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大承气汤功效主治:伤寒论偶感承气汤使用条件
伤寒论大承气汤功效主治:伤寒论偶感承气汤使用条件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发汗过度亡阳亡阴,所以出现脉短是死证。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说明谵语和郑声的区别,同时说明阴液极度亏虚热盛时直视、谵语、喘满者是死证,中气枯竭下利也是死证。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论浅识#
承气汤系列使用是有条件的,之前说了彼此之间的区别。但是最重要的是承气汤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应用。首先是实热证,有便秘。这就可以了吗?不是这样的。谵语、发潮热,大便干是用承气汤的标准,但是,还是需要排除一些现象:伴有直视、喘满、脉短可能有亡阴亡阳之象,如果出现涩脉,血气枯竭而脉道不通,还要和热入血室相鉴别,另外一定要表症完全消失才可以用下法。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
这里说明大承气汤什么时候用,一定是大便硬才可以,而且可以先用小承气汤汤试试看,如果肠鸣音亢进却大便还不下来,就用大承气汤。因为有的便秘是肠蠕动减弱,而不是热证引起,这样的情况阴液亏虚不明显,大便是先硬后溏的,不应该用大承气汤。
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说明谵语和郑声的区别,同时说明阴液极度亏虚热盛时直视、谵语、喘满者是死证,中气枯竭下利也是死证。
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发汗过度亡阳亡阴,所以出现脉短是死证。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同样是由于误治,便秘,午后潮热,出现精神症状,这是热盛亡阴,如果出现涩脉,说明血气枯竭而脉道不通,如果轻症可以用大承气汤攻下泻火。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谵语、发潮热,大便干是用承气汤的标准,如果有这些症状脉象一般是滑数脉,但是如果脉出现微涩,是虚证引起,一般来说是阴血亏虚,这样的疾病不好治疗
216.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则愈。
热入血室也会出现谵语、潮热、汗出等现象,以为是阳明病,但是出汗是头汗,这个不像阳明病的手足汗出,所以是热入血室,刺期门。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汗出谵语者是胃家实的表现,但是一定要表症没有了才可以用泻下法,二阳并病一样是要等太阳表症过去后才可以用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