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为什么最喜欢曹操?虎父也会有犬子
曹冲为什么最喜欢曹操?虎父也会有犬子地图 曹真被拜为大将军,专门负责雍凉等州军事。曹真于是以养子的身份跻身于曹家宗室里。后来和曹丕关系很好,经常一起随同曹操打猎。在一次涉猎途中,遇到老虎,曹真一箭射出,老虎应声而倒,曹操特别开心,让他加入了只有亲信才能加入的特种兵队伍---魏国精兵虎豹骑。曹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的往上爬。曹操不拿自己当外人,曹丕,曹彰等也都拿他当亲兄弟,所以才有了《军师联盟》里曹真和曹丕的好关系。曹真本身很有能力,多次上战场立功。封侯拜将经常的事情。一直到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依然很依仗曹真。这时很多其他年纪大的曹家将如曹洪,曹仁,夏侯惇等已年老退休了。曹真就承担起了魏国栋梁之才的责任。曹丕中年即位不过多久就去世了。死前留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辅政。
三国地图
中国有句谚语很有名,叫做虎父无犬子,但是魏国曹家有个例外,父亲是魏国的栋梁之才,是曹家的后期重要人才。可惜他的孩子却不行,志大才疏,又喜好奢华,政治上智商不算高。但是名气却比父亲大一些。这个人就是魏国最后的守护者,在他之后就没有能够控制司马家的人了。他是有着辅政大权的大将军曹爽。他父亲也曾是辅政大臣曹真。这父子俩的一生人如其名。过的“真爽”啊。
曹爽,要说他得先介绍介绍他的父亲,没有他的父亲,也没有他的官二代生活了,更别说辅政了。曹爽的父亲是曹真,但很巧合的是这对父子的出生日期都不可考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本身不是曹家的嫡系,甚至都不姓曹。
曹真
曹真于是以养子的身份跻身于曹家宗室里。后来和曹丕关系很好,经常一起随同曹操打猎。
在一次涉猎途中,遇到老虎,曹真一箭射出,老虎应声而倒,曹操特别开心,让他加入了只有亲信才能加入的特种兵队伍---魏国精兵虎豹骑。
曹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的往上爬。曹操不拿自己当外人,曹丕,曹彰等也都拿他当亲兄弟,所以才有了《军师联盟》里曹真和曹丕的好关系。曹真本身很有能力,多次上战场立功。封侯拜将经常的事情。一直到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依然很依仗曹真。这时很多其他年纪大的曹家将如曹洪,曹仁,夏侯惇等已年老退休了。曹真就承担起了魏国栋梁之才的责任。曹丕中年即位不过多久就去世了。死前留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辅政。
曹真被拜为大将军,专门负责雍凉等州军事。
地图
先是派张郃在街亭击败了诸葛亮的爱徒马谡。接着派郝昭,王双守陈仓。使得诸葛亮无法轻松的破城。是魏国少有能几次战胜诸葛亮的人。但是这么一个人在罗贯中的有意识的抹黑,让曹真变成了一个经常打败仗的糊涂将军。把曹真的功劳都给了司马懿。
三国杀里的张郃
不过鉴于罗氏喜欢尊刘贬曹,曹家多数被黑的情况下,一些名将曹洪等都打了酱油。曹真还算是幸运的。
曹真不仅军事能力强,做人方面也比较讲究。很厚道,因为和同事曹遵,朱赞的关系好,他们死了以后,曹真向皇帝给他们要抚恤金,并厚待他们的子女。平时出兵打仗也经常和士兵同甘共苦。军饷不够时自掏腰包给士兵发钱,不像《军师联盟》联盟里写的那样自私自利。
曹真
曹真真的是把自己当做是曹家的人,也是考虑到自己也曾经是孤儿所以善待亡故好友的子女。可惜曹真因为经年累月的忙于国事,军事导致对子女的教育就很缺乏,使得他的孩子大多都不成气候,长子有点能力但是又好高骛远。没有继承他的一点有点。实在是虎父出犬子啊。曹真因为战场的伤也在中年时就去世了。曹真有六个儿子:长子曹爽,次子曹义,三子曹训,但是除老大,老二,老三有名外,其余子嗣皆没有名气。这里不再赘述。
虎啸龙吟里的曹爽
曹爽字昭伯,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封赏,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官二代逐渐走入仕途。一开始的曹爽还是比较谨慎小心的,但是他的性格和父亲完全相反,所以装不了多一阵就暴露了。加上他的好友多属于损友级别,也是导致他日后失败的源头。
曹爽
曹爽和曹叡关系不错,又是同辈。小的时候比较谨慎持重。但是人是会变的,到了他成年了以后就不太一样了。他父亲去世以后他一度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工作,每天只是和三五好友组织一些茶话会了,派对了什么的。一度让曹叡很不满意。因为他们这些人都是皇亲国戚每天什么不干就为是喝酒,胡侃。他们管这个叫做浮华派对。问题是外有强敌,内有权臣的环境下哪有时间来组织这种浮华派对啊。曹爽其实也很不甘心,因为他的堂兄弟皇帝曹叡不重用他,他只好放纵自己了。
竹林七贤
他是组织者,他的会员都是些人什么呢,这些人以后就是辅佐他的人。最有名的一个就是何晏,字平叔。他也是很有身份的,祖父是东汉最后的主政的外戚何进,后来母亲从了曹操,他就随同入宫也和曹真一样做了曹操的干儿子。后来还娶了曹操的女儿。是驸马。他的为人比曹爽还不如。
何晏
他是十足的三国的伪娘。说他肤色白。就这样何驸马还不满意,还疯狂的买化妆品。而且后期还嗑药了,他算是吸毒的前辈了。就是这样的人日后却成为了曹爽时期的魏国尚书台的长官。被称为尚书台三狗。曹丕,曹叡都很讨厌他。他主张的是庄子学问主张虚无缥缈的言论。《虎啸龙吟》里为了展现他的伪娘色彩竟然真的找了个女人来演。但是后期又给他加上胡子实在是败笔。要伪就要伪的彻底。历史上的何晏可没有蓄胡子。何晏还喜欢走路摆POSE。
行步顾影
丁谧和邓杨两
邓杨
个人也是曹爽这个小团体的主要成员,和何晏一起成为尚书台三狗。这两个人丁谧心机很深,喜欢出阴谋诡计,邓杨借职务之便来要别人的老婆。实在是猪队友啊。
丁谧
还有个李胜更是傻缺一个不值得一提。就是这样一群人日后是曹爽的主要政治班底。曹爽经常和这样的人混在一起。也难免智商会经常不在线了。
李胜
本来曹爽以为半辈子就要这样混下去了,谁知一个天大的机遇竟然倾向了他,曹叡疯狂的刷完存在感就要下机了,临死前曾经指定了一个辅佐的政治班底,这里竟然有他曹爽在内。这时的曹爽只是普通的武卫将军(三国时期这种两个字的将军称号有很多,不值得骄傲)但是本来负责辅政的曹宇坚决抵制不想当。曹叡的智囊孙资和刘放就鼓动曹爽去当。曹爽不知识太紧张啊,还是太激动竟然也差点推辞,而且还擦这汗。曹叡一看这景象心都凉了,让这号人给自己的接班人当辅佐怎么放心啊。奈何生命已经到终点了没办法值得听天由命了。
曹爽受顾命
曹爽彻底飞起来了,他竟然也和父亲一样当上了魏国的辅政大臣,但是曹叡也给他留了个麻烦就是司马懿。曹爽一开始还是比较谨慎的,努力的去给司马懿拍马屁这个时候的曹爽还是头脑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才能和实力没法和司马懿这官场的老狐狸比。于是什么事情都事无巨细的去请教司马懿,毕竟是自己父亲的老同事老搭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曹爽开始骄傲了。
司马懿
他觉得司马懿不就是个老头子吗,这样的老头子魏国朝堂上太多了,就是有他们自己才没法放开手脚施展才能如果一直这样那还不如不当着将军呢,于是开始逐步收拾司马懿,给司马懿一个太傅的虚位,架空他。本来司马懿有个官职叫大司马。他的姓就是来自这个官职。但是这官职因为掌管这军权所以让曹爽很不满意。于是曹爽就让皇帝下旨说大司马这个位置不好,不吉利。
司马懿
他自己的父亲曹真,叔叔曹休都死在了这个位置上了。如今司马太傅是朝廷的栋梁可不能再有好歹啊就别做了。
司马懿因为是皇帝下旨所以忍了。曹爽觉得这样就差不多了,但是他忘了司马懿虽然暂时没有了议政权还有个都督中外军事权他只要一下令,郭淮,邓艾,孙礼这些司马铁粉肯定会起来的。但是曹爽太高兴了忘了。现在摆平了司马老头子改收拾别人了。曹爽也开始干起了任人唯亲的活了,自己崛起了怎么能让当年的好基友们落寞呢,于是何晏,丁谧,邓杨,李胜等人纷纷入职了。尤其是前三者已经混迹到魏国中枢了。
尚书台机构
曹爽还是有才能的只是他的才能都用错了地方,他觉得魏国的九品中正制不好,他要改革,问题是他只知道要改不知道怎么改所以他就得罪了很多的人,他希望是改回曹操时期的唯才是举制度他不知道的是改革是要有魄力的,而且要看准机会和时间。
三国里的司马懿
他没有彻底摆平司马懿,把军权夺回去。又任人唯亲提拔他的好友,以及乱改革惹恼了士人阶层,后来曹爽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司马懿的胜利,而是一种偶然,是因为曹爽的做法造成了天怒人怨。火山挤压到一定时期就会爆炸。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这些年他隐藏了自己依然不能让曹爽放心他只好行动了。
司马懿为了后期的行动暂时装病了,
司马懿称病赚曹爽
曹爽也不敢全信,派那个草包李胜去探视司马懿,李胜也不带个医生自己就去了。听司马懿装疯卖傻的说了几句话就乐颠颠的回去告诉了曹爽。曹爽竟然信了,他忘了他要面对的是什么的对手也忘了司马懿不止一次的装病了。
曹爽决定带着曹芳一起去给曹叡扫墓。
高平陵
他临走前手下曾告诉他不要全部带走要留下一些人防着司马懿。但是曹爽不知哪来的自信竟然觉得没问题。带着弟弟曹义,曹训以及何晏,丁谧等人一起走了。洛阳城中几乎没有了曹爽的亲信。司马懿此时不反更待何时。于是带领儿子司马师私自招募的三千敢死队
三千死士
就政变了,政变的目的是为了铲除曹爽。过程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夺下武库,请旨太后等等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魏晋时期洛阳
曹爽得知了消息后很紧张也很无助,这时他知道了他手下的能力了。结果从洛阳城中读过洛水跑出来一个人他就是曹爽唯一的智囊叫桓范
恒范
的但是桓范劝解曹爽的话,曹爽一句都听不进去,他只想赶紧带人回洛阳向司马懿投降。气的恒范骂道;曹子丹将军何等英雄竟生下了你这样的蠢如牛的东西、可惜曹爽什么都不在意也不生气,只想赶紧回家。恒范想让曹爽
洛阳
带皇帝去许昌然后带兵勤王。却非要回去当阶下囚。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桓范的计策也有很大的风险,看似很好但是曹爽知道她手下的士兵还有文武大臣他们的家人都在洛阳城中,一旦自己做出了那些事自己当然无所谓但是万一手下的人为了家人的安全而背叛自己呢,到那时恐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而且国家也会因此而动乱,他想继承父亲守护的魏国也将会陷入内乱。吴蜀必然会趁机起兵。
老三国里的曹爽
与其让自己被骂也不想让国家陷入动乱,这不是一句弩马恋栈豆就可以概括的,我们不是曹爽不知道曹爽的难处,也没有站在那个时间。所以我们不应该想当然的去断定什么。桓范他是觉得曹爽没有曹真的能力。曹爽也傻,傻是因为他竟然轻易相信了司马懿的谎话,傻在没有彻底将司马家按倒。给他们留有翻盘的机会。
曹爽带兵回到洛阳后,先是被解职然后软禁,最后全家灭族。可怜的曹爽,
曹爽三兄弟
太傻太天真的了。敌人的话都敢信,他这个魏国守护者的梦终于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因为自己的政治不成熟而枉自送了性命。他一死,魏国在没有可以制衡司马懿的人了,他的表亲夏侯玄后来也被司马师所杀。曹爽之所以会被后世如此的轻视就是因为司马家的诋毁,加上罗贯中的污化而彻底变成了一个草包的形象,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他们闪光点的。曹爽的大半生都很爽,唯独结局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