中获取的任务需要语文、美术、人文、历史、科学等学科间的深度关联与融合。而最后成果的生成和制作也摆脱了单一学科知识的限制,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在情境问题中实现知识与生活、社会、世界的联结与迁移。
据悉,本次活动是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主办的“未来已来 强国有我”暑期系列活动中的“云定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多媒体沉浸式同学会活动板块的重要项目,在链接真实世界、穿越学科边界、共享学习资源中打造普陀学子暑假生活的新样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