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喝水被噎死:又一孩子被噎身亡
孩子喝水被噎死:又一孩子被噎身亡如果,老师急忙赶到时,能够立马对孩子施以急救,或许生命尚有转机。如果,在孩子大声咳嗽、用手指抠喉咙的两分钟内,老师能够及时赶到……可惜,直到3分钟后,老师才闻声赶来,将小男孩紧急送往医院。遗憾的是,孩子终究没能抢救过来。当男孩的妈妈查看监控画面时,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被噎的3分钟之内,竟没有一名老师察觉,痛哭得几乎晕厥。从生龙活虎,到突发身亡,中间只用了不到5分钟。可原本,这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悲剧。
痛心!
前不久,在湖南益阳某幼儿园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一名4岁男童突然被食物噎住,不幸身亡……
事发当天,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吃饭,一名穿白色上衣的小男孩,一边吃东西一边和小伙伴玩闹。
忽然,小男孩紧紧捂住了嘴巴,开始不停地咳嗽,然后又用手指抠自己的喉咙,并且急得连连跺脚。
可惜,直到3分钟后,老师才闻声赶来,将小男孩紧急送往医院。遗憾的是,孩子终究没能抢救过来。
当男孩的妈妈查看监控画面时,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被噎的3分钟之内,竟没有一名老师察觉,痛哭得几乎晕厥。
从生龙活虎,到突发身亡,中间只用了不到5分钟。可原本,这是一起可以避免的悲剧。
如果,在孩子大声咳嗽、用手指抠喉咙的两分钟内,老师能够及时赶到……
如果,老师急忙赶到时,能够立马对孩子施以急救,或许生命尚有转机。
1.孩子留给你的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
而能将孩子从死神手里快速拽回的救命方法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是针对气道异物梗塞最为简单易学的急救方法。
据不完全推测,海姆立克急救法已经救了100万人。
2.海姆立克急救法再忙也要学
电影《人在囧途》里,一位老太太被枣核卡住了喉咙,危在旦夕之际,王宝强立马从背后环抱起被老太太,快速、冲击性地向上方挤压其腹部,直到气管的枣核被气流冲出,飞向徐峥手中的平板锅底。
王宝强用的就是这种简易救命术“海姆立克急救法”。
在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之前,我们要先教会孩子学会无声的求救——choking sign
在国外的幼儿园,老师会教给孩子们,出现气道异物堵塞时,要做出这个 choking sign 的动作,意思就是:“我被异物卡住了,快来救救我!”
对孩子来说,准确传达出求救信号,生的希望就会大很多。
但是,比“无声的求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一旦吃东西时被噎,要立即去找离自己最近的大人求救!或者摔打东西,引起周边人注意。
choking sign(图片来自网络)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怎么操作呢?
针对1岁以下的婴儿:
1.抱起宝宝,将宝宝的脸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的膝盖上,用手支撑宝宝头部及颈部,头略低于胸部。
2.用另一只手掌掌根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之间5次,再将宝宝翻正,在宝宝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3.循环往复,直至婴儿可以呼吸、咳嗽、哭泣。
注意:不要将宝宝双脚抓起倒挂,不仅无法排出异物,还有可能造成颈椎受伤。
针对1岁以上的孩子:
1.站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宝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
3.持续几次挤压,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注意:如果成人发生气管异物,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作为孩子的守护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面对异物卡喉,必须掌握能快速救命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才能避免不幸的发生,挽救孩子的宝贵生命!
3.别让一时疏忽要了孩子的命
为人父母,不仅要学会基本的急救方法,更要成为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保护伞。在照顾孩子时,要做到认真负责,而负责二字,说起了轻松,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现实中有太多儿童意外事故,都是因父母失职所致。
90秒,能发生多少事?
半个朋友圈还没刷完呢,能有什么事?
可你知道吗?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要了孩子的命!
一位妈妈带着俩娃到婴幼儿游泳馆游泳,期间店员因事外出。兄妹两个在泳池里快乐地游泳,而妈妈则专心地低头玩手机。
忽然,小女孩不小心从救生圈翻落,一头栽进水里。
看着妹妹不停地扑腾,哥哥试图用游泳圈救起妹妹,可惜没能成功。
哥哥转而向妈妈求救,他先是呼喊妈妈,见妈妈没反应,就拼命游到妈妈身边,去拉妈妈衣角,却被妈妈头也不抬地甩开了!
就这样,一秒、两秒、三秒……90秒过去了,等妈妈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一时的疏忽,可能就会酿成终生的遗憾,而这样的案例却远不止一例:
○ 湖北孝感一3岁男童从广场3楼坠落至负一楼,当场死亡。而他的父母和姐姐正在不远处的按摩椅处休息。
○ 老人带着孙女去商场,看到玻璃门摇晃,老人催促孙女快点走,谁知,就在老人回头的那一刻……
○ 一位年轻妈妈转身买东西的间隙,一时疏忽没看好儿童车,车子顺坡滑下……
我们总是怕孩子饿着、冷着、受委屈,怕他们生病时遭罪,怕他们外出时受伤,
殊不知,父母的大意,才是孩子安全的最大隐患。
正如电影《不可思异》中所说:“为人父母,一分钟没看好孩子,那都是我的责任”。
儿童安全无小事,生活中处处都有隐藏的危机。养儿不易,孩子成长的路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粗心大意。
与其事后捶胸顿足,不如平时对孩子多加关注。要知道,预防,才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科学家庭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