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谈人类灾难:乡村教师临终前三句话拯救地球
刘慈欣谈人类灾难:乡村教师临终前三句话拯救地球人类这种不能自动延续记忆,依靠声波缓慢的交换信息的物种如何能创造出那样灿烂复杂的文明?因为他们有一种均匀分配在各个角落,在个体生命周期之间完成经验积累传承的媒介,他们称这样的媒介为“老师”。” --- 刘慈欣《乡村教师》 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不绝传承,唯靠总有那么一群人举着知识火炬的不懈接力,人类文明也是如此。当我们陶醉于生活的富足时,不要忘了,发达的本源来自何处。如果没有人耐得清苦为我们构建文明的基础,我们拥有的一切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烟消云散。尊重知识,尊重教师,让教育普惠下一代的每个个体,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点什么。关心一下教育,尤其是那些在贫困地区散播知识火种的乡村教师,少些浮夸和炫富,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我们的文明,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乡村教师这一题材总是和付出、辛劳和心酸联系在一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电影《凤凰琴》把乡村教师的故事呈现在大荧幕上,让我们对这样尊敬却
这篇小说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变化 主要是不那么“硬“了 重点放在营造意境上。不要被开头所迷惑 它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东西。我不敢说它的水准高到哪里去 但从中你将看到中国科幻史上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 刘慈欣
他用尽一生在娃们的心中燃起科学的火苗,但同笼罩这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
乡村教师这一题材总是和付出、辛劳和心酸联系在一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电影《凤凰琴》把乡村教师的故事呈现在大荧幕上,让我们对这样尊敬却饱受艰辛的群体日常状态有了些肤浅的体会。数十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从各种渠道反映出的事实来看,相对其它领域,我们的乡村教育依旧落后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乡村教师的艰辛依然多于大多数职业群体,他们的收入远远抵不上付出,而他们的工作却是如此重要。
文中的李老师,即使在贫瘠的乡村,也是处于收入最少、不受村民重视的地位。因为前任乡村教师,也是他小学老师的最后嘱托,就像火炬接力,他靠自己的微薄力量,守护着乡村中知识的火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学校和孩子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为了他们,他可以以单薄的身体与闯进来拆学校房屋的木头去修盖村里庙宇的愚昧村民抗争,即便相中的姑娘因为打工汉子拿出的廉价首饰和化妆品离他而去,他也要拿出自己的工资,一个人苦苦维持着破败的校舍,照顾念书的孩子,那怕是在生命的最后,再昏暗的烛光下,也要为学校中仅有的几个孩子上最后一堂物理课。
离开乡村,尺度放大到整个银河系,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几千万年,战火蔓延到整个银河系。双方使用的手段是地球人类现阶段无法想象的。终于,碳基文明把硅基文明压制到银河系边缘,为了防止对方的反扑,碳基文明决定在银河系中扫荡出数千光年的隔离带,而隔离带中的各种星体也将不复存在。不幸的是,太阳系也在这条隔离带中,而万幸的是,在对地球的扫描中,李老师的学生被选中参加了确定星体文明进化等级以决定保留与否的测试,李老师最后留下的知识—牛顿力学三定律,展示了地球存在的文明,在进一步的了解后,碳基文明惊讶的发现地球自成体系文明发展,决定保留地球文明和太阳系。李老师,这个中国西北偏远乡村中的最无助的人,成为地球历史中最大的功臣,所有地球生命的恩人,他却无法享受这一荣耀,他已经是阴冷山谷中的一座新坟,陪伴他的仅有身边学生放下的两盒粉笔和一套破旧的小学课本。
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不绝传承,唯靠总有那么一群人举着知识火炬的不懈接力,人类文明也是如此。当我们陶醉于生活的富足时,不要忘了,发达的本源来自何处。如果没有人耐得清苦为我们构建文明的基础,我们拥有的一切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烟消云散。尊重知识,尊重教师,让教育普惠下一代的每个个体,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点什么。关心一下教育,尤其是那些在贫困地区散播知识火种的乡村教师,少些浮夸和炫富,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我们的文明,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人类这种不能自动延续记忆,依靠声波缓慢的交换信息的物种如何能创造出那样灿烂复杂的文明?因为他们有一种均匀分配在各个角落,在个体生命周期之间完成经验积累传承的媒介,他们称这样的媒介为“老师”。” --- 刘慈欣《乡村教师》
作者运用双线结构,用平静的语气两个文明的会面,一个贫瘠荒芜,一个先进超前,作者将乡村教师放在宇宙层面来写,让人震撼又感动,这种感动是超越个体的,是对文明敬意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