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豆薏米水是如何祛湿的:红豆薏米越用越湿

红豆薏米水是如何祛湿的:红豆薏米越用越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载:“此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清代名医陈士铎有言红豆能疗饥,而不能利水去湿。日常生活中,赤小豆与红饭豆都可以称为红豆,但中医里面,为了严格区分,则通常不会混为一谈。赤小豆擅长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脚气浮肿、黄疸、风湿等湿邪导致的疾病。由于疗效明显、简易安全,并且随处可见、价格便宜,赤小豆在现代人的养生食谱中几乎不可或缺。赤小豆性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故适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等症。可单味煎服。其消肿功效甚好,痈肿疮毒常见。此外,赤小豆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对一些具有红肿、热痛症状的疾病,药方里加入赤小豆,常可收到肿消痛止的效果。

由于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有湿气的人群越来越多,“赤小豆薏米粥”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深受欢迎。

赤小豆与薏米因为“祛湿减肥”的功效而广为人知,但有些人吃了很多“赤小豆”,湿气还是很重,原因之一就是“赤小豆”用错了。

先来看两张图。你能分得清哪个是赤小豆,哪个是红豆么?

红豆薏米水是如何祛湿的:红豆薏米越用越湿(1)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赤小豆亦食亦药,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是一古老药物,早在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其“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赤小豆擅长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脚气浮肿、黄疸、风湿等湿邪导致的疾病。由于疗效明显、简易安全,并且随处可见、价格便宜,赤小豆在现代人的养生食谱中几乎不可或缺。

红豆薏米水是如何祛湿的:红豆薏米越用越湿(2)

赤小豆性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故适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等症。可单味煎服。其消肿功效甚好,痈肿疮毒常见。

此外,赤小豆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对一些具有红肿、热痛症状的疾病,药方里加入赤小豆,常可收到肿消痛止的效果。

赤小豆≠红豆

日常生活中,赤小豆与红饭豆都可以称为红豆,但中医里面,为了严格区分,则通常不会混为一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载:“此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清代名医陈士铎有言红豆能疗饥,而不能利水去湿。

红豆薏米水是如何祛湿的:红豆薏米越用越湿(3)

往往红豆比较圆,个头稍大。而赤小豆是细长的,稍扁,煮后红豆软赤小豆较硬。两者的功效也不相同:红豆可以用来补充营养,祛湿的功效非常弱,因此可以长期食用;而赤小豆祛湿功效较强,并不建议当成日常食物。

此物最相思?

把红豆当做赤小豆无非是起不到预想的疗效,而下面这种“相思子”若是被当做赤小豆食用,则足以致命。

王维有诗云“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物抒情表相思之意,称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诗句里提到的“红豆”一般现在大多认为是相思子,是一种有毒的植物。

相思子基部靠近种脐部分为黑色,上部为朱红色,即为半黑半红的双色。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杀虫的功效,但因其毒性剧烈,往往仅供外用,而且必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才能使用,否则极其危险。

红豆薏米水是如何祛湿的:红豆薏米越用越湿(4)

相思子种壳坚硬,如果吞下整个,往往不致中毒;但若咀嚼后吞服,则半粒即可引起中毒。误食中毒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肠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怎么吃最有效?

薏米赤豆芡实粥

首先就是大部分人所熟知的“赤小豆薏米”组合,想要达到祛湿消肿的效果,除了选对赤小豆之外,薏米建议先炒一下。薏米本身的寒性太重了,直接煮会伤脾,炒一下可以减轻它的寒性。

红豆薏米水是如何祛湿的:红豆薏米越用越湿(5)

配方:赤小豆、芡实、薏米各等分,冰糖适量。

  1. 赤小豆、芡实冷水浸泡2小时以上,或者直接用热水浸泡1小时;
  2. 薏米仁用文火炒,炒到变成微黄色;
  3. 把赤小豆、薏米、芡实、冰糖一起放锅里,加水,熬煮2个小时左右。

赤小豆鲤鱼汤

出自唐代著名医书《外台秘要》,古人认为,鲤鱼具有利水,消肿,下气,通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等病症。其中使用的最多的,是鲤鱼的消除水肿的作用。

红豆薏米水是如何祛湿的:红豆薏米越用越湿(6)

有的人休息不好,少睡点觉,就会出现眼皮浮肿等情况。有些老人,身体失调,水肿长期存在,比如腿的胫骨那里,一按就是一个坑……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子来缓解。

配方:赤小豆100~200克,鲤鱼1条,陈皮、生姜、蒜、盐适量。

  1. 将赤小豆洗净,加水浸泡半小时。
  2. 生姜洗净;鲤鱼留鳞去内脏,洗净。
  3. 起油锅,煎鲤鱼,加入中等量清水,放入赤小豆、生姜、黄酒少许。
  4. 先武火煮沸,改文火焖至赤小豆熟,调入食盐、味精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需要提醒的是,赤小豆通利水道,尿多之人忌食;由于赤小豆“性逐注液,久自令人枯燥”,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耗伤人体津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