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挤压模具的制造工序:专利与发明国内专利

挤压模具的制造工序:专利与发明国内专利1底座、2支撑柱、3工作台、4安装腔、5落料孔、6连通孔、7 支撑组件、71移动板、72滑槽、73支撑板、8传动组件、81隔板、82伺服电机、83双向螺纹杆、84套杆、85套筒、86推拉杆、87滑块、9换模组件、 91步进电机、92转杆、93圆盘、94模具孔图2模具结构俯视图工作台顶部设置与支撑组件活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包括安装腔腔内左侧壁固定连接的隔板,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隔板上方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安装腔内部并贯穿隔板且与安装腔腔内底壁转动连接的双向螺纹杆,安装腔腔内上下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贯穿隔板且位于双向螺纹杆右侧的套杆,双向螺纹杆外侧螺纹连接有一端与套杆滑动连接的套筒,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隔板上下两侧,两个套筒右侧均活动连接有呈交叉分布的推拉杆,两个推拉杆远离套筒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滑槽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的滑块。工作台内部设置有一端延伸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挤压铸造设备用快速换模装置,便于换模工作,且换模速度快,铸造效率高,解决了模具设备为单个使用,取模步骤繁琐影响换模的时间,也影响铸造效率的问题。

挤压铸造是一种既具有铸造特点,又类似模锻的新兴金属成形工艺。其将一定量的被铸金属液直接浇注入涂有润滑剂的型腔中,并持续施加机械静压力,利用金属铸造凝固成形时易流动和锻造技术使已凝固的硬壳产生塑性变形,使金属在压力下结晶凝固并强制消除因凝固收缩形成的缩孔缩松,以获得无铸造缺陷的挤压铸件。

挤压铸造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对模具进行更换,换模的时间会影响铸造效率,故而提出一种挤压铸造设备用快速换模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此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压铸造设备用快速换模装置,底座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左侧与右侧支撑柱顶板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工作台,工作台内部开设有右侧有落料孔的安装腔,中间以连通孔连接,以及一端延伸至连通孔内部的支撑组件,安装腔内上下两侧壁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左侧开设有滑槽,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连通孔内部的支撑板。

工作台顶部设置与支撑组件活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包括安装腔腔内左侧壁固定连接的隔板,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隔板上方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安装腔内部并贯穿隔板且与安装腔腔内底壁转动连接的双向螺纹杆,安装腔腔内上下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贯穿隔板且位于双向螺纹杆右侧的套杆,双向螺纹杆外侧螺纹连接有一端与套杆滑动连接的套筒,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隔板上下两侧,两个套筒右侧均活动连接有呈交叉分布的推拉杆,两个推拉杆远离套筒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滑槽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的滑块。

工作台内部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顶部的换模组件,包括工作台内部固定连接的位于落料孔右侧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工作台顶部的转杆,转杆外侧固定连接有与工作台顶部贴合的圆盘,圆盘内部开设有四个呈环形等距离分布的模具孔,模具孔的大小与落料孔相适配,左侧模具孔位于落料孔上方。

挤压模具的制造工序:专利与发明国内专利(1)

图1 模具结构示意图

挤压模具的制造工序:专利与发明国内专利(2)

图2模具结构俯视图

1底座、2支撑柱、3工作台、4安装腔、5落料孔、6连通孔、7 支撑组件、71移动板、72滑槽、73支撑板、8传动组件、81隔板、82伺服电机、83双向螺纹杆、84套杆、85套筒、86推拉杆、87滑块、9换模组件、 91步进电机、92转杆、93圆盘、94模具孔

免责声明:本文原创自专利局正式授权发表专利,仅供学术交流,数据和图片来源于所属专利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