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由于明清两代对楠木毫无节制地开采,使得楠木已难以满足清代统治者大兴土木的需要。康熙八年维护乾清宫、太和殿,由于楠木不敷使用,康熙皇帝就酌量以松木凑用,著停止采用楠木,另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何源浚、王陟所述采木艰难情况:楠木皆生于深山穷谷、大箐峻坂之间。当砍伐之时,非若平地易施斧斤。必须找厢搭架, 使木有所倚,且便削其枝叶。多用人夫缆索维系,方无坠损之虞。有时竟需搭天桥长至三百六十丈。此砍木之难也。拽运之路,俱极险窄,空手尚苦难行,用力最不容易。必须垫低就高,用木搭架,非比平地可用车辆。上坡下坂,辗转数十里或百里,始至小溪。又苦水浅,且溪中皆怪石林立。必待大水泛涨,漫石浮木,始得放出大江。然木至小溪,以泛涨为利;木在山陆,又以泛涨为病。此拽运之难也。”据此,何源请求朝廷停办此项差事。而楠木的运输从人力到物力其成本极大,这方面明代工部给事中王德完有过一个详细的统计,万历三十五年(160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1)

周京南老师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至今近30年,于故宫从事明清家具研究及原状陈列及复原工作,在长期的家具库房保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参与编撰《清史图典》、《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家具卷》等大型图录,发表了多篇极富价值的专业论文。

中国的传统家具,历史悠久,而楠木作为中国古代名贵的家具用材,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楠木 为常绿乔木,高十余丈,叶为长椭圆形。 按照现代植物分类学,楠木约有90多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30多种,主 产于我国中低纬度地带的 长江流域以南,尤以西南为常见,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2)

与产于东北高纬度寒冷地区的松木和产于热带地区的紫檀、黄花梨不同,楠木产自我国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这里气侯温暖湿润,既无高纬度地区的狂风暴雪肆虐,又无热带雨林地区的炎日酷热烤晒,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造就了楠木温润平和的木质特性楠木的木质结构细,纹理直,易加工,耐久性强,切面光滑,为珍贵木材,被封建帝王之家所推崇,成为帝王之家营建宫室、打造家具的重要用材。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3)

明清宫廷对楠木的开采

明清两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艺技术的提高,帝王之家大兴土木,对楠木的需求有增无减。明代建立之初,为营造宫室,需用大量的建材,明朝统治者派员从南方采伐大量的楠木,源源不断地充斥内廷,成为帝王之家建筑的栋梁之材,明永乐四年(1460年)诏建北京宫殿时就“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界碑村营盘社龙塘湾的两处明代摩崖题刻,均自右至左直书,记载了明代朝廷对此处楠木的开采这一史实。其一为明洪武八年(1375年)伐植楠木,直书七行;其二为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拖运楠木,直书五行,皆为修建宫殿备料纪实,原文如下:“大明国洪武八年乙卯十一月戊子上旬三日,宜宾县官部领夷人夫一百八十名,砍剁宫阙香楠木植一百四十根。大明国永乐五年丁亥四月丙午日,叙州府宜宾县官主簿陈、典史何等部领人夫八百名,拖运宫殿楠木四百根。”又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三殿兴工,采楠杉诸木费银930余万两,征诸民间,较较嘉靖年费更倍。”入清以后,沿袭明制,一遇宫殿大工,仍派员到湖北、四川等地采办楠木,清代康熙初年,为兴建太和殿,曾派官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量采办过楠木。据《欽定大清会典》记载:“凡修建宫殿所需物材攻石炼灰皆于京西山麓,楠木采于湖南福建四川广东”。

楠木的主地产主要是在西南的四川的深山峻岭之中,开采可谓十分艰辛,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4)

四川的地形地貌极为复杂,西面为青藏高原控扼,北有秦岭巴山绝壁悬崖屏障重重;南为云贵高原拱卫,金沙江奔腾咆哮于其间。四川周围皆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的悬岩绝地,故古人叹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据康熙六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上奏朝廷,采木工种和人员有架长、斧手、人夫等,都是从湖广辰州府召募的。架长看路,找厢,“找厢者,即垫低就高,用木搭架,将木置其上,以为拽运。”斧手伐树、取材、穿鼻、找筏,承担伐木,将木材凿眼穿成木筏等主要工作。人夫将木材拽运到河,石匠打挡路石;篾匠做缆子,铁匠打斧头与一应使用器具。一株长七丈、周长一丈二三尺的楠木,用拽运夫500名,其余按尺度减用。运路每十里安一塘,安一塘送一塘,直到大江。秋九月从山上起运,次年二月停止,因三月河水泛涨,难以找厢,所以放工。到七月,先动人夫50人寻茹缆皮,堆集于厢上,取其滑便于拽木。劳工报酬是每夫日支米一升,雇工银六分,斧手、架手日支米一升,雇工银一钱。

另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何源浚、王陟所述采木艰难情况:楠木皆生于深山穷谷、大箐峻坂之间。当砍伐之时,非若平地易施斧斤。必须找厢搭架, 使木有所倚,且便削其枝叶。多用人夫缆索维系,方无坠损之虞。有时竟需搭天桥长至三百六十丈。此砍木之难也。拽运之路,俱极险窄,空手尚苦难行,用力最不容易。必须垫低就高,用木搭架,非比平地可用车辆。上坡下坂,辗转数十里或百里,始至小溪。又苦水浅,且溪中皆怪石林立。必待大水泛涨,漫石浮木,始得放出大江。然木至小溪,以泛涨为利;木在山陆,又以泛涨为病。此拽运之难也。”据此,何源请求朝廷停办此项差事。而楠木的运输从人力到物力其成本极大,这方面明代工部给事中王德完有过一个详细的统计,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王德完统计:“计木一株,山本仅十余金。而拽运辄至七八百人,耽延辄至八九月,盘费辄至一二千两。上之摩青天,下之窥黄泉,岂惟糜不赀之财,抑且损多人之使。”可见采木之艰辛与劳民伤财。

由于明清两代对楠木毫无节制地开采,使得楠木已难以满足清代统治者大兴土木的需要。康熙八年维护乾清宫、太和殿,由于楠木不敷使用,康熙皇帝就酌量以松木凑用,著停止采用楠木,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5)

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进一步指示“今塞外松木材大,可用者甚多,若取充殿材,即数百年亦可支用,何必楠木,著停止采运。”以后,用于建筑栋材的楠木使用相对减少,逐渐被用于宫殿室内的装修及家具文玩器物的制作中。

楠木与清代的宫殿装修

在紫禁城内,楠木多用于帝王之家豪华的室内装修中,清代的皇宫及园林苑囿中使用了多种建筑材料,而这其中楠木是重要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在紫禁城内的多处殿堂如乐寿堂、倦勤斋、养性斋、绛雪轩、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6)

(图为绛雪轩外景)漱芳斋、古华轩、寿康宫、毓庆宫等内廷建筑,都使用了楠木做装修。清代皇子读书的毓庆宫内部,其隔扇门也用楠木制成,紫禁城内专供乾隆帝退位后休闲消遣听戏的倦勤斋内,其内的门套和雕花门口、楼梯及扶手、栏杆以及倦勤斋戏台两边的仿竹栅栏全部用楠木制成,乐寿堂正殿天花板,全部采用楠木凸雕。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7)

乐 寿堂西暖阁南侧靠墙按地步打造的雕花多宝格,整体采用楠木制成,造型丰富,色泽清雅。 乾隆花园里面的古华轩天花顶板通体使用 卷草花卉纹为图案的 楠木 贴雕 ,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8)

在紫禁城内的西六宫,慈禧太后居住的寝宫储秀宫,装修极为奢华,其中在正间后边的万寿万福裙板镶玻璃罩背,即采用了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9)

图为储秀宫正间万福万寿楠木玻璃罩门)

在清代皇家宫殿群中,宁寿宫一区的建筑较多采用了楠木装修,宁寿宫于康熙二十八年,在明代仁寿殿、哕銮宫旧址上改建的,乾隆三十五年开始全面加以修葺,历时九年,到乾隆四十四年以全新面貌出现,并仍以“宁寿宫”这个名称。宁寿宫一区各宫室建筑的改建工程十分巨大,至乾隆四十年五月二十四日内务府大臣奏报了工程进展程度:“今据该管工监督呈报,所有原续估外,节次遵奉谕旨,……景祺阁前院改墁冰纹石地面,并翠鬓山洞安门口,乐寿堂西山外添做点景楼一座。古华轩内添安楠、柏木天花。碧螺梅花亭内添安柏木、嵌紫檀木天花。符望阁南院内改墁冰纹石地面,并转角楼拆改装修。三友轩续添楠木包镶踏跺一座,书格下槛墙板一槽,紫檀木镶真假门口三座,方窗口一座,楠木镶方窗桶一座,配做楠木竹式床挂面一份。……抑斋续添进深板墙一槽,楠木落地罩、床罩三槽。禊赏亭续添楠木条桌二张。遂初堂东配殿续添楠、柏木落地罩二槽,嵌扇一槽,线法壁子五槽。萃赏楼续添板墙一槽,楠木镶真假门口九座,紫檀木琴桌二张。转角楼续添花梨木阴纹罩二座,后檐方窗二座。玉粹轩添楠木佛座一道,方窗一座。符望阁续添紫檀木镶门口二十一座,门头花四块,券门楠木门头花八块,花梨木框几一张。竹香馆续添柏木板墙一槽,门桶罩二座,门楹一座。倦勤斋续添楠木镶门口十三座,圆光窗一俯,柏木镶门桶一座。……”从该奏折中可以看到,宁寿宫院内的许多建筑都采用了楠木装修,并配备了不少楠木家具。如三友轩的楠木踏跺及楠木方窗,禊赏亭内的楠木条桌,遂初堂的楠木落地罩,萃赏楼内的楠木镶门口,玉粹轩的楠木佛座、符望阁的楠木券门、倦勤斋的楠木镶门口等,可以说,楠木是清代宫廷室内装修的重要用材。

在皇家园林的建筑装修中,也广泛使用了楠木,据清宫档案记载:圆明园内的多个宫殿内部采用金丝楠木装修。“韶景轩茹古涵今殿五间,内西稍间添安进深楠木夹樘板一槽,楠木镶门口二座,……楠木包镶面阔板墙一槽,……安库贮紫檀方窗一扇,后面配做楠木窗心,安楠木挂面二分,楠木镶须弥座一分。”“同乐园正楼下檐西次间后檐,……安库贮楠木落地罩一槽。”“水法十一间楼下檐北稍间楠木板墙一槽,改安铁框,楠木门口二座,镶楠木叠落线,门头上嵌楠木边线。”

楠木箱柜存放清代皇宫中典章重器

清代帝王实录、清代帝王所用的的册宝等,都要存放在楠木制的宝匣及箱柜中。据清代宫廷史料记载,存放皇帝生平事迹记录的重要文献“实录”的“实录柜”,就采用金丝楠木制作。据《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五·工部,器用》记载:“凡尊藏实录金柜,高四尺五寸,广四尺一寸,纵二尺二寸,楠木质,里以铜涂金琢云龙纹,内贮格四及里均糊以黄缯。”又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四十记载:“康熙十一年奏准,每柜长四尺一寸五分,阔二尺二寸,高四尺五分,楠木制。外用铜镀金钑云龙文叶包镶。内用黄绫糊饰。”实录为封建皇帝死后由继承帝位的儿子命史官编辑死去皇帝的生平事迹以告后世根据的材料,是前皇帝在位时所留下的有关政治活动的文书档案。其中包括诏令、奏议和每日记录皇帝活动的起居注,从中取材主要事迹,按年月排比成书,是我国编年体裁的史料书。由于是号称“据事直书,不加褒贬”,所以名为“实录”。是记载先帝生平事迹记录的重要文献。清代宫中把实录存放于楠木制成的实录金柜中,足见楠木在皇家心目中地位之高。另外在清代宫中,存放皇帝行使皇权的册宝、印章等,也都用楠木箱架存贮。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五十三·工部》记载:“储宝大箱,高一尺三寸,见方一尺二寸。钥匙匣一,高七寸,长一尺,阔五寸五分,均用楠木为之,沥粉云龙凤埽金髤饰,里糊明黄绫。箱架二,各高二尺一寸,见方一尺八寸。楠木雕龙凤玲珑绦环牙板。”《欽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七:工部制造库》:“凡制宝盝印盝,皇帝宝盝高九寸,方八寸五分,宝色池高三寸四分,方六寸四分,均金制,盝镂花草文,外椟高尺有三寸,方尺有二寸,椟架高二尺一寸,方尺有八寸,均楠木制。”

楠木也是清宫内府图书典籍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帖材料,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典籍的重要载体,功不可没。

雍正帝的继位者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讲究文治,开博学鸿词特科,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清代皇室由此大兴修书之风。为了体现皇家对典籍文化的重视,内府编辑付梓的图书大多配有名贵的木质书匣、书套、书衣,其中以金丝楠木制成的书板、书匣及书盒最为考究。如乾隆年间编纂而成的《四库全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至五十二年(1787年)缮写完成。共分79 070卷 收书3 457种,字数达99 700万字,装为3.6万余册,6 100余函。书面用四色丝绢装裱:经部书用绿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金丝楠木匣中,再置于书架上,十分考究。

楠木欣赏价值(楠香寿人清宫楠木述论)(10)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嘉庆年间,阮元耗费数十年时间,分三次进呈内府一百七十四种书,总称为《四库未收书》,进呈内府后,深得嘉庆帝重视,遂以传说夏禹藏置金简玉字书册之处的“宛委山”的函义,又仿“天禄琳琅”“石渠宝笈”“秘殿珠琳”“西清古鉴”宫中藏重要物品都以四字之式为之,赐名为《宛委别藏》,并在各书首页钤盖“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各书装潢极为讲究,金丝楠木制匣,匣上刻《宛委别藏》四字,匣盖上刻所贮存的书名,并仿《四库全书》式,按经、史、子、集四部排架庋置在养心殿宝座后的书架上。嘉庆帝把用金丝楠木装潢的内府秘籍《宛委别藏》放在这样重要的地方,充分显示了他对此书的珍爱,真可谓“无处不闻楠木香”了。此外,乾隆内府盛放册页的书画盒也多有金丝楠木制成者,比如乾隆《御临赵孟頫杂画并书》册、乾隆《御临十七帖》册,外有金丝楠木插函,阴刻填绿隶书“几余洒翰”四字。

清代帝王对于楠木的制作也十分上心,如清代雍正帝在位时,对于楠木家具的尺寸及制作格外重视,亲下谕旨详细指导内务府造办处制作楠木家具,如雍正三年十一月七日,太监刘玉交来衣架纸样一件,传旨:“照样做楠木衣架一件,高二尺五寸,宽三尺,上边横梁作圆的,两边立柱用木枨,中间横枨亦做圆的。两边托泥长一尺,厚二寸。下底要平,上面做磨楞,两边横枨做扁方的。钦此。”十一月二十八日做得。(未完待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