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可挡的战斗民族:敢跟战斗民族打群架
无人可挡的战斗民族:敢跟战斗民族打群架目前,贝索诺夫斯基区已进入当地最高戒备状态——道路被部分封锁,过往车辆需接受检查,近百名警务人员在村中进行调查、搜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俄联邦特种部队以及调查委员会也参与了当地警方的行动。暴力事件次日(14日)下午,约有1500位村民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当天晚些时候,池莫达诺夫卡村村民占据并堵塞了俄罗斯M5干线公路(国道“乌拉尔”公路一部分),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事件的关注。6月15日,池莫达诺夫卡村的邻村出现不止一起吉普赛人房子被放火烧毁事件。《共青团真理报》此前报道称,当地时间6月13日晚上10点左右,池莫达诺夫卡村村民与吉普赛人发生大规模暴力冲突。报道援引一位当地人说,事故原因系“吉普赛人在一水库旁纠缠村里的孩子,我们的人忍无可忍,进行了反击。”报道称,两方先是发生了语言冲突,不过理论很快升级为近200人参与的群殴,还使用了武器。有目击者表示,当晚来了防暴警察也无济于事,两方的人继
众所周知,我们的北邻俄罗斯人民因性格彪悍、身材粗壮而被很多人戏称为“战斗民族”,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国际足球赛事的球迷纷争中,组团打架的俄罗斯人似乎都没吃过亏。然而,最近一则新闻却让人跌破眼镜——这支战斗民族在一场群殴中被人“修理”了,而且还是在自己的国家里。
近日,在俄罗斯奔萨州贝索诺夫斯基区一村庄内发生俄罗斯居民与吉普赛人大型斗殴事件,导致5人因刀伤入院,其中1人死亡。目前针对这起事件的调查工作仍在进行,多达174人被送往警局接受问询,共有15人被捕。
与此同时,关于当地政府驱逐吉普赛人的传言四起。据《新报》17日报道,当地村委会主席谢尔盖・法德耶夫在参与村民座谈时表示,住在冲突爆发的池莫达诺夫卡村以及邻村洛帕特基的约900名吉普赛人将被“强制”送往伏尔加格勒地区。
随后,塔斯社18日辟谣称,俄罗斯“吉普赛人协会”负责人亚图尔・戈尔巴托夫周一向该机构确认,只有几个吉普赛家庭自愿搬离了冲突地区。“有一两个家庭去了伏尔加格勒州,还有一两个家庭搬去了阿斯特拉罕州,他们暂时居住在亲戚家里,打算等形势稳定下来后再看情况。”据戈尔巴托夫说,那些世世代代就在奔萨州的吉普赛人并没有离开。
《共青团真理报》此前报道称,当地时间6月13日晚上10点左右,池莫达诺夫卡村村民与吉普赛人发生大规模暴力冲突。报道援引一位当地人说,事故原因系“吉普赛人在一水库旁纠缠村里的孩子,我们的人忍无可忍,进行了反击。”
报道称,两方先是发生了语言冲突,不过理论很快升级为近200人参与的群殴,还使用了武器。有目击者表示,当晚来了防暴警察也无济于事,两方的人继续斗殴,打砸车辆、防护栏和门窗。事件导致5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1人于14日不治身亡。
当地内务部14日表示,174人因参与事件被送至警察局,目前共有15人被捕。针对暴力事件的调查仍在继续,由于案件涉谋杀,调查委员会已启动刑事案件调查工作。
暴力事件次日(14日)下午,约有1500位村民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当天晚些时候,池莫达诺夫卡村村民占据并堵塞了俄罗斯M5干线公路(国道“乌拉尔”公路一部分),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事件的关注。6月15日,池莫达诺夫卡村的邻村出现不止一起吉普赛人房子被放火烧毁事件。
目前,贝索诺夫斯基区已进入当地最高戒备状态——道路被部分封锁,过往车辆需接受检查,近百名警务人员在村中进行调查、搜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俄联邦特种部队以及调查委员会也参与了当地警方的行动。
当地媒体penzainform.ru援引目击者的话说,6月13号的冲突是一场当地人发动的针对吉普赛人的“战争”,“他们(吉普赛人)大规模地纠缠我们的孩子,父亲们是为女儿们出头!村子里发生了什么很难描述,无辜的村民们受到了伤害。”
不过,据俄联邦俄罗斯吉普赛人民族文化自治体负责人的说法,冲突的起因系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有些孩子在村里水库旁吵架,居民们随后自己来到吉普赛人家中,发起了这场斗殴。”
奔萨州位于俄罗斯中南部,西部为伏尔加河的支流苏拉河,距离首都莫斯科约625公里,属于吉普赛人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据俄罗斯教育科技部2011年发布的一则报告,俄罗斯吉普赛人主要聚居在该国三个南部州,它们分别是罗斯托夫州、克拉斯诺达尔州和斯塔夫罗波尔州。
吉卜赛人在其分布的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国人认为他们源出于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吉普赛"(Gypsy)是"埃及"(Egypt)的音变,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吉卜赛人则自称为罗姆(Rom),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原意为"人"。
传统上,吉普赛人一向在城镇和乡村居民区周围,寻求与其流浪生活相适应的生计。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黑白铁匠)和充当乐师为业。妇女从事卜卦、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变,但现代吉普赛人仍四处流浪。他们仍乘坐带有大篷的汽车、卡车和拖车旅行:买卖旧汽车和拖车,作汽车技工和修理工,在流动马戏团和娱乐场所作驯兽师、占卜算命等。
各国学者在对吉卜赛人的起源进行研究、推测和探讨了几百年,终于考证出吉卜赛人的发源地。18世纪末期的两位德国学者鲁迪格和格雷尔曼,以及英国学者雅各布·布赖恩,通过对吉卜赛人方言的研究,各自几乎同时期考证出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来自印度,因为其中很多词汇与印度的梵文极为相似,也与印度语族的印地语十分相似。
此后,英国学者桑普逊又进一步系统地整理了威尼斯吉卜赛人方言,桑普逊对威尼斯吉卜赛人的方言中所含有的外来词汇进行了统计,其中意大利语词汇有36个,借用英语的词汇有150个,来自波斯至威尼斯之间各种语言词汇共有430个,而源出于印地语词汇竟达518个,为吉卜赛人源自印度的学说找到充分的证据。
此后又有许多学者对吉卜赛人语言研究发现,同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一样,亚洲吉卜赛人的语言也含有大量印度语言的词汇,在书面文字中,语法上也同印度的语言有相似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吉卜赛人的语言源出于印度的语言;吉卜赛人的发源地应在印度。
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分布广泛多姆族,有古老的文化和奇异的习俗。这个民族中多有音乐爱好者和占卜者。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奥列尔斯坦考征,多姆族部分人靠卖艺为生,其中也有极少的佼佼者甚至得到国王的恩宠。多数多姆人为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视。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除作为优伶走江湖之外,多被人雇佣从事较低贱的职业,如更夫、清道夫、刑场衙役、工匠等。尽管多姆人多才多艺,并善于维持生计,但当地各民族农民看不起他们,禁止与他们通婚。
多姆人约于公元1000年离开印度,经阿富汗、波斯、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地,到达欧洲。14世纪时罗姆人已到达巴尔干半岛,16世纪时已遍布欧洲各地,包括苏格兰、瑞典等地。另有罗姆人经叙利亚到达北非,再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同时印度北部至今仍有和罗姆人相似的民族居住。但罗姆人长途迁徙的原因,以及多姆人到达中东后,不折返印度,反而继续前进进入欧洲,都是不解之谜。多姆人后来还大量迁入美洲。
他们大约在元代来到了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成吉思汗子孙多次西征,不断在中东地区扩张。他们俘虏了大批当地居民,一部分作为奴隶,一部分补充入蒙古军中。这些人被带回中原以后,就有一部分吉普赛人来到中国,被称为"罗哩回回"。他们在元朝比汉人享有更多的特权。据研究,这批吉普赛人后来被同化为了回族。
目前,全世界共有大约1200万吉普赛人,其中1000万左右分布在欧洲。吉普赛人有独特的传统,他们不与外族通婚(结婚年龄在12~13岁)。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吉普赛人"部落"。尽管吉普赛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们居住的比较分散,如同历史上犹太人的遭遇一样,他们受到了很多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把50万吉普赛人送进了集中营加以杀害。1979年,联合国正式承认罗姆人(即吉普赛人)为一个民族。
由于罗姆人和所属国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当地人对罗姆人普遍存在较坏的印象,认为罗姆人不能融入社会主流,都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贩子。至今在各国也不太受人欢迎。2010年9月5日 ,法国总统萨科齐也曾强行驱逐吉卜赛人出境,将约700名旅居法国的罗姆人被遣返回其原籍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引起了数以万计的群众上街示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