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关系:自律和他律2

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关系:自律和他律2——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评论留言!让我们一起在图文中内省于心,外察世界,感受生活,升华自我!首先,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表现为对社会规则他律性的认同。认同意味着主体既认识了社会规则的他律性,又自觉地认同、服膺这种他律性的约束。自律的人把这种外在的规则看成自身的内在规则,把他律的约束等同于自律的约束,把社会的客观要求等同于自身的需要。主体不是把规则视为异己、消极的东西,也不是视为负担、枷锁,而是对其高度认同、敬畏敬仰,并以能够按照这样的准则来行动而获得一种崇高的体验。其次,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体现为主体自己为自己“立法”。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国家的立法,而是主体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变为心中的行为准则,将被动的“我必须如此行为”转变为自觉的“我立意如此行为”,把服从变为主动。也就是说,人的自律的意志不受外在环境的约束,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驱使,而是根据自己的良心行动。

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关系:自律和他律2(1)

人们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分为两种形式,即基于他律的遵守和基于自律的遵守。

上一篇我们重点讨论了“他律”的问题,今天我们接着谈谈“自律”与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的问题。

人们遵守规则要遵循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规律。停留在他律阶段的社会规则,无论人们怎样遵循,它终究是一种外在于主体的“异已”力量。一旦外在约束力消失,人们就倾向于无视、逃避甚至破坏规则。只有将外在规范内化为内心准则,才能进人自律阶段。许从儿童的规则意识来看,第一,在他律阶段,儿童对规则的认识是肤浅的,在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中,他的思想认识逐渐深刻起来。第二,在他律阶段,儿童般只能简单地根据某种客观后果来判断善恶是非,在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学会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中来判断善恶是非。第三,在他律阶段,儿童的规则意识主要受制于外在的权威(父母、师长等) 在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中,这种外在的权威逐渐转换为儿童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开始有意识地服从自己。

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主体自身的行为动因由原来的外在约束转换为内在约束,由原来的外在导向转换为内在导向,也就是主体自己的意志约束。所谓自律,就是指人们自觉地依照社会规则,自我对照、自我践行、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首先,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表现为对社会规则他律性的认同。认同意味着主体既认识了社会规则的他律性,又自觉地认同、服膺这种他律性的约束。自律的人把这种外在的规则看成自身的内在规则,把他律的约束等同于自律的约束,把社会的客观要求等同于自身的需要。主体不是把规则视为异己、消极的东西,也不是视为负担、枷锁,而是对其高度认同、敬畏敬仰,并以能够按照这样的准则来行动而获得一种崇高的体验。其次,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体现为主体自己为自己“立法”。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国家的立法,而是主体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变为心中的行为准则,将被动的“我必须如此行为”转变为自觉的“我立意如此行为”,把服从变为主动。也就是说,人的自律的意志不受外在环境的约束,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驱使,而是根据自己的良心行动。意志的自律,就是个人的行为准则,既完全是由自己来制定的,又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这些准则的敬畏。主体不但从静态上敬畏、服从社会规则的他律性,而且还从动态上自己给自己制定具体的行为准则。

良心是社会规范自律性的最集中的表现形式。良心是社会的道德责任、义务,经过社会规则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过程,在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内心的行为法则)的形式沉淀下来的人的道德自制能力。

2021年4月29日

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关系:自律和他律2(2)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评论留言!让我们一起在图文中内省于心,外察世界,感受生活,升华自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