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考试安排:西安理工报考指南
西安理工大学考试安排:西安理工报考指南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高考结束后最重要的学校填报环节已经开始,这里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西安理工大学的招生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软科(ShanghaiRanking)是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每年定期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以专业、客观、透明的优势赢得了高等教育领域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经成为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和权威参考价值的中国大学排名领先品牌。
西安理工大学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榜高校中名列理工类第49位,总榜第116位。同时西安理工也是西安最好的双非本科
学校简介:
国家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
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最后是一些关于西安理工大学的培养计划
转专业政策
本科生在大一学年结束后,有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其中,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30%的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在全校范围内(不能跨科类)申请调整专业,其余70%学生可依据专业录取分数排名申请转入同分或低分录取专业(专业录取分数排名指依照学生入学当年我校在陕西省各专业本科一批录取最低分排名)。高水平运动员、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六卓越一拔尖
为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提出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西安理工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准确把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形式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卓越工程师和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西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一、入选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印刷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培养模式:按照“3 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3”指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超过三年,“1”指在企业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学校选择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影响力大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三、教学计划:为“卓越计划”专业实行单独开班、小班授课。四、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卓越计划”国际化培养,包括:中外合作办学,聘请外籍教授来本校授课,派出学生到海外留学,到海外企业实习等。五、激励措施:学校不断提高“卓越计划”学生生均经费,保证高水平的培养质量;为“卓越计划”中的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的研究机会;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国外学习机会;优先推荐“卓越计划”的学生到所学习企业就业。
“知行教改班”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西安理工大学知行教改班是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举措,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知行教改班。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一、选拔原则:每年择优选拔120名学生单独编班,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为有潜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拔尖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成才环境。二、培养目标:通过本科两阶段的过程培养,使学生在学术方面和承担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成为最有潜质的“毛坯”,并通过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深造和实际岗位锻炼,能脱颖而出成为相关专业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三、分段培养:第一阶段,加强理科基础课程教学,夯实学生理科基础知识功底。第二阶段,突出个性化培养,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专业导师,支持学生较早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就业情况
2021-2022学年,学校举办专场宣传讲550场、中小型组团9场,大型双选会1场,累计接待用人单位943家,共提供43320个岗位。举办线上大型招聘14次,6514家参会,提供19.4万个岗位。毕业生与岗位比达1:34。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国内外)人数达1482人,整体升学率34.7%,其中进入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数达4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