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对隋炀帝的四字评价,隋炀帝的任性人生

对隋炀帝的四字评价,隋炀帝的任性人生613年,杨广二征高丽,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不满情绪,不过因为国内有人公开造反,杨广班师回朝,二征高丽无功而返。造反的是大贵族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他发现大隋根基已有动摇,天下老百姓大多都不满隋朝统治,他手中并没有多少兵马,但举起造反旗帜后,轻松煽动起了一支由船夫组成的大军,可见征辽规模太大,兵役扰民极深,百姓对朝廷已经普遍心存不满,忠诚度锐减。而杨玄感也正是看到了民间的不满情绪,才觉得有机可乘。不过那个时候,大隋中央军实力仍在,杨玄感叛乱很快被镇压。但朝廷的威信进一步降低,大隋上层的内乱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民起义的规模,大隋衰败不可避免地来临了。全国百姓造反,风起云涌,短短数年时间,就竖起了几十支旗帜,号称“十八路反王 六十四路烟尘”。公元612年,杨广一征高丽,损失了三十万镇国的精锐府兵,帝国元气大伤,朝廷威信扫地,凝聚力和威慑力降低,统治根基已然动摇。这对杨广来说是个不小的警告,可是身为

在中国历史中,除了传说中的桀纣外,恐怕没有哪个皇帝像隋炀帝杨广一样被描述的那般暴虐,他弑父、淫妃、杀兄、屠弟,对外征伐无度、对内贪功虐民,可谓坏事做绝。是古今暴君排行榜上数得着的角色。

对隋炀帝的四字评价,隋炀帝的任性人生(1)

然而,隋炀帝在历史中的这个形象,其实多半要怪他的表兄弟和表侄——后来得了天下的李渊和李世民父子。隋炀帝是唐高祖李渊给他的庙号,而隋书又是李世民的重臣魏征所编,唐朝为了显示正统的合法性,当然要给隋朝脸上抹点黑。但麻烦的是,唐朝和隋朝又实在太像,不仅法律制度几乎完全继承,连统治集团的出身也都著名的关陇集团。这就导致了隋朝在唐朝史家那里实在没有什么好黑的,只能去黑一下皇帝的私德,而由于杨广他爹隋文帝杨坚作为开国皇帝要被保持正面形象,所以杨广就成了整个隋朝灭国唯一的“可黑点”。唐朝史官们穷尽想象力将这个皇帝写成了一个丧绝人伦的禽兽,堪称隋朝第一背锅侠。

然而,事实上,如果真正翻开史书,在细节中寻找,你会发现杨广这个人抛开后半生不谈,其实简直堪称千古奇才。即便极力抹黑他的史书,也不得不承认杨广属善文,是诗人,文学家,佛学家,也是军事家,才华横溢。而且他长的非常美,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俊美帝王,这样一个帅哥皇帝,却又并不像演义中那样不堪那样好色,他对他的发妻萧皇后非常的好,萧皇后出身高贵,既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又是才女。杨广三个孩子都是她生的,夫妻恩爱终其一生相敬如宾。杨广即便后来没有继承皇位,以一个太平王爷的身份了此一生,也是妥妥的人生赢家。说不定,我们还能在中学的语文教科书上学到他“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的凄美诗句,以一代文豪的身份记住他。

这样一个天子很好的人,又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最完美的江山基业。杨广接手江山,收拾掉杨谅的时候,隋朝国泰民安,政治清明,他老爹杨坚是出名的守财奴皇帝,执政期间积累下的财富是个天文数字,大隋国库财物丰盈,人口接近西汉高峰数字。可以说,杨广即使什么都不做,天天沉迷于美色和酒色,隋朝也基本不会亡国,他会是个还不坏的守成之主。

然而,人生赢家杨广却并没有懈怠,疏通丝绸之路,建东都,复长城,立科举,震服突厥。至于最为人所诟病的开凿大运河,其重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去江南游玩,最重要的原因是将南北航运开通,增加南北之间货物运输便利,利用运回将江南的税收和粮食通过水运运往洛阳,减少时间和损失。大多数史学家都不得不承认,杨广对大运河的开凿,永久的改变了此后中国经济、政治版图。

对隋炀帝的四字评价,隋炀帝的任性人生(2)

如果杨广能在大业八年(612年)左右及时停手,或者哪怕得个什么急病死掉,他也完全有可能以千古一帝的光辉形象永载史册。然而历史的不幸在于,塑造它的并不是有后见之明历史学家们,而是那些有着各种人格缺陷的当事人。杨广这个人,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他此前的人生太过完美,完美的让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极致的完美主义者。在这位事事追求完美的皇帝看来,他光辉灿烂的“大业”上怎么可以没有一场光辉的胜利作为高潮和收尾?于是杨广给这场大业选择了征高丽这出压轴大戏。

但上帝跟他这个宠儿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恰恰是在征高丽的战场上,杨广遭遇了他前所未有过的顿挫:

公元612年,杨广一征高丽,损失了三十万镇国的精锐府兵,帝国元气大伤,朝廷威信扫地,凝聚力和威慑力降低,统治根基已然动摇。这对杨广来说是个不小的警告,可是身为天之骄子的他哪里会听得进去呢?像所有骄傲的人在初遭顿挫时的反应一样,他的选择是:哪里跌倒就想在哪里爬起来。

对隋炀帝的四字评价,隋炀帝的任性人生(3)

613年,杨广二征高丽,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不满情绪,不过因为国内有人公开造反,杨广班师回朝,二征高丽无功而返。造反的是大贵族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他发现大隋根基已有动摇,天下老百姓大多都不满隋朝统治,他手中并没有多少兵马,但举起造反旗帜后,轻松煽动起了一支由船夫组成的大军,可见征辽规模太大,兵役扰民极深,百姓对朝廷已经普遍心存不满,忠诚度锐减。而杨玄感也正是看到了民间的不满情绪,才觉得有机可乘。不过那个时候,大隋中央军实力仍在,杨玄感叛乱很快被镇压。但朝廷的威信进一步降低,大隋上层的内乱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民起义的规模,大隋衰败不可避免地来临了。全国百姓造反,风起云涌,短短数年时间,就竖起了几十支旗帜,号称“十八路反王 六十四路烟尘”。

任何一个头脑还清醒的执政者,面对这样的天下乱局,都应该懂得及时收手。此时杨广如果幡然醒悟,停息兵戈,将经历用在镇压叛乱和处理内政上,重整山河不是没有可能的。然而,作为一个完美惯了的人,杨广接受不了这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局。614年,杨广继续三征高丽,彻底动摇大隋的根基,罗艺、李渊、刘武周等地方军阀,都开始自谋出路,一是借剿匪之名,逐步壮大实力,使得剿匪越剿越多,屡剿不灭,二是与原本臣服于中原的突厥等外族勾结,借助他们的力量,发展自己的势力。杨广第三次征伐高丽,仍然是无功而返,却造成了大隋王朝从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不可逆的腐败。

但事实上,即便到此时为止,事情仍没有坏到杨广一定要身死国亡的地步,杨广如果善用他曾经玩的很熟的机巧权谋,善用大隋的余威,在各个军阀之间纵横捭阖,最终换得一个如中唐之后藩镇割据但中央依然维持名义统治的结局也是可以的。但作为完美主义者,杨广无法接受自己的江山竟被自己搞成了这个样子,在丑陋的事实面前,这个完美主义者选择了破罐子破摔式的逃避。他逃到了当王爷时的故地江都(扬州),整日沉湎于吟诗作赋、酒色悠游,再也不问政事。甚至指着自己的脑袋说出了“大好头颅,谁可剢之”这样的昏话。

这个就是完美主义者性格中两面:不做最好,就做最坏,唯一忍受不了的就是平庸。因为他的人生,从没有做过平庸的备案。

杨广把自己当成一个原本打造传世金碗的大匠,此时不屑于去做为糊口奔忙的锔碗工。做不了千古一帝,他也没有心情去做一个辛苦维持的平庸帝王。

终于,上帝满足了他这个宠儿最后的愿望,叛乱的禁卫军持刀闯进了他的行宫,却被杨广厉声喝住:“诸侯血入地,尚大旱,况天子乎!”

这就是完美主义者杨广,临死也要讲讲排场,留个全尸以保留最后的体面。他让人拿毒酒来,可慌乱之中,找不到毒酒,最后,隋炀帝拿了一条练巾交给叛军,于是,叛军就用这条练巾将隋炀帝勒死了。

在这个世界上,杨广式的完美主义者是种奇特的存在,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即视若珍宝又弃之如敝履。当生活顺风顺水时,他们是人生这个舞台上最精彩也最卖力的舞者,然而一旦自己表演出现了一个哪怕十分微小的失误,让演出不再完美,他们便会立刻懈怠、破罐子破摔下去。这样的完美主义者往往有着远大的理想,却对自己的人生缺乏“预备方案”,当理想因为种种原因变得不可实现,他们便丧失了人生的乐趣,此后的人生,只不过一场自我放逐式的慢性自杀而已。有这样故事的人,又何止杨广一个呢?

对隋炀帝的四字评价,隋炀帝的任性人生(4)

每一个曾有无限梦想,却最终被生活击垮的你,内心都住着一个隋炀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