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五大院士论坛,136位院士抱团入川

五大院士论坛,136位院士抱团入川院士,是人才中的人才,专家里的专家,在科技成果转换、培养创新人才、服务重大决策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困局中破题,四川下出一招“狠棋”:广纳天下英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于四川而言,挑战与机遇交织。眼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进入关键时期。今年以来,党中央更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赋予其“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明确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成渝地区从“战略后方”变为“发展前沿”。各类利好政策叠加的背后,四川面对的战略引领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近年来,四川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发展中存在哪些“卡脖子”的问题?如何巧妙化解?在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四川有着脑力“扩容”和科技“加持”的急切

9月18日上午,“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开幕。这场名字稍显平实的活动,给出的数字却“很燃很给力”——136位两院院士亲临四川,25个院士牵头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人才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五大院士论坛,136位院士抱团入川(1)

136位院士齐聚一堂是个什么概念?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81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908位,共计1726位院士,本次来川院士占到了我国院士总数的近8%。

这样的规模,在省级活动中屈指可数,在国家级活动中也非常罕见。

一次性邀请这么多院士,四川意欲何为?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

于四川而言,挑战与机遇交织。眼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进入关键时期。今年以来,党中央更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赋予其“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明确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成渝地区从“战略后方”变为“发展前沿”。各类利好政策叠加的背后,四川面对的战略引领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

近年来,四川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发展中存在哪些“卡脖子”的问题?如何巧妙化解?在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四川有着脑力“扩容”和科技“加持”的急切需求。

困局中破题,四川下出一招“狠棋”:广纳天下英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院士,是人才中的人才,专家里的专家,在科技成果转换、培养创新人才、服务重大决策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与院士合作在四川算不上新鲜事。

从2011年四川首批院士工作站成立,到今年5月四川首批10个院士(专家)产业园出炉,院士的“金字招牌”已成为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优势产业和特色园区聚集、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和智力引擎的重要阵地。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

目前,四川院士工作站也已覆盖21市(州),获得发明专利6466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1230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2396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489项。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328项,带动建站单位实现产值2322.31亿元。

五大院士论坛,136位院士抱团入川(2)

大力发展尖端人才战略,四川走向何方?

开幕式之前,院士们已提前深入部分市周考察参观。明日,院士们又将启程前往四川各地。一场开幕式、5场专题论坛、10多个市周实地考察……9月17日到20日4天的时间里,院士们行程安排满满,脚步不停。

在省公路设计院,郑皆连院士深入分析四川交通建设瓶颈,开出破解难题的“新处方”。

在秦巴山区的农特产加工企业,韩杰才院士建议依靠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在宜宾三江新区,翟婉明院士提出轨道交通产学研一体化研究院的打造建议,着力助推当地人才、教育、创新与产业5条“链”深度融合。

心怀热忱,站位高远。院士们的身影,第一次如此密集的出现在四川的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科研一线。他们为四川发展不遗余力的问诊把脉、出谋划策。

今天的开幕式现场,由31位院士牵头的25个项目集中签约,合作项目涉及金额97.361亿元,涵盖现代农业、新型材料、能源化工、交通工程、电子信息、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共10个创新产业领域。

从专业领域出发,院士们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重大战略部署以及重点行业产业发展,带项目、带团队、带成果到四川落地转化,提升四川核心竞争力,加快四川现代化体系建设,培育四川发展新动能。

从智力优势出发,院士们积极参建言献策,在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工程建设、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意见建议,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脑力”贡献。

为高质量发展招贤纳士,四川诚意何在?

开幕式现场,136位院士收到一份特殊的见面礼——“天府英才卡·院士卡”,这张小小的卡片是支持两院院士在川创新创业定制的专属服务卡。

五大院士论坛,136位院士抱团入川(3)

而这,只是四川吸引院士入川拳拳诚意的“冰山一角”。

今天,省委省政府重磅发布了《关于支持两院院士在川创新创业十条措施》,这十条措施涉及经费支持、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专项编制、荣誉激励、安居医疗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可谓条条干货、诚意满满。

大手笔吸引院士来川发展,地处西部内陆的四川到底凭什么?不得不说,这次四川的“野心”有些大,抛出的橄榄枝也有格外多。

对院士,四川给出真金白银的支持。新引进院士给予每人200万元资助,对入选创新创业团队的给予每个200万元至500万元资助,对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可集成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对院士团队领衔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运行期内给予每年1000万元经费支持;对纳入国家规划布局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统筹分年度给予总额1亿元的经费支持。

对院士,四川给出最自由的科研氛围。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向在川院士团队倾斜;鼓励省外院士团队与我省单位合作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奖励,自主约定科研经费、科技奖励资金分配比例;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平台向院士团队开放。

对院士,四川给出最贴心的服务保障。向服务四川的院士发放“天府英才卡·院士卡”,提供金融、科研、安居、医疗、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10方面20项服务,为院士配偶在指定医院就医提供相关便利,院士子女及直系(外)孙子女可享受一次性选择公办学校政策;建好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鼓励各地建设“院士之家”“院士驿站”,为院士在川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显而易见,能给的和最好的,都毫无保留的放在这群“无价之脑”面前。折射出的,是四川求贤若渴、善待良才的姿态。渴望换回的,则是一张高质量的巴蜀发展蓝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