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入殓师8年接手了3000具尸体(三年处理1000具遗体)
95后女入殓师8年接手了3000具尸体(三年处理1000具遗体)回到家中,因为心情有点低落,陈韵秋就打开了电视,想看看节目放松心情,而电视正好播放着关于入殓师的内容。正常孩子看到这些尸体的画面都会觉得很害怕,可是陈韵秋却完全相反,她看得十分入迷。身边的朋友很多都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当医生,想当军人,想当老师等等,而陈韵秋却很迷茫,她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入殓师,大家只要听到这三个字立马就想躲开,有网友还说:“就算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干,万一惹上脏东西不得全家遭殃?”。令人如此厌恶的入殓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呢?95后陈韵秋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呢?1996年出生的陈韵秋,身高并不算高,可是长得十分漂亮,性格也开朗,上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和朋友聚在一起学习聊天,谈论对未来的规划。
文|小张
编辑|小张
一年处理近500具尸体,不能跟人握手,不能参加婚礼,不能抱新生的婴儿,更不能透露自己的职业。
一个95后的女孩陈韵秋,就是这个神秘职业的一员,每天为冰冷的尸体洗澡化妆,甚至还要将面目全非的尸体复原。因为这个选择,她与家里人翻脸,最后离家出走,这个职业就是入殓师。
入殓师,大家只要听到这三个字立马就想躲开,有网友还说:“就算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干,万一惹上脏东西不得全家遭殃?”。
令人如此厌恶的入殓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呢?95后陈韵秋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呢?
一个电视节目1996年出生的陈韵秋,身高并不算高,可是长得十分漂亮,性格也开朗,上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和朋友聚在一起学习聊天,谈论对未来的规划。
身边的朋友很多都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当医生,想当军人,想当老师等等,而陈韵秋却很迷茫,她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回到家中,因为心情有点低落,陈韵秋就打开了电视,想看看节目放松心情,而电视正好播放着关于入殓师的内容。正常孩子看到这些尸体的画面都会觉得很害怕,可是陈韵秋却完全相反,她看得十分入迷。
看着电视里那些入殓师为尸体梳妆打扮,修复原样,她心里出现了一种想法:这个职业好伟大,人生在到尽头的时候,就应该体面的离开,我要当入殓师!
有了这个想法,陈韵秋上了高中之后,就一直研究这方面的知识,看电影看电视,将工作的内容牢记在脑海里,查找有殡葬相关专业的学校。
离家出走她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跟父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可是父母却极力地反对。
反对的原因很简单,这是跟“死人”打交道的职业,在传统观念里,尸体是一种不好的东西,容易走霉运,甚至可能会惹上不好的东西,一个女孩子天天做这种事,不仅交不到朋友,甚至可能连亲戚都不受待见。
面对父母的反对,陈韵秋只说了一个字“不”,她觉得就是这种观念让普通人对这个职业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入殓师是一个又温柔又伟大的职业,她能将逝去的亲人最美好一面,永远留在大家的心中。
面对陈韵秋的拒绝,父母只好每天给她“洗脑”,喜欢医学类的,可以去做护士,没必要只盯着这个“晦气”的职业不放。为了让陈韵秋动摇,父母还找来了所有的亲戚,每天就往陈韵秋房间跑。
面对这种炮轰,陈韵秋也终于做出了决定——跑,既然家人不理解,那就自己走,她收拾了行李离开了家,躲到了成都姐姐的家里。姐姐听到了她的想法,起初也是想当说客,可是看到妹妹的坚持,她还是选择了支持。
就这样,陈韵秋顶着家里的压力,依然在高考志愿上,填报了北京社会管理干部学院的殡葬专业,因为专业冷门,所以她成功被录取。
她的“入殓师”生涯开始了。
初进职场看着容易,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电视上看似简单的操作,需要用很多专业知识来支撑,因为专业特殊,陈韵秋基本没什么朋友,这些她也是她的预想之中,她每天努力的学习,认真上课。
所幸,在这枯燥的大学四年里,她还是遇到了一个兴趣相同的知己刘三三,两人互相支持,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来到了杭州萧山的一家殡仪馆,正式开启了他们作为入殓师的人生。
初入行,殡仪馆给陈韵秋安排了一位师傅,每天带她学习工作的流程,熟悉工作的环境,一些丧礼上的仪式等等,因为还没有真正接触过比较难处理的死者,所以陈韵秋也非常有信心,这些简单的工作对她来说小菜一碟。
兴奋的她连自己都没想到会有一天,因为自信没有听从师傅劝告,导致她差点想退出这个行业。
陈韵秋像以往一样,清点好日常的工具以及用品交到师傅的手中,完成之后,师傅便让她可以先离开了,陈韵秋不乐意了,她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留下来帮忙,师傅还是劝阻,因为这次的逝者有点不同,怕初入门的陈韵秋没办法接受,一个不好,甚至直接就不想干了。
可是陈韵秋不肯,她执意留下,师傅也无可奈何,便带她一起进入了工作间。当另一个同事把遗体推出来时,一股强烈难闻的味道让陈韵秋直接脑袋空白。
这位逝者的遗体已经严重腐烂,面目全非,这种场面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当然没有影响,已经拿起工作开始工作。而对于陈韵秋来说,那可是相当惊悚的场面,原本还信心十足的她拿着工具的手已经抖得不行,双腿也发软。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师傅一直劝阻,她内心一直鼓励自己可是身体却很诚实,这个状态的她无法完成工作。对着逝者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道歉,然后就冲进了厕所狂吐起来。
吐完之后,陈韵秋也清醒了不少,她反思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入殓师,这种场面是必须要经历的,如果无法克服,还不如趁早回家找个厂。
第一次的成就感从小就倔强的她,当然不会接受自己还没开始就失败,她洗了把脸,拿起工具再度返回了工作室,就连师傅就惊呆了。
哪怕身体再不适,陈韵秋还是将工作尽全力完成,一笔一划地帮逝者修复,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等到工作完成时,陈韵秋看着逝者的样貌,顿时蹲在地上放肆大哭。
逝者的容貌恢复了当初,甚至比当初还要出彩,跟一开始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陈韵秋终于体会到了这个职业最大的成就感,也为自己刚刚的行为感到内疚,一旁的师傅看着她狼狈的样子,只能拍拍她的肩膀给予安慰。
跨过了最大的坎,陈韵秋也完成了蜕变,她再也不会因为恐惧而哭泣,工作也越来越熟练。
每天天刚亮,她便与同事一起搬运遗体,对遗体的身份进行核实,然后对遗体进行放松按摩,完成更衣,完成这些,就去准备化妆用的调色盘和画笔以及工作所需的消毒用品。
因为有规定,不能用手直接触碰遗体,不是怕脏上什么魂阿之类的迷信,而是遗体含有很多细菌,哪怕是逝者的家属也不能碰,所以每次工作前他们要穿上一系列的防护服。
准备工作做好,便开始为遗体改变妆容,先对面部进行清洁,按照家属的要求为男性逝者理发,剃须,或者为女性打上粉底,腮红等等。
最后便是对遗体表达敬意,道谢、道爱、道歉、道别。
感谢他们来到这个地方,用最用心的工作态度表达自己的爱意,给他们献上祝福,对即将下葬的他们进行最后的告别。
伟大的职业因为这个工作,与朋友交心谈话基本很少,所以对逝者对话便便成了陈韵秋的日常,“爷爷(奶奶),我要给你理发化妆了....”成了她的口头禅。
“这些并不是所谓会带来不幸的逝者,他们也是一个个生命,我们只是在帮助他们在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上,保有尊严”,这是陈韵秋成为一名优秀的入殓师后最大的感悟。
哪怕需要牺牲她很多的社交或者朋友,哪怕世人对这个职业有较深的误解,她依旧觉得不后悔。
网上有个段子,一个挤满了人的车上,入殓师总能有空位,因为只要他们打一个电话,简单说一下逝者的情况,旁边的人就会立马躲得远远的。虽然听起来很滑稽,可是入殓师心里并不好受,脱下工作服,他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陈韵秋也不例外,她从来不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或者是宴席,即使朋友说不介意她也会拒绝,因为她明白,即使朋友不看重,她的家人未必,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她不想因为自己的工作让朋友难堪。
而且陈韵秋还透露,自己的工资并没有外人所说的年薪百万,一个月也就五六千,所以很多人都会误会,甚至说一些难听的话。
温柔、感性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天天对着这些逝者,入殓师会不会心里出现扭曲,变得冷血?陈韵秋的故事就有答案,不会,不仅不会,反而会变得温柔以及感性。
陈韵秋工作了三年,处理过上千具遗体,让陈韵秋印象深刻的有几个故事,其中一个,是一个小女孩。
这个小女孩得了癌症还是晚期,在她还没去世前,她就给陈韵秋打过电话,询问关于入殓的事项,她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她想自己哪怕在最后一刻也能保持青春活力的样貌。
陈韵秋听完心里充满了遗憾和感动,遗憾的是小女孩所遭遇的不幸,感动的是小女孩的勇敢与坦然,没过几天,小女孩离开了人世。
她的父母尊重女儿的意愿,将遗体带到了陈韵秋面前,郑重地对她说“我们的女儿从小就爱美,所以拜托你们了”,说完,还将女儿最喜欢的指甲油颜色告诉了陈韵秋。
陈韵秋没有让他们失望,看着安静又美丽的女儿,她的母亲小心翼翼地抓着女儿的手,没有撕心裂肺的哭泣,只是想要用最好的面貌静静地跟女儿做最后的告别。
还有一个,就是三名因公殉职的警察。
2019年,这三名年轻的警察,因为一场交通意外当场身亡,因为车祸的冲击力很大,所以三名警察的遗体完全变形,还有部份出现残缺。
这三名逝者的家属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儿子身前可是人民英雄。陈韵秋当然理解家属的心情,便与同事立即开展遗体修复的工作。
将缺失的部位与照片比对,重新捏造,然后对身体上的破损进行修整,最后便是一系列的化妆换衣,大半天的工作让陈韵秋一伙相当疲惫,可是看到家属的反应,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逝者的父亲看着修复好的遗体,顿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这才是我儿子该有的样子,只不过他睡着了。”
亲人的离去原本就充满着悲伤,而入殓师就是让这些悲伤的家属带来一丝安慰,这也是陈韵秋能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
总结社会上有着很多职业都让人感觉吃力不讨好,医生,警察,消防员,这些工作又累又危险,稍有意外,生命都可能不保。
可是总要有人去做,疫情之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总有人为了你,负重前行”。他们也是人,他们也会害怕,可是这是他们的义务。
入殓师也是如此,这个职业如同医生、警察一样,值得大家的尊重,他们同样在做一些伟大的工作,难道你们希望每个逝去的人都不能拥有最美好的一面,不带遗憾的离去吗?
与“尸体”接触,真的那么可怕吗?不要再用一些传统的观念对他们产生抵触,他们并不会带来不幸,相反地,他们给家属带来的只有温柔和安慰。
人的一生必会经历死亡,包括你我,而入殓师的存在,就是站在这个人生的终点站,为每个逝者送行。
而家属们作为告别站的送行者,看着逝去的亲人最美好的一面,心里的悲伤的回忆也会被美好的回忆代替,永远刻在心里,死亡并不是人的终点,被遗忘才是。
网上有很多充满遗憾的家属分享过自己的感受:
“母亲走的时候只有55岁,还很年轻但脸已经变得毫无血色,一生那么爱美的她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样。她离世时,当时我只是帮她梳了梳头发,如果可以,多希望她也能画上淡妆,美丽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就像文中的陈韵秋,她哪怕面对多方面嫌弃的声音,她也依然选择努力下去,只因她想以温柔对待那些人生以遗憾收尾的逝者。
其实不光光只是入殓师,像法医,灵堂管理员,火化师等等,都是与“尸体”打交道,被很多人嫌弃的职业,可是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做,含冤而死的人谁替他们伸张正义,我们想念已故亲人时,去哪里“拜访”呢?
所以,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不要对他们产生抵触,会“晦气”的心理,他们都是一群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