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讲新东方成长历程,新东方老总俞敏洪的格局
俞敏洪讲新东方成长历程,新东方老总俞敏洪的格局董宇辉的能屈能伸,让人佩服。据了解,董宇辉曾是西安新东方的一名英语老师,目前他的个人简介为:“曾经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一袋大米,他讲起了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磨难,见过的人……一块牛排,他用双语讲解,引得网友们好感飙升,纷纷冲进直播间里激情下单。三天内“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涨粉200万,单场销售额奖金1500万,新东方的在线股价也随之一路上涨。
最近几天,新东方旗下的直播间突然爆红。
一个长得像“兵马俑”的英语老师董宇辉,屡屡登上热搜。
一根玉米,让他吃出了小时候的记忆。
平淡的话语描述着琐碎又美好的场景,略带遗憾的语气,让无数网友泪流满面。
一袋大米,他讲起了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磨难,见过的人……
一块牛排,他用双语讲解,引得网友们好感飙升,纷纷冲进直播间里激情下单。
三天内“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涨粉200万,单场销售额奖金1500万,新东方的在线股价也随之一路上涨。
据了解,董宇辉曾是西安新东方的一名英语老师,目前他的个人简介为:“曾经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
董宇辉的能屈能伸,让人佩服。
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老板俞敏洪。
多年前,一部《中国合伙人》火遍全国,里面黄晓明饰演的那个角色,就是以他为原型。
可即便赢过了所有对手,还是没抗住时代的波折。
一纸禁令,俞敏洪身价缩水近170亿,欠款一大堆。
他甚至被人称为2021年中国最惨的男人。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一批员工愿意从高薪培训老师不惧眼光、不怕嘲笑地跟着他做起了直播“售货员”;
为农副产品带货,与他共进退。
至于为什么,如果你了解过他的事迹就会明白:
俞老师的格局,普通人恐怕是永远都学不来的。
“强盗不懂我”早些年新东方刚有点起色的时候,俞敏洪有次跟员工们出去张贴广告,碰上了另一个培训班的竞争对手。
他看出对方来者不善,便上前交涉,结果没想到对方直接掏出一把小刀,朝着他连捅了三下。
为了拓展业务,他卖命似的陪客户喝酒,喝到晕倒在酒桌上。
为了保护好公司的财产,他经常随身携带着大量现金。
没想到被歹徒盯上,身上的钱被洗劫一空,临走时还给他注射了一阵兽用麻醉剂。
好在他命大,被抢救了过来。
后来他才知道,那名歹徒一共绑架过7个人,只有他一人生还。
还有一次,他在家里遭到抢劫,被抢走了200万现金和一部摄像机。
他伤心不已,但不是为了钱:
“强盗不懂我,我不心疼被劫走的钱,就心疼那部摄像机。
里面有我女儿一到三岁的成长记录,我愿意再花200万,把那盘磁带赎回来。”
2021年,在新东方最难最缺钱的时候,俞敏洪将各个退租学校的学生课桌椅,全部捐赠给了乡村的学校。
足足八万多套!
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因为这些课桌椅每一套折价六七百,少说也值五千万。
虽然杯水车薪,但用来填补亏空的话,也是不少的。
如果要是再加上山村小学路途偏僻,那光是运输费用又得好几千万。
一来一回这么折腾,他又得赔进去小一个亿的投资。
但俞敏洪想都没想,他觉得如果这些桌椅能让孩子们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比用来还债更值得。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糟蹋钱”。
不过别看俞敏洪现在是位企业家,被无数学子所追捧;
年轻时的他却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
据说他曾在大学里向25位女同学表过白,但是都没能成功。
一天,他崩溃大哭,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整个大学最丑的女生都收到过情书;
那就是我写的,可是没有人跟我约会……”
马云常说“触底反弹”,很多成功人士的出身并不完美,俞敏洪也是这样。
他以前常说自己18岁以前,打死都没想过能走出农村,更是万万没想到后来能走遍世界。
他父亲是一个木匠,母亲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在计划生育最要紧的时期,俞敏洪的妈妈每天都要和一个村子的人斗智斗勇,强势的性格当然也带到了家里。
在教育孩子上面,老实巴交的父亲只有挨骂的份。
有一回俞敏洪弄丢了一只凉鞋,母亲气到拿着竹竿打他,最后竹竿都打断了还是没有解气。
这只是其中一件小事儿,从小到大他没少在母亲的棍棒下嚎叫。
这也导致只要俞母一瞪眼睛他就浑身发抖。
后来再大一些,俞敏洪才明白,是农村里的封建陋习导致了母亲的性格。
那就像是一个“吃人的妖怪”,不管男女,最后都会过上一样的生活,成为一种人。
想明白这点后,俞敏洪对农村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他发誓一定要走出去!
一次次被人生“戏弄”你敢信吗?作为英语教学专家;
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
1976年,俞敏洪在母亲的安排下准备去县里念高中。
可是当一切都准备好之后, 政策通知了下来: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上高中。
俞敏洪的姐姐已经占了这个名额,他没有机会了。
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政策面前倍感无力,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此时已经被浇灭了大半。
但他忘了,强势的母亲或许能让事情有所转机。
俞母找到生产队的领导,软磨硬泡,用尽一切办法最终把他塞到了江阴市夏港中学里。
然而,他并未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样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要强的勤奋苦学一举考上名牌大学。
第一次参加高考,俞敏洪的英语只考了33分。
比他更着急的是俞母,在获悉当地一所初中缺乏英语教师之后,毛遂自荐带着儿子找上门去担任了英语代课教师。
为的是,不仅能复习备考,还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
第二年,俞敏洪再次备战高考,成绩依旧不理想,这次是55分。
连续两次落榜,俞敏洪决定放弃,但母亲不愿意,又花高价让他上了补习班。
那时候的他压力不小,除了身边同学异样的眼光,更多的是来源于母亲。
他知道,如果这次再考不上,母亲不会放过他的。
1980年,俞敏洪终于被北大录取,他成了村子里的骄傲。
进入大学以后,本以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这里似乎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因为复读了两年,俞敏洪比班里的同学都大,再加上人有些内向,自然就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
由于口音问题,俞敏洪被大家嘲笑说的是日语。
其貌不扬又成绩平平,再加上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让他不敢随便暴露自己,他成了班级里典型的存在感极低的人群。
那段日子里,俞敏洪唯一的倾诉对象就是一叠日记本。
“昨天晚上我又哭了两场,在宿舍,在班里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是完全插不上嘴的。”
种种生活细节,让他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越发自卑,只能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不过还没等他一鸣惊人,就被肺结核夺走了一整年的时间。
在医院养病的一年间,俞敏洪的同学早已毕业。
等他回来后,50个同学49个出国深造,剩下的那一个就是他。
其实凭借他的成绩完全够得上美国好几所大学的分数线,但他没办法去。
因为没有钱,也没有一所大学愿意为他提供奖学金。
无奈之下,俞敏洪只能留校任教,一个月工资120块。
他算了一下,想要攒够留学四年的费用,他需要在北大干满200多年……
有人说,他就像是美国电影《小丑》里的亚瑟,永远对生活报以热情,但从来没有受到过偏爱。
只是电影中的亚瑟走向了疯狂,而俞敏洪却依然愿意对这个世界报之以歌。
短暂的美好俞敏洪第一次感到世界美好,是在27岁那年。
当时美国开始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留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减少。
每次大环境变化都是机遇。
俞敏洪抓住机遇在校外办起了培训班。
顶着北大老师的头衔,他的培训班很受欢迎。
而且收入也远比在学校里赚得多,因为在那个年代,为了出国能在课外培训的,家境都不差。
他回忆说,有一次三个学生扔下1000块的补课费,眼睛都不眨一下。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深刻地意识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也是在这个时候,远在老家的母亲给了他底气。
她在老家包下了一个厂子,每年能赚上万块。
在那个万元户稀缺的年代,真的不少了。
家里的条件改善了,俞敏洪身上的压力也少了一些,甚至还成了很多同学口中的“富二代”。
很难想象,若是没有俞母,怎么会有他的今天。
母亲的恩情,俞敏洪比谁都清楚,但多年后当上老总,他大义灭亲灭的第一个就是母亲……
他不是白眼狼,实在是无奈之举。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享受了身边人羡慕的眼光,俞敏洪人也自信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他再给别人写情书,也不会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了。
一番努力外加死缠烂打之后,终于获得了系花级美女杨桂青的青睐。
感情事业双丰收,老家的母亲也不用自己操心,俞敏洪过上了一段最舒心的日子。
但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培训班被学校发现了。
1990年的一个深秋,北大广播里循环播报着一则消息:俞敏洪老师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现决定开除!
这个消息在学校连播了三天,这可能是他在北大被关注得最多的一次……
原以为女友会因此和自己分手,但没想到杨桂青不仅没有嫌弃他,反而安慰道:“现在你可以光明正大的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91年,他和女友一起在中关村租下了一间小破房,他们一个去培训学校里打工,另一个去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
攒了两年的钱,他们又在母亲的支持下结了婚。
成了家,下一步就是立业。
俞敏洪从培训班辞职,他准备自己单干。
为了广招学生资源,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在大街小巷的电线杆子上贴小广告。
恰好那个时候,国家教委宣布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归”的政策。
站在时代的风口上,俞敏洪迅速成长了起来。
这便是新东方的前身。
1993年,新东方正式成立,俞敏洪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学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之多。
在一个免费讲座上,他站在一个汽油桶上慷慨激昂。
脚下是一双双炙热的眼睛,里面满是对留学的渴望。
在“留学热潮”的支持下,俞敏洪成了中国最早的千万富翁。
但是也为了新东方,他差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被绑架、被抢劫、被不认可……
然而,所谓“人生虐我千百遍,我待人生如初恋”,世界上就是有他这样的人。
一次次的打击并未使他退缩,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想尽办法要做到更强。
为此,他找来了北大时期的校友王强和徐小平,邀请他们加入新东方。
《中国合伙人》中佟大为和邓超的角色,就是他们两个。
他们在大学期间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而且毕业后出国留学,在教育观念上也比较先进。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新东方越做越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也终于步入正轨。
但新东方的发展并未走向平稳,只维持了几年的时间。
俞敏洪的母亲也来到新东方工作,王强怕日后会逐渐形成家族化趋势。
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走向衰败。
其实俞敏洪早有此心,但强势的母亲却不答应。
她找到儿子对峙,俞敏洪无奈之下当众下跪也要将母亲开除,其实他心里还是很支持王强的改革的。
一段时间后,新东方终于回归了正规,但几个人心里早已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一切,都在2006年时爆发。
这一年,新东方成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
俞敏洪身价高达27亿,获得CCTV“年度经济人物”;
王强、徐小平也和他分道扬镳。
大量师资力量被带走,再加上培训行业同时涌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俞敏洪一个人苦苦支撑,他说自己在15年的时间里吃了3000多片安眠药!
不过好在,在他的坚持之下新东方越来越好,趋于平稳。
曾经的心酸和曲折,终于告一段落。
不过他并没有被来之不易的安稳冲昏头脑。
低处见真章一直以来,俞敏洪都在新东方的账户上留着200多亿的储备金。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2003年的那场疫情。
学生们不能上课,纷纷要求退费。
但当时他们的钱都被俞敏洪拿去做市场和租赁教室了。
为了退学费,他东奔西走,到处借钱。
银行借不到,就向朋友借,最后凑足了2000万,才熬过难关。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意识到,任何时候风险都不会给你喘息和准备的机会。
于是他便做了一个决定:
“无论什么时候,账上都要留够给学生的退费,给员工发工资的钱,闹啊有一天,新东方面临倒闭清算,也要干干净净的关门!”
当时公司所有人都不同意,他们觉得钱就像流水,流动才能生钱。
把钱都放在银行里,迟早变成一潭死水!
但是俞敏洪决不妥协:“好,如果要动这个钱,就把我董事长的职务拿掉,把我法人代表的身份拿掉。”
事实证明,他在所有人的反对下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2021年,“双减政策”之下,教培行业举步维艰、遍地狼藉。
所谓枪打出头鸟,作为“教培第一人”的他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
新东方一夜之间市值跌了1200亿,关闭暑期班后,全北京的47家分校损失了近7万学员。
在俞敏洪的人生道路上,母亲一共帮了他三次,但这一次她无论如何也帮不上忙了。
那一年的教师节,俞敏洪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这是他心里最难过的一个教师节。
早些年他在做客《鲁豫有约》时被问道:“你想过有一天新东方会没有了吗?”
他回答说:“早晚会没有的。”
他因时代崛起,也因时代覆灭。
一个人的人品和格局,只有在最低处才能看清。
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他履行诺言,没有欠别人一分钱。
可虽然年近60,他依旧不愿认输。
还是像以前一样,拍拍身上的尘土又继续赶路,而且依旧没有让崇拜他的人失望。
如今的成绩,就是最好的答案。
有人评价他的这次转型,退场时保留多少体面,返场时就有多少掌声。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永远相信俞敏洪,虽然教培时代结束了,但新东方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