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齐华数学优质课听课记录40篇:省教学能手曹芳玲

张齐华数学优质课听课记录40篇:省教学能手曹芳玲(二)有效的动手操作是思维的催生剂 有效的课堂互动不但能使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而且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线上教学变得更加灵活生动。面对冷冰冰的电脑手机,怎样进行课堂互动更有效呢?1.点名式互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以往的学习及课堂发言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类,每次语音发言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的在群内点名回答,这样既能调动起大部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补充式互动。继点名式互动后,其他学生可对点名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完善甚至质疑。3.小组式互动。即在进行关键问题的解决时让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语音研讨交流(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安排6-8人,组内有计时员、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员等),研讨结束后由汇报员直接语音分享到群里供其他小组学习研讨。由于时间及互动条件的限制,每节课的互动次数

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 曹芳玲

曹芳玲,女,一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小学数学课改先进个人,临渭区优秀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级获奖。现任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教导主任。

张齐华数学优质课听课记录40篇:省教学能手曹芳玲(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隔断了孩子们上学的道路。“停课不停学”由此诞生,一场“线上教学”拉开帷幕。不知不觉间,线上教学已经实践三周之久,老师们把课堂搬到空中,把教室架在网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谓收效甚好。但作为数学课,总感觉缺少以往课堂的那种“热闹”,少了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没了课堂上的抢答声、争辩声、质疑声,孩子们更多的只是被动的看视频听讲解,重视了学知识、会解题,忽略了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那么,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行尝试:

一、有效的课前预习启迪思维。

为了保护学生视力健康同时又保证学习效果,“时间短、内容实、方法精”成为目前线上教学的一大特点。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线上教学更关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课前自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方法的掌握。数学问题的难度,决定了学生思维的高度。所以,教师一定要深挖教材,结合所学内容围绕“主要问题”设计有层次性的自学单,开课前一天晚上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的进行预习,深度思考,带着收获步入第二天的课堂。那么以“问题为主”的自学单在设计时要注意:(一)问题必须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铺垫。(二)问题要做到少而准,精而深。(三)要注意问题的联系性及递进性。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不但知道本节课的知识“是什么”,更要思考“为什么”。

比如,在学习《折纸》一课时,就可以围绕这三个问题设计: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复习旧知,为新知的预习做好铺垫)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让学生知道“是什么”)3.为什么要将异分母分数加减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让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

二、灵活的课堂活动助推思维

(一)多样的课堂互动是思维的调色板

有效的课堂互动不但能使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而且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线上教学变得更加灵活生动。面对冷冰冰的电脑手机,怎样进行课堂互动更有效呢?1.点名式互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以往的学习及课堂发言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类,每次语音发言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的在群内点名回答,这样既能调动起大部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补充式互动。继点名式互动后,其他学生可对点名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完善甚至质疑。3.小组式互动。即在进行关键问题的解决时让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语音研讨交流(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安排6-8人,组内有计时员、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员等),研讨结束后由汇报员直接语音分享到群里供其他小组学习研讨。由于时间及互动条件的限制,每节课的互动次数不宜过多,小组式互动每节课最多一次,其他互动最多不超过五次。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二)有效的动手操作是思维的催生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对于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真正的进行操作感悟,不能用课件动画演示或者教师的口头陈述替代学生的操作。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就可留有十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观察、比较、感受等操作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家里的一些实物,动手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余数的产生。

三、多样的课后实践丰富思维

(一)让学生当小老师,通过讲题训练思维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中明确发现,只通过“听讲”获得的知识,留存率仅占到5% 而通过“教授给他人”获得的知识,留存率竟然达到了90%。孩子能讲清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所以,每天的线上答疑,就可以将以往的教师答疑变成学生线上答疑,将以往教师的习题讲解变成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习题。既“解放”了老师,又锻炼了学生。同时,也可利用每天下午半个小时空余时间,让孩子当小老师,将上午学到的数学内容或者错题向家长讲一讲。倾听中,家长可以像孩子一样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既可以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的兴趣与思维能力。

(二)科学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线上学习真正发生,需要经历感觉,思维,体验,感悟,反省,内化等环节,缺少思维探究和感悟体验,就不是真正的学习。所以,除了课前的思考预习,课中的探究,课后的实践应用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思维。

1. 针对课堂内容,在生活中实践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步入生活,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学完《认识方向》,除了让孩子现在家里认识方向,还可以让孩子走出家门,到小区内或者小区外的大路上去认识方向。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课后实践作业就可以设计成:让家里找长方体的实物,通过测量、观察、思考计算它的表面积。可以是洗衣机罩的大小,可以是自己房间所贴壁纸的面积,可以是挂试空调罩的大小等等,我想学生找到的“数学”肯定远不止我们想到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

2. 设计趣味数学实践活动。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把数学与美术有机结合,设计简单有趣的思维导图或者在家里玩拓扑游戏、24点游戏、做神秘的莫比乌斯带等等。低年级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扑克牌游戏(抽出两张牌相加减乘除,进行抢答比赛);玩购物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测量的活动;和孩子一起玩数豆子、大米、纸张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数学趣味活动,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思维敏捷性,助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充分课堂互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断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