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东林书院的相关渊源:再探无锡东林书院
无锡东林书院的相关渊源:再探无锡东林书院大门两侧为钱伟长书写的楹联:“当年道果南,此日今还再。”程颢、程颐从人伦道德出发,认为理是人的伦理道德,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孝悌都纳入理的范畴。东林书院的南正门程颢说:“天者理也。”意思是天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将天人格化,告诫人们不能违背天理。大门两侧为钱伟长书写的楹联。
今天中午,笔者正好有空,又想起了江南名流聚集地——无锡东林书院。夜晚无锡南门,灯火阑珊,十万枕河人家,问起东林党,1983年这里还是东林小学,没有开放,后来将小学搬到了马路以东。才有了现在的东林书院。
陆定一书写楷书匾额“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在江苏省无锡市,是古代一个著名的书院。是杨时传播程宋明理学的地方。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说。2002年全面修复,现有石牌坊、伴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道南祠等明清风格的建筑。
何为理?上古时期,人们认为上天主宰人的命运。程颢、程颐打破这一思想桎梏,将理纳入天道范围。
东林书院的南正门
程颢说:“天者理也。”意思是天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将天人格化,告诫人们不能违背天理。
大门两侧为钱伟长书写的楹联。
程颢、程颐从人伦道德出发,认为理是人的伦理道德,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孝悌都纳入理的范畴。
大门两侧为钱伟长书写的楹联:“当年道果南,此日今还再。”
程颢、程颐为人的视听言动建立起符合理的规范。对理的创造性转化,使理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原则。
东林书院,这里是江南名流聚集地,是研究学问的场所。听老师杨时讲宋明理学,自然是要学习交流。才子相聚,又讨论国家大事。
"东林旧迹"牌坊即是明末至清乾隆年间整修书院时兴建的,整座牌坊造型美观,比例匀称,应该是锡城石牌坊中的精品。
这里是宋明理学,传播之地。宋明理学又称性理之学。东林书院培养出的人才都相当于现代的研究生。
宋明理学是"性理之学",它是亦道德亦宗教,道德与宗教的合一。
程朱理学。也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由北宋河南人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锡东林书院,就是杨时传播宋明理学的地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祖籍弘农华阴,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人 。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元丰四年,杨时被授予徐州司法。后专门投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研习理学,与游酢、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
程颐说:"杨君最会得容易。"程颢也说:"自信如此,谁能御之?"杨时学成回归时,程颐目送他远去,曾感慨地说:"吾道难矣!"。
元符年间,学者多从佛学,但杨时只衷心理学,所以程颢叹曰:"学者皆流于夷狄矣,惟有杨谢(显道)二君长进!"两年后,杨时赴徐州上任;同年八月,他完成《庄子解》的著述。
杨时学问渊博,有经邦济世之才,为官政绩突出,爱国恤民,清廉正直,先历官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
宋明理学传播之广,后世称赞为:高山仰止、风闻百世…
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东林书院历经磨难…毁了又建。重修东林书院并聚众讲学,使东林书院成为议论朝政、抨击阉党的重要场所。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大肆迫害、镇压东林党人,明天启六年,东林书院被毁。崇祯皇帝即位后诛杀魏忠贤,平反东林冤狱,并修复了东林书院。
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顾宪成在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
他们不顾道路远近,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中。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又提倡"读书不忘救国",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主张读书,读书多了,学习之风盛行。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于《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自然出状元、榜眼、探花…学而优则仕。
彰显出无锡人爱读书,刻苦学习,不耻下问的是优良传统。
杨时学成回归时,程颐目送他远去,曾感慨地说:"吾道南矣!"。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杨时辞世,终年83岁。道南祠是为纪念杨时而建的祠堂。祠名就出于"吾道南矣!"。
要明道,想知理,笔者还会续探东林书院。其实道和理,是无穷尽的精神宝藏!正如燕居庙门旁的楹联:得其门而入,不可阶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