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华克之同志百岁诞辰祭本期特推出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专辑。​参加座谈会的有,华克之女儿曹芸瑄,《华克之传奇》作者韩厉观、陈立平,县政协副主席、县政协联谊会会长王松年,赵文澜、华占全、沈立德、花培元、王振海、许荣干、成明珍、刘世昌、王强、赵跃、张磊等老领导老同志。会上,与会者热情发言,他们或深情讲述,或激情朗诵,表达了对华克之这位革命英雄的崇敬、景仰之情,并表示要传承、学习他的革命精神。最后曹女士发言,她代表家人致谢县政协召开这次座谈会,并感谢在座各位的深切缅怀。她在发言中,还转述了国家安全部对华克之同志一生作出的高度评价。

我县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文图/宗和

今年是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为缅怀先贤,4月2日下午,宝应县政协联谊会召开“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

华克之,宝应县氾水镇人,生于1902年,1998年逝世。他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传奇英雄,曾任国家安全部顾问。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在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期,他挺身而出,赤胆忠心,屡建奇功。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1)

参加座谈会的有,华克之女儿曹芸瑄,《华克之传奇》作者韩厉观、陈立平,县政协副主席、县政协联谊会会长王松年,赵文澜、华占全、沈立德、花培元、王振海、许荣干、成明珍、刘世昌、王强、赵跃、张磊等老领导老同志。会上,与会者热情发言,他们或深情讲述,或激情朗诵,表达了对华克之这位革命英雄的崇敬、景仰之情,并表示要传承、学习他的革命精神。

最后曹女士发言,她代表家人致谢县政协召开这次座谈会,并感谢在座各位的深切缅怀。她在发言中,还转述了国家安全部对华克之同志一生作出的高度评价。

本期特推出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专辑。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2)

华克之同志百岁诞辰祭

赵文澜

少小怀孤志,天马欲行空。

光明与正义,所向亦所从。

初服三民策,其志在大同。

独夫擎黑帜,水火不能容。

一刺惊世界,伤不及元凶。

顾此非长策,前景忽朦胧。

辗转寻真理,马列为归宗。

延安聆圣教,豁然亮心胸。

终生不二怀,耿耿对苍穹。

投身隐蔽线,复蹑虎狼踪。

孤胆兼奇志,克敌运机锋。

所作惊人举,一一奏肤功。

居功不言功,时时牧谦冲。

丹心天已鉴,奈何天不公。

潘案莫须有,千人一网中。

公为潘之臂,自难避其躬。

沉冤廿四载,铁窗负诗雄。

诗成千余首,直欲扫凡空。

或以怀故人,灵犀一点通。

或赞山河美,想见雪初融。

或以言己志,素怀白水同。

或为天之间,意在理之穷。

脚底凿天渠,流水自淙淙。

随流观天外,澄云托彩虹。

十月响春雷,雾开日曈曈。

还君以真朴,美玉脱尘蒙。

还君以洁质,清水出芙蓉。

氾光风荷举,花开色愈红。

亭亭一枝异,荡荡君子风。

乡人亲君子,君子即睆翁。

酹酒氾湖畔,我思入鸿濛。

注:华克之名睆,江苏省宝应县氾光湖人,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为潘汉年得力助手。韩厉观与陈立平所合著《华克之传奇》书其人其事,读之令人魂惊魄动。

词二首

纪念隐蔽战线上的老英雄华克之仙逝二十周年

徐荣干

临江仙

经历传奇人世少,无形战线豪英。奇功屡建却无声。中华勋绩谱,浓墨录君名。

仙逝廿年呈敬奉,神州霞蔚云蒸。蜚声寰宇显峥嵘。国威非往昔,告慰在天灵。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3)

长相思

忆华公,颂华公,潜入龙潭盖世功。家乡世代崇。

日曈曈,月曈曈,欣喜巨龙腾九重,在天含笑中。

缅怀先贤砥砺奋进(并序)

——重温“实录”纪念革命英雄华克之逝世二十周年

陈立平

革命英雄华克之是我县氾水镇人,国家安全部顾问。生于公元1902年,逝于1998年,今年是他逝世二十周年。他生活的上世纪前期风云变幻,正是我们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国事日非,民不聊生的苦难时代。国难当头,是自暴自弃,以酒浇愁,苟且偷生;或是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避乱世于桃源;还是拍案而起,挺身而出,挽救国家于危亡?这对当时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华克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他不顾生死,挺身而出,毁家纾难,火热地投入到救亡图存的伟大洪流中去,闯龙潭、入虎穴、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从而历史为他编织了许多令人心醉的故事。今天在他逝世二十周年之际,重温他撰写的《卅十年实录》这部史书,追溯当年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惊变;思考他对国家民族、党和人民的一往情深;回想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无私无畏的精神时,仍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充满万分景仰之情,因是特赋诗缅怀。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4)

重温实录篇,字字扣心弦。

诵之金石裂,思之泗涕悬。

国殇争赴死,易水出新篇。

血溅金陵日,举世皆愕然。

独夫惊魂后,恶令缉“凶嫌”。

悬洋十万两,集欲镬油煎。

可叹黄粱梦,志士已飞延。

主席款相待,铭感难入眠。

“七不”盟素志,任由党派遣。

衔命转地下,与敌巧周旋。

香岛寒夜冷,申江愁雨绵。

国破山河碎,悲愤满心田。

出入虎狼穴,生死俄倾间。

敌情报帅部,军图送前沿。

武器运苏北,电波飞云巅。

好戏连台唱,捷报再三连。

中柩颁奖令,英雄美誉传。

惜哉潘公案,蒙尘二十年。

青蝇只一点,白璧遂成冤。

丹心炼圣狱,抒怀千万言。

爱国身可碎,何须隐私嫌。

幸有三中会,阴霾荡若烟。

一身历艰厄,岁晚复真颜。

遥望陵上草,终岁绿长鲜。

斯人已远去,青史教元元。

爱国记初心,兴邦步哲贤。

时时歌正气,代代接浩然。

只留初心照后昆

——为纪念传奇英雄华克之逝世20周年而作

韩厉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与陈立平同志奉命为传奇英雄华克之立传。成书之后,我们把自己的心得写在“卷首语”中:

“当我们的接触多了,并且得到老者的信任,让我们了解他的主要经历,阅读他撰写的《卅年实录》和诗钞之后,我们就不再仅仅在那些惊险的情节中猎奇,也不再仅仅在他的学问、智慧和勇气上索隐了。我们更多地注意的是老人那种对党、对同志、对人民万死不变的恋情,那种心甘情愿永远烂死于泥沙的牺牲精神,那种在‘烂社会’、‘烂场合’打‘烂仗’,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操守的纯洁灵魂。”作为我党情报战线上的钢铁战士,“其事迹将永远不见于经传,但是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将是我们进行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放在今天的语境中,这段话可以作这样的概括:英雄华克之最值得我们钦佩和永远发扬的是他“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5)

经历了1935年11月1日的“刺汪事件”之后,华克之从同伴的血泊中醒来,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决心彻底放弃“三民主义”,服膺马克思列宁主义,投身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之中。

1937年5月4日,在延安凤凰山下中共中央的一间会议室里,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与他畅谈国内外大势,充分肯定他反蒋抗日的立场,接受了他的革命请求,委以民族解放事业的重任。他向毛主席宣示了“七不”誓言,即:不怕死,不怠工,不撒谎,不贪财,不想出头,不埋怨组织,不讨价还价。从这一刻开始,他就从一位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质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在长期的隐蔽斗争中,他严守纪律,不逾规矩,牢记“有功不云功,小过铸大错”的训诫。他是在廖承志、潘汉年领导下搞战略情报的,这部分内容只能是永远的秘密了。然而他的那些“业余活动”其意义就是寻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他曾亲口对我们说,我们这些人做的那些事,拿任何一件事出来都足以塑造一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我们只能永远烂死泥沙。是的,在日寇投降之际,从日本武士道将军手中搞军火,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时,从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室搞军图,在大军渡江前夕,及时把国民党江防图送到我军指挥部该如何计功?该怎样奖励?

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在华洋杂处的港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为常态,置身其中的华克之却说,在“七不”中以“不贪财”一条最为要紧。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金钱能决定他的人格;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金钱能测出他的党性。他又说,共产党人并不拒绝任何致富的机会,不过当他为自己的理想浴血奋战时,任何一宗财富一旦到他的手中,就应该立即变为组织的财富,无产阶级的财富,人民的财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仅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他利用工作之余,从事金融和商贸活动,就净赚了42万港元,折合黄金4200两,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了活动经费。至于他白手搞到的540大箱黄白色炸药、194挺崭新轻机枪等军工物资就不知价值几何了。然而参加革命之后,既无皇粮可吃,亦无薪水可领。“三餐大饭一餐茶”得自己养活自己。他认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从精神上说,他富有天下,从物质上说,在人民还贫困的时候,他应当固守清贫”。

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被捕,罹狱长达24年之久。他素志不改,对毛主席的崇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毫不动摇,时时不忘“七不”誓言,在狱中,他全凭记忆写了《卅年实录》近30万言和千首诗词。将自己从1925年至1955年进行的大小活动、人事交往和盘托出,把一颗赤子之心交给党和人民审查。

1979年春天,已经77岁的他,刚刚结束长达24年的冤案,马上就去寻访44年前因“刺汪”而牺牲的义弟孙凤鸣的后代,然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孙凤鸣树碑立传的活动中去。

他恳切地向中央负责同志报告:孙凤鸣并不属于晨光社这个小团体,他的刺汪义举也不属于哪个人。我所以要为他正名定份,自然与我们个人之间的深厚情义有关,但从根本上说,这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是一则历史的总结,也是给历史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其意义与其说是为了历史,倒不如说是为了未来,我们民族那种不屈不挠,敢于为国家兴亡而慷慨赴死的浩然正气是一宗值得永远弘扬的精神财富。

他的努力不仅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支持,也得到江苏省、徐州市和铜山县党政领导的支持与帮助。1988年7月7日,抗日战争胜利51周年纪念日,一座造型仿黄花岗革命烈士墓、其型制略小的纪念碑终于在孙凤鸣的家乡铜山县黄集乡揭幕了。碑身正中横书“孙凤鸣纪念碑”六个金色阴文。上款“1935年11月1日于南京刺杀汪精卫遇难”,下款“铜山县黄集乡人民政府奉命敬立”。碑身背面是华克之撰写于50年前改订在50年后的两首叙事古风,题目为“痛悼抗日爱国志士孙凤鸣崔正瑶贤伉俪”。其中“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一联是志士大义凛然的写照,也应是华克之奋斗终身的自况。

1998年春,我与陈立平同志在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华占全同志率领下,代表家乡人民参加了华克之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首都医院的告别室里,聆听了党组织对这位传奇英雄的历史结论:他的一生是为正义事业战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2005年中共宝应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宝应烈士陵园为英雄立了塑像,设置了事迹陈列室,特别将他的“七不”誓言镌刻在像基之上。从那时起,我和陈立平同志每年清明节都要率家人向英烈致祭,并为他远在北京、上海的子女献花代祭。

行文至此,情难以已。模仿先贤之制,拟诗一首,以奉心香一瓣:

凤凰山下信念树,丰功件件不落痕;

出生入死敢夸好,只留初心照后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纪念华克之逝世二十周年

张磊

接到参加座谈会的通知,才意识到华克之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可是我的感觉,华克之一直活在我心里。

只要说到华克之,所有宝应人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宝应人骄傲自豪于华克之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大英雄,宝应人还骄傲自豪于华克之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和极强的人格魅力。宝应人提起华克之曾经策划组织了震惊中外的“刺汪”行动,曾经为抗击日寇侵略和打倒蒋家王朝出死入生、屡建奇功,曾经蒙冤受难却忠贞不移,总是敬仰不已、赞叹不已!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6)

我是宝应人,我为宝应历史上出了华克之这样的大英雄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此外,我还为我近六年来宣传华克之而感到光荣。到目前为止,我宣讲宝应地方党史已超过100场,每次宣讲必定有华克之的英雄事迹。

事情得从2011年拍摄的一部电视专题片说起。

2011年,我在县委党史办工作。在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日前夕,县委组织部、县电视台和县委党史办联合摄制了反映中共宝应地方史的专题片《日出水乡》,经在纪念大会上播放,反响强烈,获得好评。一晃2012年建党纪念日又来到了,县委决定组织一次中共宝应地方史讲座,作为县委中心组学习的内容,以此来纪念党的生日。县委把落实讲座主讲人的任务交给党史办。得到指令,我想,是外聘专家还是眼睛向内?恐怕外地专家未必了解宝应的中共党史。自己能不能承担主讲?这个念头闪过就再也放不下了。我开始精心准备讲稿,发现如果仅仅把中共宝应地方史按照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一一宣讲,就会重复去年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而且看不出宝应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这部分内容应该是讲座的重点。我开始深入研究,发现中共宝应地方史中只记录了宝应境内党组织、党员及革命群众的活动情况,对发生在境外的宝应籍革命者的活动几乎没有反映,少数有所涉猎也语焉不详。我觉得,陈处泰、华克之两位宝应籍大英雄在中国革命史上名垂千古,他们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也应该是宝应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于是,我把陈处泰、华克之的生平事迹纳入讲稿内容,宣传华克之从此开始。

为了宣传好华克之,我不断地走近华克之,韩厉观、陈立平两位老先生合著的《华克之传奇》就是最好的路径。我把这部纪实文学作品细细研读了五遍,不仅熟悉华克之的惊天壮举,还努力理解他的心路历程。我认为,华克之具有以下崇高品德。

徐州市无名英雄名单,纪念华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专辑(7)

——信仰坚定。他从小立志救国救民,青年时期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蒋介石代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背叛革命后,他定下“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除掉蒋介石”之决心。策划组织“刺蒋”演变成“刺汪”以后,他不仅自身头悬通缉利剑,还不断有战友、朋友、亲人惨遭屠戮的消息传来。痛定思痛,他终于认识到“中国革命要成功、只有跟着共产党干”。我以为,华克之之所以信仰极其坚定,与他在革命道路上苦苦寻觅、最终投身共产主义阵营有极大的关系。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而华克之比较的结论是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更加刻骨铭心。正是这刻骨铭心的信仰支撑着他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

——大智大勇。从揭露蒋介石背叛中山先生,到智赚国民党国防部军用地图,华克之一生完成了许多让人难以想象的艰险任务。华克之是一直顶着悬赏通缉、稍有闪失、人头落地的危险来从事共产党的隐蔽工作的。他既要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还要一次次深入虎穴。这种虎穴险境要在常人一定是唯恐避之而不及,他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每接到上级的任务,他都是多方收集对手的情报,认真加以研判、分析,找出对手的软肋,然后针对其软肋,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阅历储备、人脉储备等等,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要么不出手,出手则务必成功。每当他沉着、笃定地出现在对手面前时,我都要赞叹其智谋和胆魄,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重义重情。华克之早年走上反蒋道路,不是因为和蒋介石有什么个人恩怨,恰恰相反,蒋介石还许以高官厚禄利诱他。但是华克之坚守革命大义,凛然揭露蒋介石大逆不道、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蒋介石恼羞成怒把他投入监狱。经国民党左派朋友营救出狱后,华克之捍卫中山精神、坚决反蒋到底的决心矢志不渝。华克之固守革命大义坚如磐石,而对志同道合的战友、朋友又是情深似海。他对因“刺汪”而意外罹难的共产党领导人陈处泰、对因“刺汪”而英勇就义的枪手孙凤鸣及其妻子崔正瑶,满怀悲痛自悔、深沉厚重的情感。他在晚年写下大量的纪念诗稿、为孙凤鸣奔走立碑纪念等等,此类所有行动都表现出他的真性情。

——廉洁自律。华克之视金钱如粪土,一生中无数次面对金钱考验都毫不为之所动,他知道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眼前的区区小利不足挂齿。但是,他又是一个特别想挣钱、特别能挣钱、特别能挣到钱的好手。这是多么奇特的矛盾统一呀!潜行于十里洋场,他如鱼得水、挣钱无数,曾经挣到的黄金累计起来有他人高,可谓“挣金等身”。然而,他挣钱不是为自己,他把每一笔收入、每一分钱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作为组织的活动经费。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化妆变换身份,但为了省钱,他从外面看是西装笔挺,内里却舍不得买衬衫而用假领子代替;从外面看是皮鞋锃亮,内里却舍不得买袜子而赤脚,甚至连吃一块大饼都要算计。华克之的精神境界就是如此的崇高,他是一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以为,华克之智商极高,在中国革命大浪淘沙的历史背景下,在错综复杂的敌、我、友关系中,在一次次极其艰险的任务面前,他总能寻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战胜敌人的突破口;华克之情商也极高,茫茫人海中他阅人无数,在什么人面前该袒露心声、倾诉衷肠,在什么人面前该虚与委蛇、深藏不露,在什么人面前该软硬兼施、绵里藏针,他都应付自如、不著痕迹。

我还以为,要宣讲好华克之,首先要准确把握好华克之,既要反映出他的传奇色彩和崇高品德,又不能神话他,而是要宣讲出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忠肝义胆、有独特人格魅力的共产党员华克之。

在县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做讲座的那天,当我讲到我们大宝应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时,开始有人面露惊讶神情,等讲完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苏中区党委、苏中行署、新四军一师及其机构驻扎宝应一年多直至抗战胜利,讲完宝应老区人民毁家纾难、送郎参军、支援革命,尤其是讲完陈处泰、华克之两位大英雄,大家显得很激动,有领导和我互动起来。讲座圆满成功,获得好评,县委书记仲生当场布置任务:“按照这个版本,广泛宣讲。”从此,我应邀去机关、学校、社区、农村宣讲中共宝应地方史,对象有党政干部、中小学生、新招录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社区居民等等。只要听到华克之的英雄事迹,大家都很振奋,感到骄傲和自豪。

六年来,我还做了两件事,和宣传华克之有关。一是协助拍摄电视片《华克之》。2013年初夏,南京电视台来宝应拍摄红色间谍系列专题片,其中有《华克之》专集,我们热情接待记者,联系采访对象,提供相关资料和线索。系列专题片后来在南京电视台和全国其他电视台播出,扩大了宣传华克之的受众面。二是组织创作《陈处泰传》。《陈处泰传》的作者是曾经创作《华克之传奇》的韩厉观老师。他在写华克之时,由于华克之和陈处泰是同学、兄弟、战友,因此掌握了大量的陈处泰资料。要写陈处泰的个人命运,绕不开华克之。我在为创作做好组织工作的同时,还协助校对、联系专家审稿和负责印刷发行。我以为,宣传陈处泰是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宣传华克之。

华克之是狂飙突进时代里无数真正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宣传华克之,也是宣传那些真正的共产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今天,发扬光大华克之精神,应该是对华克之最好的纪念。

我曾有幸面见过华克之一次。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作为宝应县中学的校友,来校为全体教师做报告。那时我在宝中任教。我记忆中,华老个子不高、温文尔雅,一位普普通通的长者,看上去真的很难将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和他联系起来。华老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他留在我心中的还是那年见到的形象。华克之永远活在我心里。

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8年4月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