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靠谱吗(到底有多出神入化)
成语靠谱吗(到底有多出神入化)“憨吃傻胀”,“鼻浓口呆”,四川人戏评吃相的妙语可远远不止这些。譬如,形容人想吃东西的“饿痨饿相”、“饿痨饿虾”,那可不是普通的饥饿难耐,是快成饿痨病的馋。姥姥开始白脸接力:“你娃吃得鼻浓口呆,你老汉儿也不管管嘛!”大概是因为川菜实在是太好吃了,四川人一拿起筷子就容易刹不住,酒酣饭饱之后,打量一桌子吃趴下的人,登时兴起,开始“互相伤害”,吐槽起彼此的憨憨吃相,于是那些个传神的“川式成语”便一个个蹦出来了。妈妈看着吃成球体的小儿子,语重心长:“幺儿,莫再闷起脑壳憨吃傻胀的嘞~”同样都是吐槽“胡吃海塞”,怎么翻译成四川话就这么自带喜感?光是听到“憨吃傻胀”这四个字,眼前就能自动浮现出一个呆头呆脑的人往嘴里猛塞食物的动图了。
疫情当前,全世界人民都在对吃野味的始作俑者疯狂输出愤怒,上流君一眼就注意到了下面这句:
“仙人板板吃蝙蝠?饿痨饿相的胎神娃娃,哈皮戳戳的就知道吃,吃吃吃,你吃个铲铲儿!”
是不是感觉似乎能大概意会说话人的愤怒,但仔细看,却发现里头的四字短语居然一个都不认识?
方言文化博大精深,四川话无疑是其中翘楚。别的暂且不论,光是那一串串“打脑壳”的类似成语的四字词汇往那儿一摆,四川人的学霸体质就再也藏不住了。
- 吃相研究学者
大概是因为川菜实在是太好吃了,四川人一拿起筷子就容易刹不住,酒酣饭饱之后,打量一桌子吃趴下的人,登时兴起,开始“互相伤害”,吐槽起彼此的憨憨吃相,于是那些个传神的“川式成语”便一个个蹦出来了。
妈妈看着吃成球体的小儿子,语重心长:“幺儿,莫再闷起脑壳憨吃傻胀的嘞~”
同样都是吐槽“胡吃海塞”,怎么翻译成四川话就这么自带喜感?光是听到“憨吃傻胀”这四个字,眼前就能自动浮现出一个呆头呆脑的人往嘴里猛塞食物的动图了。
姥姥开始白脸接力:“你娃吃得鼻浓口呆,你老汉儿也不管管嘛!”
“憨吃傻胀”,“鼻浓口呆”,四川人戏评吃相的妙语可远远不止这些。譬如,形容人想吃东西的“饿痨饿相”、“饿痨饿虾”,那可不是普通的饥饿难耐,是快成饿痨病的馋。
形容人狼吞虎咽,四川话讲“穷痨饿虾”;如果还把周遭弄得杯盘狼藉,也可以讲“流汤滴水”。“流汤滴水”除了用于吃相难看,还能形容人做事不仔细,或是不干脆、不痛快。
- 人体艺术大师
每个四川人对人体构造艺术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样都是两个眼睛一张嘴,但在四川人画家般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性描述中,每个器官都被演绎出了别有洞天的奥义。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这扇窗户,都快被四川人玩梗玩坏了。
故事要从一则四川特供的天气降温提醒说起:“通知,又降温了,在这个日不笼怂灰不溜秋的天气里,请大家多穿一点衣服。不要鬼迷日眼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冷得打摆子。自己瓜迷日眼的整感冒了,球大爷管你。”
四川人把“眉”念成“迷”,一个人眉眼都看着像“鬼”,看起来比较“瓜”,大概就是说这人不靠谱,有点痴傻。“鬼迷日眼”这个词不仅有百度百科,还进了中华词库,并有多达9个不同释义,说人土气啦,不好看啦,行为怪异啦,很傻很白痴啦——反正就是用来吐槽的就对了。
“瓜迷日眼”,和“鬼迷日眼“差不多,一个“瓜”字奠定基础,轻则说人痴傻憨蠢,重则能讥讽批判。同类近义词还有“胎迷日眼”、“哈迷日眼”。
如果说“丘迷丘眼”只是形容眼睛半拉不开,至少还能勉强睁开条缝儿来,那要是已经到了彻底萎靡不振的程度,四川人会说“死迷赖眼”。
除了眼睛之外,鼻子、嘴巴、四肢也是高频率中枪的对象。
比如,说一个人“黑脸董嘴”,就是说他态度差劲,“脚葩手软”形容累得手脚无力,“牙尖舌怪”形容人爱搬弄是非,“半中拦腰”形容突然停下来。
更令人敬佩的是,四川文学家们对人体构造与当地方言之交叉学科的研究,不仅限于人体表层,还深入到人体筋骨、内脏。
“扯皮俩筋”被编入了电视剧《街坊邻居》中,虽然这部剧是重庆方言,但川渝方言几乎也不分家,主题曲是这么唱的:“街(gai)坊邻居,街坊(gai)邻居,扯皮俩筋扯皮俩筋不过是鸡毛蒜皮……”
△来源:电视剧《街坊邻居》
下面请欣赏四川方言RAP(四川话八级考试划重点):“我们不说瘦,我们说‘干筋俩壳’;我们不说胖,我们说‘鼓筋爆赞’;我们不说尼玛,我们说‘你MMP’;我们不说‘抽你丫的’,我们说‘给你一耳屎’;我们不说‘有病吧你’,我们说‘胎神嗦’…… ”
四川人体艺术大师们显然不仅仅满足于筋骨之道,他们“巴心巴肝”,对人真心实意的好。
这些都还不是最彻底的,在四川人眼里,一切皆能编排,他们还能将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安排到人的排泄物上……
前方高能预警,这是一个有味道的成语——“蔫耙屁臭”。
可别误会,这并不是说人放屁臭,而是说精神萎靡不振。(或许这是从屁的臭味推断出来的???)
- 阴阳五行居士
在现代知识型社会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都已经不够用了,唯有“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方能“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四川人秉持着这一宗旨,在缔造方言时,加入了大量“奇门遁甲之术”。
先说五行,大概是吃辣椒长大的缘故,四川人尤其中意“风”和“火”。下面这几道题,或许并不是所有四川人都会。
1.请问“惊风火扯”是什么意思?
A.刮风下雨,打雷闪电
B.一种法术,属于民间迷信
C.大呼小叫、一惊一乍
D.惊动了风神火神,比喻事情闹大了
△例句赏析走一个,顺便get近义词“鸡叫鸭叫”
2.请问“肝精火旺”是什么意思?
A.形容柴火烧得很旺
B.把妖精杀了
C.脾气不好、容易发火
D.干柴烈火
3.请问“风湿麻木”是什么意思?
A.得了风湿症,腿脚麻木
B.天气潮湿阴沉,使人心情低落
C.言行怪异、忽东忽西
D.风打湿了摩托
4.请问“憋火烧球”是什么意思?
A.一种吃的
B.一种杂技表演,把火球从口中吞入肚子
C.性格火爆、突然发狂
D.一种憋气神功
(不会的就选C,上流君只能帮你到这了)
四川人还会偶尔通灵鬼怪,说些神魔之语,妖精、妖怪首先被安排上了,“想精想怪”是在异想天开,“妖精妖怪”是在没事找事。
虽然“哪吒”的读音究竟是“拿抓”还是“勒渣”在四川还没达到统一,但“批喳哪吒”(一天到晚说些有的没的)四个字就能让争论停止,精准打击话痨。
至于四川人骂人时经常问候的“先人板板”,相信不用上流君多做解释了。
- 数字演绎专家
四川人善于通过简单的数字应用,来传达文字背后深刻的意义。毕竟,高端的“成语”往往只需要采用最简单的组合方式:
“你个男子八叉的,一滴点不四方四正,平日里鼓东鼓西、扯五蹦六,让你帮个忙就小家八事的,一天天的二不挂五的,咋个娶婆娘哦。”(被这些词语伤害过的川娃娃们举个手~)
虽然在整理过程中,上流君时不时会产生诸如“二当然不挂五了,二若挂五岂不就是二百五”、“男子八叉,试问女子几叉”之类的疑惑,但不得不被四川人民的数字应用与演绎能力所深深折服。
这些活灵活现的“川式成语”,跨度从神灵鬼怪到日常饮食,貌似是复杂的四字结构,但其实比成语典故要好懂得多。
不需要太多的引申和故事,从语境和字面意思,一般也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四川人之所以能在“方言成语编撰领域”取得如此神奇的成就,其实和川人千百年来的性格特质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
从这些词汇中,很容易看出川人对吃的执着和对美食的热爱。
对他们来说,食物,绝不仅仅只是果腹的材料,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日子过得好不好,要用什么东西来衡量——车子?票子?房子?孩子?
No no no,四川人说:用盐。
他们用“有盐有味”作为对个体生命质量的最高荣誉,视其为生活的艺术。反之,就是“莫盐莫味”,连点咸味儿都没,那顶多算活着捱日子。川菜虽然百菜百味,但始终以油大味厚一以贯之,或许也有这个缘故在里头。
细察这些“川式成语”,会发现其中很少有阿谀奉承的恭维之词,大部分是自嘲、吐槽和讥讽——毕竟四川人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他们素来直言不讳,浑身抖擞着堂吉诃德式的冒险精神,就像他们洒满辣椒的食物一样,倔强、坦率、麻利。
不过,更为奇特的是,这些似乎是“贬义”的词,有些听来却并不让人觉得有被冒犯到,大部分幽默好耍,有些甚至带点娇嗔责爱之感。
这就源于四川人性格中另一大特点,慵懒闲散,也就是他们嘴里的“老子明天不上班,爽翻,巴适的板~”(发现没,四川话一出,标点符号都只能变成小波浪)
△热衷于摆龙门阵的四川人
“巴”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蜀”古义为“葵中之蚕”。巨蟒和蚕可以看作巴蜀文化两个最重要的原型符号。
有人曾指出,“巨蟒代表着当地野兽横行、蛮荒天热的生存环境;蚕则代表着改造自然、持之以恒的劳作。一边是战天斗地的勇气,一边是优雅的生活。”
四川人既有着辣椒般的冲劲儿和火爆脾气,又能够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般的豁达。也正是这份性格里的平衡之道,让他们对生活多了许多包容和幽默。
下次再听到“逗猫惹狗”、“巴适得板”、“白不扯扯”、“瞌睡迷西”,是不是觉得四川人除了搞笑和卖萌之外,又多了几分大智慧?
[1]文超. 四川人的“双面性格”,浓缩在了这两个字里面. [EB/OL].2019-01-02
[2]这13个四川方言成语你能看懂几个?. [EB/OL].2016-09-18
[3]王文虎 张一舟 周家筠.四川方言词典[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