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常见的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焊接中的缺陷分析2)
焊接常见的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焊接中的缺陷分析2)9.1 产生原因9 咬边缺陷 使用带有收弧功能的电源,增加填充时间 快速起弧和熄弧几次 同时保持在焊丝在熔池里反烧。这将建立弧坑 将焊缝运行到工件的末端 然后在新的行驶方向上反方向并增加行驶速度或者采用引弧板形式
8. 收弧裂缝
8.1 产生原因
焊接收弧太突然。裂纹是由于凝固收缩引起的弧坑内的空隙开始的。
8.2解决措施
使用带有收弧功能的电源,增加填充时间
快速起弧和熄弧几次 同时保持在焊丝在熔池里反烧。这将建立弧坑
将焊缝运行到工件的末端 然后在新的行驶方向上反方向并增加行驶速度或者采用引弧板形式
9 咬边缺陷
9.1 产生原因
电弧电压过高;
电弧过长;
电极使用不当或电极角度不正确;
电极或焊丝与板厚不匹配,太大;
焊接速度太高;
9.2 解决措施
较低的电弧电压
减少弧长
在站立腿上应用30°至45°的电极角。焊缝轻轻尾随。
使用较小的直径电极。
降低焊接速度。
10 焊接气孔
10.1 产生原因
湿气,例如不正确储存的电极或通量,潮湿的屏蔽气体,或在水冷的焊炬上的泄漏;
板边的水分、铁锈、油脂或油漆;
不合适的保户气;
焊接在充满空气的小空隙上;
10.2 解决措施
使用新鲜的焊接材料,连接新的气瓶,检查焊炬是否有泄漏
干燥或清洁的板边
检查屏蔽气体类型和流量。清洁气体喷嘴。确保焊炬的角度不太小
增加焊接的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对接接头代替角焊或撘焊
11 夹渣缺陷
11.1 产生原因
焊接前的熔渣;
在焊道间的间隙;
焊缝凸面产生了渣点;
不当的焊道顺序;
11.2解决措施
增加焊接速度或电极角度
清理焊道,必要磨碎一些焊接飞溅
避免在焊道之间存在尖锐的角度或凹槽,提高电弧电压
调整焊道顺序,避免了尖锐的角
12 未焊透
12.1 产生原因
根部间隙太小;
电极的大小很大;
焊接速度太高;
电极的选择有误;
12.2 解决措施
调整装配间隙
使用合适焊丝/条,直径约为间隙宽度的电极
应用较低的移动速度。
调整
13. 焊瘤
13.1 产生原因
焊接速度太慢;
送丝速度太高(GMAW);
弧长太短(SMAW);
不适当的工作角和/或行走角;
不正确的工作角度通常会导致熔池在一个边重叠,并在另一边咬边缺陷
13.2 解决措施
降低电压或增加焊丝馈送速度(GMAW)
检查你的安培数(SMAW)
将工作角保持在45度角焊缝和90度V型破口
行走方向保持焊枪在0- 15º之间角度
CTWD可能太长;试着保持6-12mm的距离(GMAW)
调整弧长太短;
提高焊枪移动速度
14 焊缝凹陷
14.1 原因
不正确的机器设置;
不正确的送丝速度 (GMAW);
不适当的安培量 (SMAW);
不适当的焊接速度;
焊接道数不够;
14.2 解决措施
根据母材调整参数
减少安培 (SMAW)
增加送丝速度 (GMAW)
减少速度
保持行走角度0–15º
增加焊接层数
15 焊缝高凸
15.1 原因
不正确的机器设置;
不正确的送丝速度 (GMAW);
不适当的安培量 (SMAW);
不适当的焊接速度;
焊接道数过多;
15.2 解决措施
根据母材调整参数
增大安培 (SMAW)
减少送丝速度 (GMAW)
加大焊接速度
保持行走角度0–15º
减少焊接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