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春风化雨:云在青天水在瓶
大道至简春风化雨:云在青天水在瓶大道也许是如同云在青天,水在瓶中一样自然的存在。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第一阶段,能够参透第二阶段的已经非常厉害,而能够了悟第三阶段的也是能够大彻大悟的圣人,山水依然,但随悟道者“有我”、“无我”和“忘我”之深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随之而改变,最终获得心无挂碍的人生。第一层是物我,我们困在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境界里;第二层是无我,在我们的眼中,物与物没有区别,山水不是山水,毕竟连我们个人的细胞也要在七年就完全更换一次,万事万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也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的恒常,人生充满的只是无常和无端。第三层是忘我,我们与山水融为一体,与自然万物融合为一体,我们还是我们,但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其实我现在阅读的经典书越来越少了。前两天在B 站命运般的刷到了杨立华老师,他在B站发布庄子系列的视频,
文|东南一株雪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相逢即是缘,这次不点关注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碰见了。
本文字数1552字,阅读大概需要1分钟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心经,不过那个时候我并不懂心经里的话都是些什么意思。后来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我可以很自豪的跟别人说我把心经背下来了,但那又怎么样呢?除了证明自己记性好,我还是不理解其中的奥义。后来慢慢读到了一些经典的释义,我才对心经有了自己的一点小理解,可能因为家庭的缘故,去庙宇的时间比较多,无事的时候,我也会坐在庙里的青石桌旁,听着僧人给前来的村民们讲佛法,有的时候听的津津有味,有的时候我觉得他说的也不全对。
其实我现在阅读的经典书越来越少了。前两天在B 站命运般的刷到了杨立华老师,他在B站发布庄子系列的视频,在开始的视频里他给我们说了一下为什么当下我们仍然需要去阅读经典。因为经典的书籍里面所探讨的问题都是具有普遍性的,经典中的文字往往具有恒常的意义和价值,只有专深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的阅读才能带给我们思考和提升,现在人们越来越能够注意到经典的价值和恒常的意义。况且我们国家的经典是受到全世界瞩目的,弘扬传统文化也是当下的人们要从自身做起的。
《心经》是在佛家的僧徒里面广为流传的,虽然它的篇幅很短,但是内涵却很深刻,其中蕴藏的道理是我们要慢慢在人生中去体味的,它也是被人持诵讲解最多的大乘经典,更被儒、释、道三教共尊为宝典。现在我们也可以听到音乐版的心经,我记得有一位叫龚玥的歌手非常厉害,她不仅唱了心经,还唱了非常复杂的大悲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是让佛法广为传诵的传道者之一。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心经里面出现最多的就是空,佛说四大皆空,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些苦厄就是我们普通人心里的执念,我们刻意要去追求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就会产生痛苦。而且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本身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也是空,我们仅仅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破除我执,才可能渡苦难。佛说因果,我们种下的因,生成了我们现在的果,所以我们埋怨的现在,正是我们之前种的恶果。书里说:人生成功幸福之因是一个人的正确行为、清净语言、健康思维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无须依靠超自然的力量。生命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而是如同奔流不息的河流,在因果循环规律之下无限延续。所以本来是没有我的。
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第一阶段,能够参透第二阶段的已经非常厉害,而能够了悟第三阶段的也是能够大彻大悟的圣人,山水依然,但随悟道者“有我”、“无我”和“忘我”之深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随之而改变,最终获得心无挂碍的人生。第一层是物我,我们困在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境界里;第二层是无我,在我们的眼中,物与物没有区别,山水不是山水,毕竟连我们个人的细胞也要在七年就完全更换一次,万事万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也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的恒常,人生充满的只是无常和无端。第三层是忘我,我们与山水融为一体,与自然万物融合为一体,我们还是我们,但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大道也许是如同云在青天,水在瓶中一样自然的存在。
《金刚经》里面也有与心经所传递的思想类似的话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如梦,苦乐如泡影,成败如朝露,荣华富贵如浮云,名利如镜花水月,宇宙间万事万物瞬息变幻,无时无刻不在改化。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就像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人永远如初见时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在社会中不变,一直保持着本来的自己,我们都是受过教育之后,改变思想之后,重新塑造的自己。
书中还写到如果可以领悟到一切万法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执无可执,看自我、苦乐、名利、美色时便能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获得破透放下、潇洒自在的人生。对于我们来说,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经就非常厉害了。
作者介绍:
东南一株雪,取自苏轼词“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的几清明”。希望自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始终通透清明。95后书评人,自由写作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喜欢读书写作,让我们共同成长。
往期精彩,不容错过
散文:自然的韵味
散文:诗词美之温庭筠
散文:生命就是一场旅行
散文:我家里的猫猫狗狗们
散文:生命里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