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示弱是一种智慧:懂得示弱是一种智慧
适时示弱是一种智慧:懂得示弱是一种智慧有一句话说:“逞强是弱者的伪装,示弱是强者的智慧。”1,示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智慧生活里,我们习惯的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占上风。但其实,那些懂得示弱的人,往往会走得更远。所以说,有一种智慧,叫示弱。
做人,唯有懂得适时变通,才能更好立于凡尘。
如果说,一个人,抬头激昂的活着,是一种不畏艰难的勇气;那么低头微笑的态度,则是一种洞察世情的智慧。
《道德经》中有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意思是说事物若表现得过于刚强,则必走向衰朽,懂得适度示弱反而是上策。
生活里,我们习惯的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占上风。
但其实,那些懂得示弱的人,往往会走得更远。
所以说,有一种智慧,叫示弱。
1,示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智慧
有一句话说:“逞强是弱者的伪装,示弱是强者的智慧。”
听过这样一则寓言:
南风和北风,是一对冤家。每次见面总要争吵,说自己最厉害。
这一天,它们又凑到了一块,俩人约定: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吹掉,谁就厉害。
只见北风气势汹汹地冲过去,对着行人一顿猛吹,刹那间天地寒风刺骨,行人们把衣服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则微微一笑,走上前去徐徐吹起,顿时天空风和日丽,行人们都觉得春意暖暖,便开始解开纽扣,脱掉大衣。
最终,南风用它的温柔,赢得了胜利。而想借着强势达到目的的北风,结果却背道而驰。
事实上,真正懂得示弱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只有你放下逞强,坦诚面对自己,才能相逢真实。
也只有你合理示弱和保有底线,才能换来别人的珍惜与尊重。
当一个人真的有能力时,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
不是所有事情都要以强为法则,有时候弱也是一种方法。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老虎在路上遇到一只疯狗,对它吠叫。
面对疯狗的挑衅,老虎不理它,而是绕道走开。
对此,另一只小动物问老虎:你不是百兽之王吗?为什么还怕疯狗?
老虎回答说:即使我赢了它,它也会让我看起来很光彩吗?
既然赢了也不光彩,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和它打交道呢!如果你再咬一口,那就不值得了!
这种示弱,不是认输,而是一种格局,示弱是成熟的小麦会弯腰的智慧。
2,示弱不是认输,而是一种格局
示弱,是一种聪明的退让。是权宜变通之计。
示弱并非软弱,讨好,而是更能把握全局,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最后把事情的发展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形势。
聪明的人,不争一时之利,也不贪一时之益,他们所能看到的往往都是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
聪明人总能凭借示弱的智慧纵横捭阖,示弱是一种格局。
示弱,是一种格局。懂得示弱的人,眼里有更广阔的天地,不会囿于眼前的荣辱得失,鸡毛蒜皮。
康熙在年满14岁时就举行了亲政大典,可亲政后的他并没有实权,大权仍被鳌拜独揽。
彼时,鳌拜要杀顾命大臣苏克萨哈,康熙不准。
但鳌拜并没有听从康熙旨意,不但绞杀了苏克萨哈,同时还诛杀了他的家人。
自此后,康熙暗暗下了要除掉欺君擅权鳌拜的决心,可他深知鳌拜势力的广阔与强大,知道自己不能强来。
康熙便采取了示弱的迂回之术。
他首先闭口不提苏克萨哈一事,然后又给鳌拜封号,还给鳌拜的儿子加官晋爵。
鳌拜心中暗自得意:康熙到底是个小孩,一厉害就软了下来。
康熙一方面故作软弱无能,稳住鳌拜。
另一方面挑选了十几个机灵的小太监在宫内舞刀弄棒,练习角力摔跤,康熙自己也加入队伍与小太监们取乐。
他的这些看似软弱的做法,迷惑了鳌拜和他的党羽们,以为小皇帝在变着法子闹着玩儿。
后来,待小太监们技艺纯熟时,康熙抓住机会,将鳌拜捆了个结结实实。
做人做事应如水,遇石而绕,遇洼则聚,遇崖成瀑,不怕路途变化与艰难,才能最终汇流成海。
示弱,并非是真的懦弱,而是强者具备的一种迂回智慧。
3,人可以示弱,但不可以软弱
人可以示弱,但不可以软弱。示弱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的好策略。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在与吴国交战中大败。勾践被俘,假装投降,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
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晚上睡在柴薪上,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最终励精图治,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人生最难得的不是逞强,而是示弱。
韩信有胯下之辱,然后能领兵百万,横扫齐楚;汉朝有和亲之耻,然后能深入大漠,追亡逐北。
做人不能没骨气,但做事不能仰着头。
低下头,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认清自己,寻求升华之道。
懂得低头的人,才会有机会抬头。
一个人在实力处于弱势时,既不能锋芒太露,也要学会潜伏蓄力,才能最终赢得转机。
三国时期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青梅成熟时节,曹操邀刘备饮梅子酒,席间评论谁是天下英雄。
刘备故作低调,说了一连串的人,都曹操一一否决。
最后曹操说道:“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听到这句话,刘备吓坏了,手里的筷子都掉落在地。
恰逢屋外电闪雷鸣,刘备说被雷声吓到了,才化解了尴尬,解除了曹操对自己的怀疑。
在鲁肃多次向刘备讨要荆州时,刘备也是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甚至不顾形象,像妇人般痛哭流涕,惹得鲁肃动了恻隐之心,最终才迎来了转机。
刘备就是在一次次的示弱中,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最终才能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古往今来,示弱者常有真英雄。
因为面对压力不低头、不屈服、刚正不阿或许是有个性的表现,可懂得适时适度示弱,才是另一种聪明的选择。
示弱,不是无能的表现,是权宜变通之计;示弱,更不是妥协,而是韬光养晦,寻找再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