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双语直播带货量大吗?新东方直播出圈
新东方双语直播带货量大吗?新东方直播出圈人缺什么才会强调这东西不重要,在过去的二年中,罗永浩一直尝试着淡化自己,但不可否认,建立商品的供应链并不是直播带货的决定因素,而直播人的人设的边际效应才是永远的YYDS,大家看腻了流量明星的花拳绣腿,董宇辉成为2022年唯一的一股清流。昨天,东方甄选在线十多万,而老罗控场的交个朋友不过二三万人,已宣布退网的老罗提醒团队,你看别人就说了几句英语,就整的那么好,要学着转型,这话是安慰型的,老罗明白危机又来了,交个朋友难有第二个罗永浩,而新东方却整出个董宇辉,高下立判,董宇辉抢的都是文青的粉,这件事着实和英语无半毛钱关系, 咱曾经小看的文青力量,正在悄然崛起。广濑铃王心凌
作者:姜松(南都繁会)
疑问:
- 为什么新东方出圈和英语无关?
- 为什么说先进科技是文青的胜利?
- 2022 文青人设重新崛起了吗?
- 如何看待司马VS莫言粉事件?
- 文学作用论为什么没必要说?
久未发声的成龙
如果不是唐山大凶的无耻行径,最近的热搜是有一些温度的, 将四五条放在一起掰扯,往往能嗅到一些明天的希望来,比如,罗永浩退网、王心凌男孩,新东方出圈、中关村周杰伦、司马和莫言粉录音、狂徒张三语录,这里面统一爆出的都是浓烈的文青味道。
咱曾经小看的文青力量,正在悄然崛起。
广濑铃
王心凌
昨天,东方甄选在线十多万,而老罗控场的交个朋友不过二三万人,已宣布退网的老罗提醒团队,你看别人就说了几句英语,就整的那么好,要学着转型,这话是安慰型的,老罗明白危机又来了,交个朋友难有第二个罗永浩,而新东方却整出个董宇辉,高下立判,董宇辉抢的都是文青的粉,这件事着实和英语无半毛钱关系,
人缺什么才会强调这东西不重要,在过去的二年中,罗永浩一直尝试着淡化自己,但不可否认,建立商品的供应链并不是直播带货的决定因素,而直播人的人设的边际效应才是永远的YYDS,大家看腻了流量明星的花拳绣腿,董宇辉成为2022年唯一的一股清流。
“当你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学数学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需要你亲自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当你为未来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时候,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都终将在你生命里出现。”(背景:董宇辉卖某百科全书)
铁锅:是孩子贪吃的嘴,妈妈忙碌的手,爸爸忧愁的面容,老人盼望游子归乡的心。(背景:董宇辉卖赠送铁锅的牛排)
董宇辉的直播英语戏份并不多,即使有,也是捆绑在文青属性上的英语,比如电影台词的文青情绪,单就这一点,一大波英语老师就只能搬石头砸天了,小董的厉害之处是非常醇厚的文青感觉,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就干翻了一众明星大V,全场刷屏致敬的不是小董,而是发现自己已经摒弃的文青观念是那么的美好。妥妥地高端回忆杀。
俞敏洪致谢董宇辉
狂徒张三的持续爆红也离不开文青感觉,罗翔对《理想国》的崇敬感和董宇辉是一模一样的,文青们的心里住着的都是同一个灵魂,这一点,俞敏洪也没察觉到。老俞折腾了直播半年,啥招都试过,几乎刷遍所有的名人朋友圈却没有想到,宝藏男孩就在自己身边,他直接发文谢谢兵马俑董宇辉,心里面的美滋滋的有了底气,这让交个朋友的黄贺倍感压力,
搞笑的是,交个朋友学习带货方法的直播间反而是人气最为低迷的,可见,学习带货方法是个伪命题,商品越来越同质而成熟,这玩的就是一个心动老罗明白。因此,罗永浩关门入定做产品去了,老罗的后文青时代开始了,毕竟董宇辉今年才29岁。
文青的热,并不是新东方直播、司马和莫言粉的争议录音开始的,长期存在,甚至我在商场开店的时候也被雷到过,和传统认知不同,创业者能出圈的反而剩下的竟然是文青,她们知道文青女的独特穿搭,比如过踝的素色宽裤加白色的错位裁剪上衣,你千万别以为她是玩票,周围一帮奶茶店、品牌服装店都死了几轮了她还在优哉优哉的看村上春树。即使在实体店,新东方的文青出圈原理依然是成立的。
文青力量、文青经济这词没什么人关注,但东方甄选的销售疯涨、新东方股票2天飙涨60亿市值是事实,像是王心凌男孩的归来。这样子下去,大有秒了交个朋友的意思。而另一桩司马手撕莫言粉也属于文青事件,我的偏见是,莫言粉的文青人设站住了已经赢了。
莫言
至于一场低幼话题的口水战算毛,还逻辑分析,你分析个毛蟹啊,2014罗永浩手撕王自如之后,中国再无像样的公开辩论了。就连马东自己也承认《奇葩说》辩题的低幼和老套,而且,司马还惹了个私下录音的嫌疑,这可是关乎私德的大事,好像胡大V都看不下去了。
莫言粉事件后一大帮人跟着起哄,说莫言的书读不下去,这更是加剧了撕裂,离开莫言的是非,单这一点你就不懂文青圈的鄙视链、潜规则,读不下去能代表作品不行吗,文青能整夜啃《尤利西斯》,一周干完《红楼梦》。读不下去一直是牛x作品的特质,大部分的名著都是很难下口的。说个偏见,大部分刷短视频的人能坚持看《红楼梦》超过三十页也是奇迹。
顺便聊下文学作用论的低幼性:
咱中国人总秉持一种极致的实用主义,凡事先问下有用没用,你爱弹琴有用吗,你爱绘画有用吗,你爱文学有什么用,对不起,没有答案,越是发达的体系中,越不耻于谈论有用没用,文青圈更是如此、人生的路径如果永远跟着有用走,其结局大概率是成为一头转圈累死的驴,二千年前,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庄子这句话收录在《人间世》中,啥意思,所谓人间最大的悲哀,就是不知道无用功的价值、
蔡康永说: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爸买回家里一件又一件动不动就摔破的瓷器水晶;妈叫裁缝来家里量制一件又一件繁复的旗袍;一桌又一桌吃完就没有的大菜;一圈又一圈堆倒又砌好的麻将,从来没有半个人会问:“这有什么用?”“漂不漂亮?”“喜不喜欢?”“好不好吃?”这些才是整天会被问到的问题。
人生,不是拿来用的。文学,当然也不是拿来用的,单纯地以赞美和批评之用都是荒腔走板,莫言喜欢批评,往自私里说,是因为他觉得这样舒适,至于有用没有,莫言自己在获奖感言中也说,和其他学科相比,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
但莫言说得也小了,文科靠无用生存,理科何尝不是,清华院长钱颖一教授早就说过,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大多来自于当初的无用功,类似的话,在谷歌、腾讯干过的吴军在讲诉网络科技界也是同理,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也来自于无用,
钱颖一和吴军有一个潜在意思没好意思说,就是功利主义才是阻挡中国出大师的一只拦路虎。钱颖一说思考一下,什么是“无用”?什么是“有用”?这与时间期限的长短很有关系。让我来举3个例子说明那些短期看上去“无用”的知识,在长期的巨大有用性。
钱颖一:这3个例子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果说第一、二个例子是关于科学研究中的“无用”与“有用”的话,那么第三个例子就说明了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在学习中的“无用”与“有用”。当然,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无用的知识最终都是有用的。但是,这些例子说明了,我们过去对知识的有用性的认识过于狭隘和短视。
钱颖一回忆道:当我同已经毕业10年、20年、30年的校友交谈时,他们对大学时期所上的课的评价却与在校生很不一样:他们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学的所谓有用的课在后来变得如此无用,而后悔当时没有更多地去学那些看上去“无用”、但后来实际上很有用的课,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类的课。
吴军在总结谷歌产品的开发逻辑时曾说,大量的谷歌工程师都浪费在看似无用的工作中,但结果反而弄出来最优秀的产品。
在 Google,看见什么样的差别都不该奇怪。往小了说,身边既有缩在角落里闷头写代码,讨厌和人交流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也有精神焕发的社交明星。办公室里,有带狗上班的爱心族,有重视家庭的好爸好妈,有整夜整夜奋斗的梦想家,有痴迷奇特爱好的技术极客……就拿爱好来说,跟我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里,说起来好玩的爱好就包括:天天在车库里打造奇形怪状的自行车,休一个无薪假期去帮别人竞选总统,每个周末都跑到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留下到此一游照,研究古音韵学,出远海调查海洋生物,长期倒卖二手摄影器材,写科幻小说,尝试大气层外跳伞并打破世界纪录……
有人说,是多样化的文青氛围创造了谷歌的优秀产品。罗永浩说:乔布斯是凑巧做了数码产品的文艺青年:
乔布斯其实就是个文艺青年。如果你把他作为企业领袖,你会觉得他很出格。但如果你把他理解为文艺青年,美国那一代文青几乎都这样。他最大的特殊,就是他有兴趣并且有能力去运作一个企业,而绝大部分文青是没有这个能力和兴趣的。再就是乔布斯本来做什么都有可能,他就凑巧做了数码产品。--2014年新华网采访罗永浩
文青科学家 华大集团CEO、华大基因副董事长 尹烨
文青 企业运作能力是可怕的力量,希望,自董宇辉之后,咱的企业能够掌控这种力量,毕竟小董还是文科,如果文理兼修就更腻害了,这种力量就叫做科技的理想主义,而科技的理想主义比一万个产业园区都有价值,它才是先决条件和持续高能输出的孵化器。
华为的2g-3g 5g关键突破也来自一个"无用的"考量,任正非在俄罗斯的数学科学家十几年不知道在干啥,看上去只知道打游戏,结果,结果,结果,一下子世界领先了。
“当你长大的时候,总有人会对你说,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而你的生活就是在这个世界里好好地过日子,做个守规矩的社会人,尽量别碰太多壁。你会在某个瞬间明白,你能戳生活一下,实际上当你戳进去,就会有什么东西从另一面冒出来,你能改变,你能重构,这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苹果CEO 乔布斯谈理想
罗永浩在疑似最后一次公众采访中强调了收购母公司的愿望。《晚点 LatePost》发问:
你有多大把握实现这个目标?
罗永浩:坦率地说,非常渺茫。
也许,渺茫的争取正是文青的光晕。
----END-----
姜松 于2022 06 14日晨
原创不易,洗稿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