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潭州李商隐赏析:李商隐无题谢傅门庭旧末行
古诗潭州李商隐赏析:李商隐无题谢傅门庭旧末行雨却一直下个不停,加上腹疾难愈,真是令人感到愁苦,何况在这漫漫长夜西风正吹得猛烈。)想想我的儿子和女儿,不比嵇康的儿子和左思的女儿更不可怜;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译文:当时那个在岳父府坐末座的年轻人,现在转眼就成了歌管歌颂的主人;只是人去楼空后,在那门帘垂下的空空室内,灰尘笼罩了一切,连床垫上都是。
图片来自网络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译文:当时那个在岳父府坐末座的年轻人,现在转眼就成了歌管歌颂的主人;
只是人去楼空后,在那门帘垂下的空空室内,灰尘笼罩了一切,连床垫上都是。
想想我的儿子和女儿,不比嵇康的儿子和左思的女儿更不可怜;
雨却一直下个不停,加上腹疾难愈,真是令人感到愁苦,何况在这漫漫长夜西风正吹得猛烈。)
东晋历史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潘安。
(247年―300年),除了是一个美男子,文学修养同样很高,钟嵘在《诗品》中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便是将潘安于陆机进行了对比。貌美有才华并不是潘安优点的全部,他是一个重情的人:据说他一生只娶一位妻子杨氏,并且对她的感情矢志不渝,杨氏死后坚决不复再娶。潘安为她写下的《悼亡诗》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被称为开创悼亡诗先河之作。他还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北宋之前的《二十四孝》故事就录用了他辞官奉母的故事:父亲去世后将母亲接到任所,亲手为母亲种下桃林供其游玩观赏;后来母亲因思念故乡而生病,他知道原委后又把官辞了专心陪母亲回家养病。但是人无完人,潘安遭到人诟病的地方在于他和贾南风的侄子贾谧走得过近,是贾谧“鲁公二十四友”(又称“金谷二十四友”,因为他们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中饮酒作乐,除潘安、石崇外,陆机、左思、刘琨等历史文化名人均在其列)之一,留下了“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也就是趋炎附势的负面评价。(这一点跟李商隐遭受的诟病还蛮像的。)
再次,嵇康。
(224年-263年)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死前弹奏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时年四十岁。崇尚老庄哲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最后,左思。
(约250~305),《三都赋》曾造成"洛阳纸贵"现象,文学成就很高。品行上,曾攀附贾谧,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刘大杰评价他:在两晋偏重形式主义的年代里,只有左思一人,独标异帜,出现于当时的诗坛,实有卓尔不群的气概。他现存的作品虽不多,但大都富于讽谕寄托,具有建安、正始的风骨和传统。
整体上来看,李商隐在诗中引用的这些人,对照诗人自己的身世与命运,可以看到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对自己的辩解,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自我慰藉、自我超脱:身处政治纷争的旋涡,有几个人能够保证完全清白呢,难道学习嵇康与山涛断绝朋友关系,慷慨赴死?一方面,若这首诗的确为悼亡诗,可见作者表达的是对亡妻沉痛的悼念之情。
但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李商隐写给王氏的悼亡诗,真正的标题是:《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这种说法比较靠谱,但如果是这样,本诗就不算无题诗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又要少一首......);第二种说法认为,这一首与我们之前分享过的“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何处哀筝随急管”是组诗《无题四首》之第三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其一)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其二)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其四)
另附:《悼亡诗》 作者: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