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十大特点:美的历程
美的十大特点:美的历程一种是“美在关系”思想,狄德罗认为,“组成美的,就是关系”,“我说一个存在物,由于我们注意它的关系而美,我并不是说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过去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说那里的实在关系(即客观关系)”。他所谓的关系,主要包括事物的内在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人的关系三类。一种是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得到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他说:“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美与真却是有分别的……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还有一种是的“美是生活”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
于是后来,“美”到底是什么,一直困扰着许多人,以至于两千多年来,无数哲学家和美学家为了揭开这个千古谜题,前仆后继。就对“美的定义”发展简史来说,他们的研究成果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孔子基于仁政理念提出的“尽善尽美”思想,即认为美是对美的形式的最高评价,“善”是对符合一定道德观念的内容的最高评价,人们认识事物的美丑,不光要注意形式美不美,还要注意内容美不美,要求美与善有机结合起来。
一种是代表客观唯心哲学的庄子的“道至美至乐”思想。庄子把道视为美的最高境界,认为“夫得见,至美至乐”——人得了道,便知道什么是美,得到最大的享受。
一种是柏拉图的“美是理念”思想,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理念的美先于具体事物的美,是具体事物美的根源,是不依赖于具体美的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真实存在。他把美分为美的本身(美的理念)和美的事物两个方面,后者由前者决定,基本上与庄子的思想一致;一种是亚里士多德的“美的整一”思想,他主张从美的事物的物质属性与外在形式特征去解释美的本质,提出了“美的整一”思想。
一种是“美在关系”思想,狄德罗认为,“组成美的,就是关系”,“我说一个存在物,由于我们注意它的关系而美,我并不是说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过去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说那里的实在关系(即客观关系)”。他所谓的关系,主要包括事物的内在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人的关系三类。
一种是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得到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他说:“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美与真却是有分别的……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还有一种是的“美是生活”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