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巢湖边第一镇,合肥市巢湖东部有一座老街叫运漕
合肥巢湖边第一镇,合肥市巢湖东部有一座老街叫运漕教堂,坐落于运漕西大街,建于光绪二十七年。教堂坐西朝东,长30 米、高10.5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教堂北侧,还建有一栋神甫楼。这座天主教堂,是江淮地区为数不多的歌德式建筑,建筑风格鲜明,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教堂袁公馆,是清末江西提督袁世坦的公馆,是运漕镇上唯一一座三进、拥有前后花园的洋楼。运漕镇有关方面曾对袁氏公馆等古建筑进行测量,制定较为详细的修复施工保护方案,形成“省保优先,危房优先,资金多方筹措,每年修复1—2个文保单位”的修复计划。可惜袁公馆在前几年失火烧毁,没等到修复的这一天。图片:黄氏老宅后院一角运漕小北门,有两处坐东朝西的古民居,即向氏老宅、黄氏老宅。向氏老宅为二进二层阁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 130平方米。 一、 二进中间天丼加盖有透明玻璃砖, 为封闭式天丼。楼上建有回廊,将二进阁楼连成一体。黄氏老宅,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这两处老宅风格较为独特,保存基本
运漕镇又名“蓼花洲”、“漕川”, 明代以来就是皖江北岸八大重镇之一,历来是含山首镇,有小芜湖之称。康熙《含山县志》记载:“运漕镇在县南八十里东七都,地临大河,上通巢湖,下接长江,居民稠密,商贾辐辏,旧设巡司”。运漕贸易发达,商贾云集,镇上大街三十六、小巷七十二条,老百姓至今不忘当年繁华:“过街木楼石板路,青砖小瓦马头街。”现存运漕老街,虽然衰败残破了,仍然保留着众多字号民居、文物古迹,如当铺、教堂以及“美人靠”等,不断吸引远近游客流连于此。
图片:当铺
当铺,座落在运漕镇西大街,坐南朝北, 为五进四开砖木结构平房, 建筑面积 516 平方米,是李蕴章开设的“元和质” 典当铺以及道隆钱庄。因为李蕴章 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五弟,当地俗称“李鸿章当铺”。李鸿章当铺主体建筑保存较好,是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江淮流域明清商业建筑,了解当地贸易活动及经济发展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原住民刘老老先生介绍老街和袁公馆情况
袁公馆,是清末江西提督袁世坦的公馆,是运漕镇上唯一一座三进、拥有前后花园的洋楼。运漕镇有关方面曾对袁氏公馆等古建筑进行测量,制定较为详细的修复施工保护方案,形成“省保优先,危房优先,资金多方筹措,每年修复1—2个文保单位”的修复计划。可惜袁公馆在前几年失火烧毁,没等到修复的这一天。
图片:黄氏老宅后院一角
运漕小北门,有两处坐东朝西的古民居,即向氏老宅、黄氏老宅。向氏老宅为二进二层阁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 130平方米。 一、 二进中间天丼加盖有透明玻璃砖, 为封闭式天丼。楼上建有回廊,将二进阁楼连成一体。黄氏老宅,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这两处老宅风格较为独特,保存基本完好,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教堂
教堂,坐落于运漕西大街,建于光绪二十七年。教堂坐西朝东,长30 米、高10.5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教堂北侧,还建有一栋神甫楼。这座天主教堂,是江淮地区为数不多的歌德式建筑,建筑风格鲜明,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古民居“美人靠”
古民居“美人靠”,位于运漕西大街 38 号,该建筑原有多进,一直延伸到南侧裕溪河岸边,现仅存二进穿架式木楼,建筑面积约 173 平方米。二楼围绕天井四面开窗,在窗檐下做有一圈护栏,俗称“美人靠”。该民居整体保存较好,为典型的皖南徽派建筑风格。2010 年,“美人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老街门坊
2011年,运漕古镇转入马鞍山治下,老街在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一定程度的修缮。还先后获得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丶安徽省千年古镇等铭牌,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近又以“蓼花洲村”一名入选“中国传统村落”,跻身国字号行列……8年前,我还以为它会消亡,真是令人意想不到!相比之下,邻居柘皋镇、烔炀镇要相对落伍不少。
图片:过街天桥
当然,运漕的进步只是纵向比较得来,也仅仅限于与本地对照。与徽州或者外省比起来,差距十分巨大。所以说,运漕改善、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图片:幸福街
历经风霜雪雨、兵燹除旧,古镇、老街能够留存,不是容易的事情;社会的发展进步,逼迫幸存的古镇、老街退出历史舞台,想阻止或者改变,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在无数古镇中,择取几个,重点保留;我们可以在几十条巷子中,择取一二条,重点保养;我们可以在某几条巷子中,择取几栋老屋,重点保护。这个应该能够做到。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某些建筑、某些巷道、某些古镇,是人文脉络中的重要环节,它们足以反馈古镇的历史、反馈城市的历史、反馈人类的历史,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蔑视乃至无视……希望运漕再接再厉,希望比运漕落后的地方奋起直追!
摄图:王传芸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