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数字科技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3.0助普惠金融上新台阶)

数字科技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3.0助普惠金融上新台阶)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探索供应链金融3.0近日,平安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胡跃飞在专访中指出,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银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国家战略,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切实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绿色金融等实体经济的发展。撰文:谭冰梅受访单位供图

数字科技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3.0助普惠金融上新台阶)(1)

平安银行推动“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一直致力于通过金融科技创新,释放供应链金融价值。

数字科技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3.0助普惠金融上新台阶)(2)

今年前6个月,平安银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逾七成。

数字科技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3.0助普惠金融上新台阶)(3)

在助力中小微及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平安银行不断深化全面数字化经营,有效提升数字普惠服务能力。

“稳住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就是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平安银行一直视小微金融业务为重中之重,并应用科技力量提供涵盖线上、线下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为稳定小微企业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贡献力量。”

近日,平安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胡跃飞在专访中指出,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银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国家战略,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切实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绿色金融等实体经济的发展。

撰文:谭冰梅

受访单位供图

探索供应链金融3.0

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从政策环境的角度看,现在是供应链金融最好的时代。”胡跃飞表示。

供应链金融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央和各地政府关注的热点,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继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文件,提出要增强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依托核心企业整合资源数据信息、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措并举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发展要求。

胡跃飞表示,首先,要顺应产业链日益精细的专业化分工趋势,加强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错位经营和协同配合。持牌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仓储及物流企业、平台科技公司应聚焦主业,立足于各自专业优势和市场定位,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建设,共同营造公平有序、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针对持牌金融机构,应发挥资金成本、风控经验、产品组合优势,为供应链提供结算、融资、财资管理、避险等系统化的综合解决方案,特别是要从不同行业、不同场景需求出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提升整条供应链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提升支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畅通和稳定上下游产业链条。

针对核心企业,承担着整合整条供应链的关键角色,对产业熟悉,对上下游企业有较强的话语权,应主动承担起“链主”的角色,致力于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规范和强化供应链管理,稳固供应链合作关系。

仓储及物流企业连接制造和消费,是供应链生态中最重要的外包主体,物流效率决定流通效率,物流成本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供应链管理成本的高低。“今天中国的物流效率已经今非昔比,未来要发挥货物运输、仓储、质物监管优势,深度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在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同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自身也能获得更多客户,实现双赢。”胡跃飞特别提到。

而平台科技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优势是创新动力和能力强,在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物流监管领域新的科技应用带来了效率和成本的改善。

胡跃飞表示:“‘独行快,众行远’,供应链金融二十余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协同赋能、开放共享才是促进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的成功之道。”

在谈到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时,胡跃飞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供应链金融进入全新的3.0阶段。在这个阶段,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基于物联网、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以更广泛的数据获取和集成能力,构建更开放、智能、实时的系统平台,模型化、自动化的业务模式不断在特定行业、特定场景中落地应用。

在胡跃飞看来,线上化和数字化是3.0阶段始终需要关注的两点趋势。

首先,线上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和前提,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在局部、单点取得突破,但很难形成广泛的规模效应,风险、运营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始终是难题。如何提升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水平?最重要的还是服务渠道及其功能的线上化。从最前端的线上开户,到业务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合同签署、抵质押登记、放款操作、还款、催收、预警等各个环节应该全覆盖。

另外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数字化。数据是构建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基础,所谓四流,最终呈现出来的也是数据,这些构成了主体信用、交易信用、债项评级的基础。但供应链金融真正往前迈进的关键,是打造数字信用。数字信用是比传统主体信用、交易信用更高阶,真正具备广度和深度的大数据风控。一是弱化对核心企业信用的绝对依赖,二是可以提升供应链融资效率。

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并践行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平安银行从推出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1 N”供应链金融模式,到建立供应链金融品牌,再到启动“星云物联计划”,推动“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一直致力于通过金融科技创新,释放供应链金融价值。

截至今年6月末,“星云物联计划”已在智慧车联、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基建、智慧物流六大产业领域落地20多个创新项目,服务客户超18000户,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超1250万台。自“星云物联计划”落地以来,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累计超4600亿元。

优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做到“真普惠、真小微、真信用”

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着力打造供应链金融3.0的同时,零售业务同样以“普惠于民”的理念助力发展、服务民生,推动“真普惠、真小微、真信用”落地,让更多小微普惠主体获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两增两控”全面达成,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户数达96万户,居对标股份制银行第二。普惠小微贷款户均金额仅为40万元左右,其中处于产业链最底端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占绝对主体,贷款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客户占比超过80%,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客户占比近90%。此外,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信用类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069.85亿元,本年信用贷款发放占比35.9%。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细小的细胞,具有面积广、数量多的特点,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面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复杂形势,小微企业面临经营难题,更需要银行利用金融活水进行精准灌溉。

为全力支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方面,平安银行同样做了全方位的服务升级。该行将“新微贷”业务的部分线下流程线上化,即使客户隔离在家也能保证融资服务不中断,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资金问题。

“我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客户数量、新发放信用类普惠小微贷款占比等关键指标,都长期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胡跃飞称,该行“真普惠、真小微、真信用”绝不是一句空洞的理念口号,而是落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具体行动准则。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在保持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坚定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责任,扎实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在助力中小微及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该行不断深化全面数字化经营,有效提升数字普惠服务能力。通过运用AI、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先科技,深入供应链场景和生态,推动小微专属产品“新微贷”实现数字化升级,持续优化“新一贷”“宅抵贷”“抵押E贷”等普惠产品,有效缓解相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今年前6个月,平安银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数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数70%以上;截至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年末增长8.7%,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74%;该行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上半年累计发放额1987.43亿元,同比增长10%,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

链接

今年上半年绿色金融业务

余额超1520亿元

2020年,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绿色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绿色金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绿色金融领域,平安银行成绩斐然。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余额1520.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73%;平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985.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6%,绿色金融业务实现弯道超车。

胡跃飞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双碳”目标开启了绿色转型发展新时代,对个人提出了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新要求,也为绿色金融支持居民碳减排带来了新机遇。平安银行与国家同向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坚持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将绿色金融作为一项产业长期发展。

以三澳核电项目为例,该项目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点能源项目。该项目6台机组全部商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52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6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多万吨,相当于造林11.8万公顷,将为区域内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供给。胡跃飞介绍,该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但平安银行通过总分联动机制快速反应,最终为该项目提供了乡村振兴专项贷款,并给予30年期的长期项目贷款支持。

“平安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始终坚持兼顾创新与稳健的长期发展理念。”胡跃飞称,该行将绿色发展理念整合融入业务全流程,并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层面作为产业长期发展。

该行坚持以绿色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经营导向,明确提出打造绿色银行发展目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治理结构,在总行成立由行长挂帅的绿色金融办公室,健全绿色金融发展管理体系,形成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统筹领导、绿色金融事业部牵头协调、总行各部门共同参与、各分支行落地推进、全行员工共同参与的绿色金融管理架构和工作格局。该行积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重大项目,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打造绿色金融品牌。2021年该行绿色金融业务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弯道超车。

同时,该行积极探索新模式,打造绿色金融创新“平安样本”。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该行积极构建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用卡、绿色理财等在内的产品体系,并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创新业务组合和策略打法,为企业提供精准全面的绿色金融服务,在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探索环境友好发展新模式。

此外,该行积极践行转型发展理念,丰富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该行对钢铁、建材、发电、石化、造纸五大高碳行业信贷业务的碳排放开展核算,同时对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开展气候风险量化分析,研究分析气候风险对该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引导业务单位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降低整体信用风险,促进资产结构绿色转型。

除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外,该行还坚持低碳环保从我做起,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企业文化建设,将绿色运营贯穿于全行各业务条线,持续推进业务无纸化、电子化、智能化工作,从推行绿色办公、打造绿色网点、开展常态化绿色公益宣传等维度,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绿色银行”,以实际行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为全国碳市场交易首批入围的资金结算银行,平安银行先后获得2021碳中和年度峰会“碳中和先锋奖”、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优秀奖、绿色金融先锋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近日,平安银行在国际投资界权威杂志《机构投资者》“2022年度亚洲区最佳管理团队”评选中荣获亚洲区“最佳ESG”大奖,说明资本市场对平安银行在包括环境气候管理在内的ESG表现的高度认可。

胡跃飞表示,未来该行将继续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充分发挥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综合金融、科技赋能两大优势,积极参与、推动、引领绿色金融服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用金融活水浇灌绿色发展,为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数说十年

●今年前6个月,平安银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达70%以上;截至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年末增长8.7%,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74%;该行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不含票据融资的小微企业贷款(下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上半年累计发放额1987.43亿元,同比增长10%,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截至上半年末,平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96万户,贷款余额4273.23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1.8%,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2022年6月末,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7%,高于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增幅11.4个百分点。

●减费让利方面,今年年初以来平安银行针对一般贷款FTP降幅达40BP—50BP,并叠加落实对小微贷款的差异化FTP优惠措施,优惠后普惠小微贷款FTP优惠幅度达100BP—110BP。

●自2021年四季度起该行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支付结算手续费降费政策,至2022年6月末,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支付结算手续费累计降费规模达9393.68万元,较5月底增长11.6%;自主降费项目累计降费规模达2874.9万元,较5月底增长13.9%;累计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达69.2万户,较5月底增长15.2万户,积极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