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井研风景的诗句:如画如诗斗岩美
描写井研风景的诗句:如画如诗斗岩美建炎避兵奔窜地,谁料白首重经过。沙平水浅木叶下,摇楫渡口生微波。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过“过牌头”的诗(节选),诗中有斗岩的描述: 过 牌 头今朝霜薄风气和,霁色满野行人多。
斗岩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南部牌头镇,原名陡岩,意示其陡然而立,峥嵘峭拔。后人以其四环峰峦似天上星斗列宿排列,遂名为斗岩。斗岩以其峰奇、岩陡、石怪、洞幽、泉清而著称。斗岩一直以来是旅游胜地,现为国家3A级景区。斗岩景区有点将台、斗岩大佛、金井龙潭、仙 洞府、千步云梯、白云禅院、龙王殿、千佛聚首等景点。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神奇传说。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众多平民百姓游览过斗岩,留下了一些诗文。笔者作为一个牌头人,生于浦阳江畔,跨出家门,东望勾乘山,西仰斗子岩,两山是心中的圣山。笔者学生时代就登过斗岩峰,游过龙王殿。八十年代作为牌头中学老师带领学生为建设斗岩风景区添过砖加过瓦,与学生一起从山脚背砖头等建筑材料到龙王殿。做学生时还写过游斗岩的作文,做老师时指导过学生写游记,可惜都没有保存下来。笔者一直对斗岩是比较关注的,有关斗岩的诗文特别喜欢看。近年来收集整理了一些有关斗岩的诗词美文,拟成这篇尚不完整的《斗岩诗文采撷录》:
有关牌头有关斗岩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在《入越录》中:“五里邵家湾……五里涉丰江……五里兴乐……五里界牌陇……五里牌头市……吕祖谦对牌头市近旁作了这样的描述:
“市傍斗子岩,岩旁狮子山,
首昂背偃,略类狻猊”。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过“过牌头”的诗(节选),诗中有斗岩的描述:
过 牌 头
今朝霜薄风气和,霁色满野行人多。
沙平水浅木叶下,摇楫渡口生微波。
建炎避兵奔窜地,谁料白首重经过。
四十余年万事改,惟有青嶂高嵯峨。
安得西国蒲萄酒,满酌南海鹦鹉螺。
明朝大书画家祝枝山的一首《咏斗岩》诗:
“斗岩高耸上摩天,洪武开基说鲎仙,
白雾横空降虎豹,苍松履地袅青烟。
德被草木兴时雨,恩及黄龙振大千。
驾得飞舟遗世立,凌虚一望意茫然。”
明末著名文学家、民族英雄陈子龙有一首五言律诗写斗子岩 :
风高阴日荡,野旷晓岚平。
积雪飞虚壁,寒云护削成。
天移南斗近,地接婺星明。
系马青林下,萧寥胡雁鸣。
清朝乾隆年间,举人王昙,秀水人。游斗岩,见山有石门,土人谓猿公白姓者居此,其麓十里,则古木虬结,延袤皆红土青畴,得“必有仙人家住处,丹砂红作地皮铺”之句,作一律,以纪游景:
处女白猿公,团园一洞中;
霓裳奔月冷,雷斧骇人红。
龙影青天热,魈声タ照烘;
鸺鹇伺人过,惊落满山风。
清朝诸暨知县后迁嘉兴知府许瑶光《咏斗岩白鲎仙人》诗一首:
诸暨城南斗岩与天通,
上有为云为雾之金龙;
自言旧是白鲎老仙翁,
前明洪武助战功。
元黄血泛东海红,定金取绍遂受封;
回首于今五百载,茫茫大块纷沙虫。
妖氛来自苍梧郡,
十年缠绕天西东;
有刀捷克捷,有刀遏必隆,
持以杀贼均不利,
不如老翁之刀光熊熊。
人言诸暨本越地,铸刀疑出若耶铜。
连宵宝气射斗牛,
白鲎之刀应与白猿之剑同。
不然包生一愚农,兵法不曾孙吴攻,
背负耰锄无寸柄,
何以一呼杀贼千万从?
夜焚银楮犒厉鬼,
朝待天香将阵冲,
讹言竹刀天上飞来迅,
斩尽吴贼粤贼骁桀空,
古来战阵赖神力,
结草抗回称英雄,
河冰江潮岂尽妄?
令我怀古心冲冲,
此事亦在可解不可解,
起如惊霆终飘风,困守孤村不远出,
神仙画策何肤庸,
徒令亿万苍生堕入劫灰中,
幸哉王师下浙疆土复,
同治纪元壬成冬,大军克捷告成功,
神仙侠义乃得附昭忠,
载鬼张弧遇雨吉,
从此光天化日群疑融。
清同治癸酉(1873年)夏大旱,乡民望泽,纷到县府投告,咸谓城南有斗子岩,岩上有龙王殿,殿外有潭,往年刘芸斋大令祷雨辄应,县令刘引之乃先期戒,漏夜诣祷,黎明陟岩,上龙王殿祷告求雨,迎奉旋城,不日果然甘澍普降,滂沛连朝,三日为霖,允符旧典,众情翕然,刘县令特赋《喜雨歌》:
苎萝山,石斑斑,
浣纱江水淙淙;环山环水繁人烟,
中有六十九万一千三百四十亩良田,
污者修埂御水患,高者通溪累堰灌;
粒米狼戾时咸苦,鹤有余梁鲍无涸。
我本耕田识字夫,莅兹七十有二湖,
今年春三迄夏五,节过芒种龟坼土,
湖田秧发似铺茵,山田苗渴如委薪;
询谋佥日乞神功,斗子岩际雨濛濛。
应时而雨响桴鼓,玉虎飞鸣虬龙舞;
流泉朝从峰顶落,佑航夕向浦口泊。
青笠绿蓑满平畴,单衣小坐海水头;
如此江山神畀休,会听四境歌有秋。
上世纪三十年代常有文人学者结伴游斗岩。民国癸酉(1933年)闰五月三日,楼巍与友重游斗岩龙王殿,留诗于白云禅院右侧。诗殊简古,字迹秀健,其诗云:
上有突兀插天之山峦,
下有深窅不测之灵渊;
白鲞老仙知客到,
更遣岩云写奇观。
一云一朵峰,
云里起龙宫,
拨云攀登一危坐,
嗖嗖松涛满山风。
十载与君重到此,
不觉流光如流水,
眼见人事日日非,
欲借石门作岩棲。
楼巍,字幼静(牌头宝稼塘村人,与著名指书书法家楼卜雄先生同村同族人),楼巍是当年颇有声望的文学士、诗人。诸暨县立高等小学毕业优等第一名,浙江安定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本科甲等毕业,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助教、国民革命第二集团军司令部(冯玉祥部队)秘书。著有《蓬根诗稿》、《瑶瑟馀音》、《越词吟》、《楼杂钞》、《楼幼静张穆生诗词合稿》等,擅书法,行书大字刚劲有力,惜存世极少,偶见于门额石刻。王家井塘口村民国中将赵才标公旧居门额“峙屏敏秀”、“白云揽胜”和凤仪楼楼剑侯旧居门额“竹苞松茂”、“祥凤来仪”等。还有同山茶院祠堂的“九思堂”匾和楹联:“承封丘至今二千年忠臣贤士纬武经文声蜚廊庙,溯浣江而上三十里石柱同山鍾灵毓秀代出英豪 ”为楼巍手迹。
一位民国时期蒋姓诗人,其《如园诗草》诗集中有一首写斗岩的:
斗子 岩
四过斗子岩,不可无一语;
意态雄且杰,若狮亦若虎。
岩岩石刺天,百丈无寸土;
十里一回看,其气仍强武。
一带暨南山,此山最奇古;
惟其无草木,鸟兽失依附。
天地本有情,此山独无伍;
譬如孤高主,生成一无补。
既落形气中,非人复谁与?
惄然与心违,行行舍之去。
牌头地区大村巨族丰江周的《周氏宗谱》中记载斗岩诗一首,称为丰江八景之《陡岩残雪》:
一峰陡立插云端,雪后阴晴半未干。
几处银沙凝翠笔,无边碧浪锁寒潭。
月光夜彻三山秀,日色遥临万井宽。
自是中流真砥柱,行人漫作画屏看。
1946年秋日的一天,一位在牌头区华岩完全小学任教的赵一方先生(街亭浮塘人,抗战老兵,做过老师当过校长)带领学生游斗岩,他在龙王殿墙上看到有这样一首诗:“大旱天时田夫忧,士商聊作青年游;龙王太惜寒潭水,不向人间半滴流。楼立方题,丙辰六月。”
赵一方先生结合时局,步其原韵,也在墙上题诗一绝:“和谈破裂众心忧,庶士何妨物外游;战事于今更亢热,斗岩不改旧风流。赵一方题,丙戍九月。”
后来赵先生作古风诗一首权当“斗岩游记”:
“斗岩双峰刺宇宙,吸引游人朝上走。
神话相传怪可听,岩内女仙是白鲎,
容姿秀丽赛西施,摄取童男伴左右。
其中放出包立身,效命朝廷御发寇,
组织乡勇卫包村,稻桶筑城纸剪兵,
坚守阵地四越月,抗击洪杨十万兵,
迫使天朝弃南京。天军来打小包村,
包村沦陷立身遁。太平天国无道成,
满人依旧坐龙廷。岩间游览龙王殿,
殿宇宽广好楹联。书画大师陈洪绶,
“巍峨独立”写金匾。龙王殿右有龙潭,潭水清浅夏日寒,数十鱼虫寄生哭,
莫当龙子龙孙看。传说鲎仙居石门,
洞中玄秘骇人闻。鲤鱼背脊犹能爬,
向天蜡烛难攀登。俯视深谷绿黝黝,
幽壁之间有林薮,茂林修竹密稠稠,
风声回响松涛吼。下山十里几回首,
只见双峰刺宇宙,数十里外望胜迹,
恍若江山三片石。”
诗成,赵先生就寄给越山宝嫁塘顶村楼立方先生(与当年著名指书书法家楼卜雄先生是同宗族人都是南乡名士)收阅,不几日就接到楼立方先生回信并附诗一首:
“斗岩双峰欲插天,游人探奇各争先。
神话相传未真实,都说内有白鲎仙。
你传我传大家传,以奇传奇传到底。
包立身和许瑶光,洪杨乱时称先贤。
赵一方和楼立方,两人都来学痴癫。
癫老回忆卅年前,携花带酒上岩巅,
红男绿女齐步走,轻言细语足流连。
而今欲画葫芦样,不如花洒在那边,
对照自照须眉白,可哭世事如云烟。”
七十多年前文人就这样 以诗文交流,以诗文会友,把游斗岩的过程以诗文记下。
1963年草塔中学初二年级戚树人同学游斗岩后写了一篇斗岩游记作文比赛获奖,被载入草塔中学校史册,这篇作文中引用了自称浙大学生在龙王殿墙上所写的诗:
斗岩风景确是美,
前林后岩左右水;
春来花开意更浓,
好与西湖比姐妹。
五六十年前学生喜欢游斗岩并留有诗文的记录。
1976年,八十五岁老翁傅梦商,义乌稠城人,自署清溪老人,登临斗岩龙王殿后撰诗一首:
此山应不让蓬莱,策杖登临亦快哉;
曲径奇峰胜画稿,名花异卉出尘埃。
巉岩拔地擎天柱,怪石腾空听月台。
漫道明畿四百载,无非蓦地雾中开。
层岩勿讶矗天高,不特巍峨势又豪;
狼扑兔奔千载趣,猿啼蟾跃万山涛。
白云山果神仙窟,金井泉甘玉液膏;
到此怡然如出世,优游不啻啖蟠桃。
華台深锁卅年中,蛛网尘飞客断踪。
涝旱不关神井水,暑寒莫解斗门风。
荡炉烟篆禅心稳,一线天开景福隆;
洗伐纵然多佛厄,金银依旧气横空。
欲斩情魔百练刀,离亲别祖罪安逃?
长春景仰菩提树,万古芳流曼倩桃。
大梦无凭顷刻觉,好花难得四时苞;
曾知慧福生前种,缘乏仙山月一篙。
诗既赞美了斗岩秀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亦描绘了当年龙王殿,“蛛网尘飞客断踪”的荒凉景象。
诸暨县老领导,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县第八届人大主任的寿威先生也写过一首游斗岩的诗:
风摇紫竹阻光少,石叠危岩耸万寻。
白雾横空枫叶落,浓霜覆地殿堂森。
香烟缭绕开三界,钟鼓声回动客心。
白鲎仙翁何处去?令人思念到如今。
一位笔名为诗词风的诗人游斗岩后拟词一首:
鹧鸪天•吟斗岩景区
错落山峰秀斗岩,纵横沟壑若龙蟠。
大佛慈目心胸阔,巨洞幽穴庙宇宽。
攀岭顶,列仙班。琼台醉上九重天。
泉清琴奏听舒耳,谷静蝉鸣悟忘年。
一位叫陈中的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首游斗岩后写的七绝:
遥看斗岩拔顶搁,巍峨错落数峰罗。
居端论道擎天汉,盘坐禅思无量佛。
一位不具名的诗人有这样一首写斗岩的五律诗:
数峰如北斗,何日坠人間。
望岭千尊佛,攀崖一线天。
霞萦金井水,夕照白云禅。
风晚犹催客,星疏不欲还。
一位牌头人,斗岩山下人,自称“斗岩散人”,是一位生于斯长于斯本地文化人,他游斗岩后作诗一首:
斗 岩 游
周烈火
岚霭载山如泛槎,松根石角路横斜。
来循金井龙潭水,直到白云仙鲎家。
绿漾亭边风里竹,红勻槛外露中花。
左狮右象真灵境,下界回看每自嗟。
又一位牌头文化人,也是斗岩近旁人,对斗岩情有独钟,拟有七绝诗一首:
斗 岩 吟
边中法
千佛斗岩天自成,
合融释道为苍生。
灵山毓秀多豪杰,
史册煌煌誉五京。
诸暨著名民间诗人,曾任诸暨诗词学会副会长、五泄诗社社长徐小庵先生写了多首斗岩诗,其中一首:
斗 岩
步出西门望斗岩,擎天拔地势巉巉;
春临兰若香烟袅,雨过青山旭日衔。
疑是嫦娥抛彩锦,恍如老佛渡丹帆;
尘寰果有神仙境,甘弃貂裘着紫衫。
一位笔名为“东楼誯”的诗人,牌头当地人,其诗词多次在全国诗歌散文比赛中得过金奖。他满怀深情地为故乡为斗岩写了一首长诗:
题记:如果说故乡是地理上的方位,那我的故乡坐标点就是斗岩,斗岩是一座山,斗岩像一个人,斗岩似一尊佛,斗岩更像一位神,斗岩,我的故乡。
斗 岩
您是我第一眼见到的山
见到您的时候
真不知道您叫山
一个刚爬上四仙桌的小屁孩
隔着铁窗上的厚玻璃
初见您的时候
真的好惊讶
好面熟呀
像姥姥
虽然还不知道您是谁
瞧您的脸色和姥姥的青布褂子
难辨难分
我在您的怀抱里
渐渐成长
知道您叫斗子岩(俗称)
是山,是山,还是山
只好奇青青的山腰上
咋会有一束发小鼻涕似的痕迹
有一天
学校开展“抓特务"活动
我走近了您
发现那其实是一排白色建筑
叫龙王殿
传说
这里的一场大雾
曾主宰了一场战役的胜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把此处山神封为金井龙王
还在龙王殿里饮过酒
斗岩
恕我年少无知
忽视您的容颜
青葱岁月
从乡间小路走过
偶从东侧望您脸
隐约觉得
您像慈祥的老人
可惜还是见奇不怪
主席头像看多了
文化大革命尚继续
不敢想象山能像佛
离乡背井若干年
出差途经市南线
隔车望见斗岩山
您似姥姥扑面来
只因风吹散发飘
客居他乡聊故里
言者激动夸牌头
那里有座像佛的山
偶与老乡说奇趣
斗岩啊
您真是一尊
活脱脱依天女巨佛
只笑自己见识少
斗岩曾名千佛山
浣江秀水育西子
斗岩神雾佐霸业
斗岩
我的家乡我的佛
每每回乡望斗岩
非山非水亦非岩
似人似佛更似神
斗岩
我的家乡我的神
几回回梦里游故乡
斗岩美景少不了
斗岩石门何时开
此境当须天上有
仙界神女化斗岩
游子梦吟是乡愁
以这首富有思乡爱乡情感的诗作本篇的结语吧!
(据说这张旧照清朝外国传教士拍的,是已发现诸暨最早的照片,背景是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