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心气(心叶何谓阳刚之气)
如何看待心气(心叶何谓阳刚之气)心叶:宋儒讲整个宇宙来自于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之时,称为“无极”或者“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观察者网:能具体谈谈吗?宋儒在宇宙论的描述中常援引“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周易·说卦》),来描述阴阳刚柔相关的问题。这二者是“气”“质”层面的含义,与两性有关,但又在万物化成之前,刻板地将“阳刚”归属于男性特质并不妥帖。简单地说,“阳刚”可以推及《周易》中“乾”德所讲的“自强不息”,而“强”所讲的不只是暴力之强,“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同样是强,而孔子说“君子居之”(《中庸·问强章》),强也好、阳刚也好,于人而言,强调的其实是一种“健旺不折”的生命状态。 所以阳刚并不狭隘,只是一种表现,只要表现的情境得当就是好的。
导读:近日,一名政协委员《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突然引发社会对于“阳刚”“女性化”“性别歧视”等议题的热议。然而舆论对“阴”“阳”“刚”“柔”几个词的讨论中,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荷尔蒙向的性别特征上,对于“阴阳”“刚柔”的本意,却鲜有提及。 忽略本源含义、单凭一般性印象并以此为基础观察和探讨社会问题,不仅可能导致问题本质被忽视,还可能将原本有建设性意义的探讨推向混沌深渊。破解混沌,首先需要正本清源。 观察者网为此特别采访了一位对国学颇有研究的观友,谈一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何谓真正的“阳刚”。
【采访/观察者网 白紫文】
观察者网:中国传统文化上,究竟是如何诠释“阳刚之气”的?
心叶:现在世俗语义下的阳刚之气,确实是和男性特征比较贴近。但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阳”和“刚”其实都是宇宙论相关的命题。
宋儒在宇宙论的描述中常援引“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周易·说卦》),来描述阴阳刚柔相关的问题。这二者是“气”“质”层面的含义,与两性有关,但又在万物化成之前,刻板地将“阳刚”归属于男性特质并不妥帖。
简单地说,“阳刚”可以推及《周易》中“乾”德所讲的“自强不息”,而“强”所讲的不只是暴力之强,“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同样是强,而孔子说“君子居之”(《中庸·问强章》),强也好、阳刚也好,于人而言,强调的其实是一种“健旺不折”的生命状态。
所以阳刚并不狭隘,只是一种表现,只要表现的情境得当就是好的。
观察者网:能具体谈谈吗?
心叶:宋儒讲整个宇宙来自于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之时,称为“无极”或者“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周敦颐《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大概来讲,所谓“阳”是一个动态的东西,而“阴”看似静态,但事实上它是一个类似存续能量的过程。中医讲“阴虚”,就是指这个人透支了自己身体存续的能量,透支了自己的潜能。
一定程度上,按照物理的概念来理解的话,“阳”类似于动能,“阴”类似于势能,而“动极而静,静极复动”,表明“阴阳”其实是个流转的过程。
“阳刚之气”的这个“气”本身按传统儒家来讲,可以理解为物质构成的本原单位,并不复杂。
而“阳刚之气”的本源概念,来自古人所认为“天”这种表现形式,就是“乾”道。《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大家很熟悉的。
《周易》八卦图
宋儒讲“乾”道的时候,说“天”的表现形式叫做“健而无息”。
《程氏易传·乾传》
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
为什么如此?因为其所指的是“至刚至阳的物”(《朱子语类·卷六十八》》:盖天是个至刚至阳的物,自然如此运转不息)。于人而言,这种至阳至刚的表现就是此前所讲的“健旺不折”的生命状态,具体指遵循本心蓬勃向前、不因任何外物而改变,这个才是“阳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阳刚其实没有什么性别分别。
只不过在古代,因为社会的现实确实是以男性为主、女性为从,所以自然就以“阳刚”来要求男性,男性为“主”,女性则为“从”,所以就以“阴柔”一方面来要求女性。
但是我们的社会演进到今天这个地步,社会分工对于女性和男性的要求已经没有太多分别。
观察者网:也就是说,女性也可以有“阳刚之气”。
心叶:“阳刚之气”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雄性特征,你能说“健而无息”只有男性拥有、女性没有吗?刚才也讲了“自强不息”,这个“强”是什么?
《中庸》里有一篇“子路问强”,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说北方之强叫做,“衽金革死而不厌”,像战场上那样“强者居之”这般的强,就是勇武好斗的人能够做到。
但孔子是否嘉许这样的“强”呢?在儒家看来以宽柔之道教化众人,即便横逆加身也不逞私报复,才是“君子居之”的“强”。因此,该篇后面讲道:“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与大家和睦,但是不屈从于流俗,这是“强”的表现;执中守正,不偏倚某一方,这也是“强”;世道安顺太平的话,你不改易原有的志向,这也是“强”;国家如果无道的话,你至死坚守自身的德行,这也是“强”——这些都是古人所嘉许的“阳刚”的表现。
《中庸·问强章》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里谈的就是不论男性女性,而是作为一个参与到社会当中的人,怎样做算是“强”的状态。这个“强”本身就是阳刚之气这个“乾”德在世间的显现。
所以,这些和雄性特征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好像也没什么。
谈完“阳刚”,再谈下“阴柔”。
《周易》里的“坤”卦辞是怎么讲的?“乾”卦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坤”在卦象上是6个阴爻(yao,二声),是全阴的卦象,但是厚德载物、直方大,跟我们一般认为的女性特征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在这个层面上,也是没有的。
只不过是按照古代社会的要求,女性是“柔顺处下”,但是从厚德载物的意义上讲,并非“阴”的一方必须是女性。而且古人谈“阴阳”“刚柔”的时候,涉及不同的社会关系,“阴阳”关系也不同:可能在家庭关系当中,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在君臣关系中,君即为阳,臣即为阴。不同情境之下,有阳就会有阴,不可能大家都是主、或者都是从的状态。
而所谓的“乾”德,也就是“天”德、阳刚,它之所以能够专“主”、呈现一个强势的状态,正是因为它顺从于“道”(“道”可理解为道理、正道、正义),所以它才能“主”,而非在旁边顺从。
现在我们来谈阳刚之气、谈教育问题,体魄锻炼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毕竟照西方的讲法,所谓“孱弱的身体不可能承载高贵的灵魂”。中国人认可这一点,但在此之上更讲求的则是“以志率气”,要用“志”来统领自己的“气”,“气”可以理解为物质层面的身体。
观察者网:是指一个人可以身体羸弱,但依旧可以志向高远吗?
心叶:这个与身体先天的强健和羸弱无关,真正的强大是需要用“志”来统御住自己的身体,以志率气,弱可以强。
像儒家《孟子》讲养生,谈“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公孙丑上· 养气章》)。其实没有别的,就是四个字“庄敬日强”。
《礼记•表记》
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我内心庄敬,那么我的身体自然会一天一天的强健。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文天祥,文天祥被囚禁在元大都三年,囚禁之处是个晴天无风、下雨积水的坑室,鼠蚁穿行环境恶劣,但只要提着一身正气,身体依旧可以保持强健。
文天祥《正气歌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汗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还,腥臊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余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无恙,是殆有养致然。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
这就是“以志率气”。所以,要想提倡养“阳刚之气”,可以多看看我们的先贤是怎样生活的,多讲讲古时的各种忠烈事迹,会很有裨益。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
所以,概念的本源上,“阳刚”不是属于男性或者女性荷尔蒙的东西。或许古代对男女的要求各有所偏,但那不过是当时社会的性别分工不同,现代社会既然打破了男女分工上的明显差异,那么也应该着重强调真正意味上的、非性别特征的阳刚之气。“健而无息”的生命状态,应该是所有人都具备的。
观察者网:西方比如好莱坞等影视作品中,很少有男性角色会以孱弱、“小鲜肉”的姿态呈现。这是西方推崇男性阳刚的体现么?
心叶:西方文化对于健美上的追求,其实可以追溯到古时候。从服饰的角度来看,西方的服饰不论男女,相对而言都更愿意突出人体本身的线条——服饰立体剪裁或许与此有所关联,而中国的服饰更多地是要把人体线条掩盖住。
从宗教角度来看,服饰的特征其实与“人欲”有关,你看西方的神职人员,不论是修女也好、神父也好,衣着也是宽袍大袖,也都是要掩盖住身体的线条,因为本身人体的曲线是可以引起人的相关欲望的。因此只能说,普遍来讲,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人欲”这个层面。
观察者网:总的来说,以什么方式、角度去提倡“阳刚之气”,还是很重要的。
心叶:以娱乐导向为主的社会环境过度宣扬“阴柔之美”,学校教育有所导正也是应该。但“阴柔”与“阳刚”现下的语义确实刻板了些。我们如果要做宣传的话,还是希望能够把“阳刚”的男性特征指向给拉回来,让“阳刚之气”回归其本来的意思。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