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六个节气,二十四节气
秋分六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秋分三候】《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燕,人心敢不惊?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9月22日~24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个小时。我国古代认为,秋分日正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燕,人心敢不惊?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9月22日~24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个小时。我国古代认为,秋分日正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您应该注意到了,近日下雨时。已经听不到雷声的轰鸣和闪电,古时候的人认为雷是阳气过盛产生,到了秋分时节,天气转凉,阴气转强,雷也不再盛发,所以雷声的减少也即是暑天暑气的结束。
二候蛰虫坯户,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蛰虫,它们是一些冬天蛰伏于地下的小虫,秋分开始,天气变寒冷,这些冬眠的小虫开始钻入小洞,藏入地穴中,用细细的土将洞口密密地封起,抵御寒气入侵,耐过严寒。
三候水始涸,秋分后天气转寒,并且天气更加干燥,水汽越发蒸发的迅速,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逐渐变少,有些沼泽或者水洼更是逐渐干涸。
【秋分的起居调整】
秋分时节,是气象学上来讲,正式进入秋季,气温明显下降。
秋分以后,日降水量也不是很大,暴雨和大雨的机会非常小,但是降水的次数却增多了。民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意是说,秋季三个月,是阴阳较为平均的季节,气温下来了,寒气上来了,但是地表的热气尚未散尽,所以要早睡早起,鸡入圈则人上床,鸡鸣起床。
在养生方面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免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以选择九九重阳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
【秋分所在五运六气】
壬寅岁五之气,自秋分日寅初,至小雪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水木相和,与金相得,当此一气,寒化早至,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用密。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苍,间谷宜稷,则寒不为邪。
壬寅年五之气的时段是:2022/09/23 3:00-2022/11/22 23:00,一共60天。主运为少商金,客气为太阳寒水,中运为木运,水生木,水木相和,金生水,金水相涵,在这一气里,阳热散去,太阳寒水之气加临,寒气即来,雨就下降,人身的腠理孔窍收敛闭藏,树木很早就凋零,人们应躲避寒邪,所以有医学常识的人,为了适应天时起居很谨慎。治疗时适宜针对太阳寒水这个客气来治,用苦味之物来补(苦味属火,水火既济以补之),用咸味之物泻(咸味属水,软坚以泻之)用苦味之物来坚硬,用辛味之物来润泽,岁谷(从厥阴风木这个在泉之气来说)宜吃青色的谷物(青色为木之色,补木),间谷(从太阳寒水这个在泉右间气来说)宜吃稷(稷米就是小米,属土,土克水,可制水),这样太阳寒水就不会成为寒邪对人体造成伤害。
【秋分时节的养生饮食】
润燥益气,以健脾补杆清肺为主。
红枣木耳羹
用 料:红枣10枚,黑木耳20克,冰糖适量。
制 作:先将木耳温水泡开,后与红枣同煮,慢火熬成羹,加入冰糖即可。
适用范围: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润肺止血、补脑强心。
六神粥
用 料:薏米20克,山药30克,莲肉30克,芡实10克,茯苓10克,糯米50克,白糖适量。
制 作:将上述6味加水同煮成粥,加入适量白糖即可。
适用范围:健脾益气、除湿止泻,适于脾虚纳呆、食滞。
薏米微寒能清热,味甘利湿健脾。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益气养血。连肉补五脏十二经脉气血。茯苓,利小便行湿。芡实,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6味同煮,补中化湿,适于终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