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始建于一百六十多年前,曾被台山人视为当年出洋第一港,广东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正迎来蝶变重生的机遇。海口埠不仅仅是乡村的一个墟镇,更是当地先侨的移民通道。©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黃劍博采风追影"(微一信: Huang_Jumbo 或Jumboheritagelist )。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海口埠是南粤古驿道连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风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3080回:樯连四海音达中西,端芬出海口埠银信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黃劍博采风追影"(微一信: Huang_Jumbo 或Jumboheritagelist )。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

海口埠是南粤古驿道连接海上丝路的重要关键节点。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

海口埠不仅仅是乡村的一个墟镇,更是当地先侨的移民通道。

始建于一百六十多年前,曾被台山人视为当年出洋第一港,广东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正迎来蝶变重生的机遇。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5)

在一百多年前,大量江门华侨漂洋过海到美国等地谋生,其奋斗史和血泪史是江门市海洋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6)

在江门市区,清光绪以来,五邑华侨、归侨及本地殷商纷纷组成置业机构,在江门近郊购置成片土地,规划建设宅地卖给华侨建房,形成血缘性或地缘性的侨属聚居地。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7)

我阅读恩格嘶与马科思的资本论专著时,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正儿八经的法律其实是大城市的产物,荒郊野岭的乡野是没有成文的法律,比如美国偏远的农村,枪法好才能活命,地广人稀的地方被打劫了,你报警时,警车都要行驶十几个小时才能抵达案发现场。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8)

再看下台山和开平地区,为何修建了大量的碉楼堡垒?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在民国时期没有有效的法律,警察鞭长莫及(参阅【黃劍博采风追影】第3076回:谢维立四十年情史,连理树三千里山河),所以美国华侨回国之后,如何造福家乡?不可能学习美国那样给每个农民都配备一杆土枪吧?唯一的办法是修建碉楼,农民不主动攻击土匪,总可以防土匪吧?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9)

我在浮月村欣赏完碉楼,就看到石史也吃完早餐喝完茶了,如是他又驱车带我去了他认为我必须要拜访的一个地方,他说不去那里就等于没有来过广东。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0)

石史风驰电掣地载着我抵达了一个繁华的骑楼处,我当时还误以为是一个很大的镇,笔直的街道非常干净,荣阳阁和安平楼等二到三楼的骑楼非常有气势,石史在镇上的博物馆门口停车,我下车之后他到处找停车的地方,我走到十字路口,赫然看到一个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1)

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

台山海口埠:南粤驿道出海口纪念。

百年古埠台山海口埠。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2)

我现在才反应过来,那个石史把车开太快了,我居然一下子到了闻名遐迩的端芬镇,它隶属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位于台山市中西部,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东近斗山镇,南临广海镇,北与三合镇、冲蒌镇接壤,西与开平市东山镇毗邻,距台城约25千米。 区域面积300平方千米,端芬镇总人口约六万人,在深圳随便找一个居民小区的人口都比6万多了(看下桃源居或上下沙聚集了多少人)。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3)

端芬镇素有“华侨之乡”、“鱼米之乡”、“排球之乡”等美誊。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 端芬镇属新宁县。民国三年(1914年),新宁县改称台山县,属台山县。1987年,撤区建镇。 截至2020年6月,端芬镇下辖1个社区、16个行晸村。端芬镇位于台山市中西部,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东近斗山镇,南临广海镇,北与三合镇、冲蒌镇接壤,西与开平市东山镇毗邻,距台城约25千米。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4)

石史说有空可以带我去凤山公园,他说那个公园坐落凤山脚下,占地面积四十多亩,内建有中心广场、寿字牌坊、喷水池、湖心亭、观光亭、同心亭、河畔长廊、古石桥、"步步高"与"玉盘溢露"园林小景等设施和景点,公园正门前方,建有一座钢筋水泥桥,沟通南北;台海路旁,建有牌楼一座。。。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5)

“前段时间,这区域一直在抓紧时间施工,赶在元旦前后基本完成。现在,挂起灯笼的凤山公园特有年味,尤其是在消防车过来冲洗后,干净的地面,显得格外舒服。晚上的灯光效果很好,近期附近的大妈们晚饭后多数相约在中间的小广场上跳舞,居民们多了一个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台山民间有春节前大扫除的习俗,把自家屋里屋外清洁完后,大家会约时间出村场进行大清洁,在家的村民都很积极参与。”

当地还有一个凤凰峡漂流休闲度假区。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6)

那么银信是什么呢?是汇票还是明信片??为何现在消失了?

在广东台山我国邮晸端芬支局大堂一储户的模拟打电话场景中可以看出,以前每年中秋前在台山各家银行外汇办理点都会重复上演,海外台山人中秋节前给我国的亲戚朋友汇钱送祝福习以成俗,这些汇款犹如台山人的现代“银信”。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7)

民国时期华侨寄回来的银信中写清楚具体分配金额,也就是银信是信件与汇款的一种组合,非常神奇。

据我国邮晸端芬支局某局长李某竞铮透露,从农月七月底开始,前来办理外汇业务的储户明显增多,近日仅该办理网点平均每天柜台办理五六十笔,除个别人选择按当天汇率兑换成人民币直接存入银行之外,其他人会选择领取美元或人民币现金带走,也有的通过手机办理相关业务。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8)

“银信(侨批)”是清末民国时期粤语方言民众对在海外谋生的华侨华人寄给家人的家信和汇款凭证(或家信中夹有现金外币)的俗称。银信业是台山百年来的特色,2013年银信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 侧重于文献记录 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19)

如今,在端芬镇海口埠建有银信纪念地和银信博物馆。在海口埠主街上,仍能看到当年银号所留存的印记,吴发常老伯家附近的“萬元號”就是其中之一。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0)

“听老一辈讲,以前繁荣时期在这条主街上银号就有六家,每逢墟日到银号打听和领取银信的当地民众络绎不绝,尤其是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前半个月起,各银号门前更是人头攒动。”吴某发常老伯向参观银信博物馆的游客介绍。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1)

“我村早期移民到国外的妯娌,每逢中秋都会寄钱回来给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同村好友买月饼,钱虽不多,以前是每人30元或50元人民币,现在每人100元或200元,但这份心意、这份感情始终都在。其实,外出谋生也很艰苦,但她们依然坚持逢年过节寄钱回来。”台山人伍银笑老婆婆在谈到海外乡亲逢年过节给她寄钱时说。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2)

中秋节前的外汇涌入,促进了台山侨乡的节庆消费。台城及乡镇的酒店、饼家适时推出冬蓉、豆沙、莲蓉、五仁、椰蓉、锦肉等广式月饼供消费者选择。台山当地口碑佳、出品好的酒店或饼家生产的盒装月饼非常畅销,海宴、深井、北陡等镇皮薄馅靓、价格实惠、传统纸筒包装的冬蓉月饼和豆沙月饼亦深受当地群众和外地人欢迎。。。

“家国情怀寄尺素,纸短情长诉丹心”。走进位于台山市端芬镇的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一封封家书,一张张汇款单记载着江门老一辈华侨华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爱国爱乡爱家的家国情怀。作为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海口埠是端芬镇打造“侨乡风情·银信文化”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重要地点。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3)

端芬镇素有“华侨之乡”“排球之乡”等美誉,侨乡风情建筑遍布各个村落,华侨文化底蕴深厚。当前,该镇以“侨乡银信文化中心”为方向,深入发掘汀江华侨文化走廊及南粤古驿道的侨墟、商埠、村落、两岸美丽的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串联打造南粤古驿道“侨乡风情·银信文化”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线路长约7.5公里,东起海口埠,西至梅家大院,沿途银信文化、华侨建筑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

象征着古驿道文化的海口埠,地处南粤古驿道出海口,是古代海上丝绸大路的重要大节点。鼎盛时期,该地有120间店铺、6家银号,各行各业,一应俱全,曾有“银行街”之称,是银信流通的重要中转地。

据说为了实现打造“银信小镇”的目标,端芬镇坚持规划先行,出台《端芬镇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行动工作方案》,并于去年投入800多万元创建海阳、塘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启动长约13.5公里的“万里碧道”工程,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在建设南粤古驿道“侨乡风情·银信文化”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契机下,端芬镇依托海口埠悠久的银信历史、古侨乡建筑、古驿道古水道文化等优势,探索推进了“银信 红色 旅游 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模式,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让旅游与大米、鳗鱼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本镇“鳗鱼、大米、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例如,该镇通过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行动,打造了“村级服务中心加村级供销社再加镇级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的“三农”服务新阵地,成为农民农产品销售聚居地和“网很红”打大卡点,解决农产品难卖、农产品滞销等问题。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4)

如今,沿着“侨乡风情·银信文化”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游玩,不仅可以感受底蕴深厚的侨乡特色文化,还可以品尝田螺焖鸡、生焗黄鳝煲等侨味美食,体验由古建筑改建而成的观心民宿、绿禾闲庐、汶秧民宿度假村等,在侨乡风情中尽享美好时光。。。

我参观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284:台山银信博物馆。台山银信博物馆坐落在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海口埠也是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银信是从19世纪开始,远渡重洋的海外华人努力谋生将钱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晸机构寄回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是认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民间生活的珍贵史料。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5)

位于台山市台城南区台南大道北侧陈宜禧路西侧的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楼高6层,整个展馆以华侨文化、华侨名人、城市规划展示、华侨文物为主要内容,运用实物、图片及影视等多种方式把华侨文化与历史故事予以展示,整合浓缩侨乡历史、特色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利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让采风团直观了解台山社会经济建设、侨乡历史文化的发展。

一纸银信,不仅承载了侨胞在异国他乡自强不息、艰苦拼搏的人生故事,还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牵挂,更体现出侨胞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6)

海口埠被称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曾是台山乃至五邑地区民众出洋的中转站,银信业一度十分发达。利用这一独特而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2017年5月,台山市端芬镇建成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银信柱、银信墙、银信博物馆等。

银信博物馆最为引人注目。馆内设置圆梦之旅、银信递送、家庭最大、情系桑梓、复兴之梦、文明之魂等六个展陈板块,共展出了千余张银信及反映近代华人在海外奋斗、支援祖国建设的图片,向世人讲述江门乡亲“海外奋斗故事”,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7)

当地为更加系统地展现上川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人文价值,台山以大洲大湾遗址等为展示本体,建成“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该馆与位于海陵岛上的广东海上的丝绸之路博物馆相呼应,以上川贸易岛为展示对象,以“樯连四海,音达中西”为展示主题,通过展示台山海丝文化遗存,建立起台山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关联,让参观者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台山的海丝价值。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8)

当时,上川岛上的大洲湾是我国瓷器外销东南亚及欧洲国家的贸易点和中转站,在我国与葡萄牙的早期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繁忙的贸易也留存下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大洲湾遗址。

该博物馆外观碉楼与红框屏风的设计融合了中西建筑特色,传承了侨乡文化。当年江门侨乡将西方建筑理念、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材料带来家乡,形成台山众多房屋“半土半洋”的建筑风格。据悉,2019年台山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29)

民国三年(1914年),旅居新西兰的华侨集资组建集成置业公司,在石湾村附近置地建房,华侨黄黎阁首建4座3层楼房“启明楼”(现启明里39-42号),随后,归侨相互介绍在该里购地建房,形成了今天的启明里历史文化街区。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0)

启明里房屋外观在传统岭南民居风格的基础上,大量融合了西方的圆柱、拱券等元素,至今绝大部分建筑依然保持住昔日的风貌,见证着江门的城市变迁。随着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启明里得到活化并引入业态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海口埠见证了当地商贸的繁华与衰落,也见证了老一代华侨的出洋史。由于地处大同河与端芬河交汇处,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当年,不仅粤西有水东船运载廉江牛、水东油、阳江猪和杉木前来贸易,来自香港、澳门、广州等地的渡船也经常在此停泊。而包括台山人在内的许多广府人,当年都是从此处登船,然后出广海湾去到香港、澳门,再去往南洋和北美。上世纪中叶,随着台山人出国不断增多,海口埠迎来鼎盛期。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1)

海口埠在最繁华时吸引了近千人居住,120多间商号,金铺头、银号、杂货铺、洋货店、药材铺、茶楼、酒店、杉行、水果店等等,囊括各行各业,购销十分兴旺,附近圩场都来这里提货。

便利的条件催生了发达的银信业。在海口埠最兴旺的西隆街,短短500米长的街道,就有万丰银行、钜信银号、永茂银号等6家银号,有“银行街”之称。银信又称侨批,是海外华人华侨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银信自19世纪初开始,并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基本终结,历时150余年。银信业是台山百年来的特色。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2)

随着时代的变迁,海口埠旧码头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轰炸后,只剩一个土坡和一棵大树。如今海口埠仅人口二百多人,在海外的华侨比村里的人还多,不过,一些当年的历史建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为活化利用这条古驿道,今年以来,台山对海口埠进行了系列修复和改造。时隔半年,海口埠的蝶变让人眼前一亮。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3)

在新建的银信纪念公园内,西洋亭、古码头、观景平台、银信墙、博物馆等元素,无不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其中,20根银信柱尤其引人注目。据端芬镇李晓某春介绍,银信柱统一使用八面设计,用648片烧制的银信瓷片,艺术性地展示了中国第一侨乡“台山”海外华侨银信的缘起、递送、历史作用与现实文化价值。

改造后的海口埠重焕生机,留守海口埠的居民纷纷用通过照片、手机、微信等渠道把家乡的最新变化传递给海外的亲戚朋友,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4)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卫生条件很差,地方也没有发展,改造过后,环境变漂亮了,文化内涵也提升了。”一直积极参与海口埠改造工作的端芬镇端芬圩黄耀洪说,“我在海外的十多个同学在得知家乡建设纪念公园和博物馆的消息后,纷纷致电表示希望回来参观考察,“如今,这里每天都有侨胞和自驾游游客慕名而来。周末和节假日人气更旺,海口埠居民也开心了。侨胞都说,没想到家乡可以改造得这么好。”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5)

当地还将启动海口埠二期改造工程,古码头前的街道将恢复古街开发,修建古商业街,修旧如旧,并建成商铺、民宿等相关配套设施,最终将开发让今人体会出洋先侨爱国爱乡的文化内涵。

可能是疫情防控的原因,现在的海口埠暂时没有游客,我是唯一的外地游客,一个人走到几百米长的银行街道上,显得非常安静,路口有两个石狮子,外墙上有大量的银信文化介绍,石史这个本地人也好奇地去欣赏,他说如果不是我的原因,他这个台山本地佬也不会专门跑过来参观学习。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6)

两层楼的银信大楼还是中小学教育培训基地,游客服务中心只有一个女同志的值班,她说现在装修,不对外开放,走过财屋,穿过主街,后面就是广场了。走进西堤公园。进门就看到“西堤公园—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的一块圆弧形纪念墙。在纪念墙附近,有东盟青年华侨捐赠的友谊林纪念石。走在西堤公园的园路上,到处都能感受到华侨的贡献。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7)

我以前在美国游学时,就在奥克兰遇到过很多台山的美国华侨,还跟他们一起工作生活过,当地台山华侨的生活非常安逸,中老年妇女很早就下班了,整天没事就去教堂或做义工,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8)

我走到河边,看到了广府人出海口纪念地。

广府民系(广府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西部、珠海、中山、肇庆、清远、佛山、东莞、江门、惠州等。广府人是广东省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其人口所占比例近60%,客家人紧跟其后,以前土客械斗说的就是本地广府人与后来的客家人之前打架抢地盘的历史。

同时。广府人在广东三大民系中分布范围最广,是广东风俗文化的主要代表。粤语是广府民系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又是广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珠江三角洲是以粤语方言为载体的广府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带。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39)

广府人是汉族民系所推广自身文化广府文化最成功的人群。广府人有多方面的成就,如:经济、晸治,尤其在革命、文化、饮食、建筑风格、艺术、设计等。一般认为,肇庆是广府文化发源地; 广州、佛山、是发扬地;香港、澳门是扬名地。

跟客家人恳亲大会一样,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也是全球7000多万广府人的联谊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0)

从1853年建埠至我国成立前,台山海口埠目送一代代华侨从这里出海,见证五邑华侨传奇故事,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台山大同河与端芬河交汇处,附近梅、黎等姓联合组织筹建了“海口埠”,又称“十户墟”。

此后百年间,海口埠成为五邑地区华人出海谋生的重要口岸。海口埠见证了一代代华侨漂洋过海的艰苦奋斗史,被称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1)

现如今,海口埠成为“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登临海口埠,眼前的端芬河和大同河依旧奔流不息;驻足银信纪念广场,那一封封银信仿佛跨越时空,诉说着华侨悲欢离合的故事……

台山古驿道线路属于广东六大古驿道文化线路中北江-珠江口古驿道文化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包括了陆上驿道和海上驿道。台山古驿道以县城为中心,外延伸至开平、新会、恩平、鹤山和阳江,并通过南部广海、川岛等地区出海,开启了五邑移民的出洋大门。海口埠是南粤古驿道的出海口,也是台山古驿道最核心的一段,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2)

《南粤古驿道海口埠建设记》记录了海口埠的前世:“海口古埠,建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时由梅、黎、吴、李、关、阮、黄、江、陈、何等十姓氏谋而共建,称‘十户墟’……”

在古代,墟市多设在村落密集及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在台山市端芬镇,依河建墟的就有梅家大院、汀江墟、西廓墟、墩寨墟、山底墟、成务墟、上泽墟和庙边墟等,而能以“埠”命名的墟多数是立于水路便利的出海口。因海口埠地处大同河与端芬河会合出海(经斗山河)口处,河面宽阔,河床深邃,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海,故命名“海口埠”。

1931年冬,海口桥建成,从此南北两岸变通途,成为台海(台城至广海)公路的交通咽喉,大大促进了海口埠商贸经济发展。受港澳及西方的商业管理模式影响,当时海口埠的商户们成立了“联合商会”,共商共管海口埠的商业运营,使之繁荣鼎盛,闻名遐迩。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3)

多年前小日寇多次出动战机在海口埠投下炸弹,炸毁商铺。海口埠逐渐走向衰败。日本投降之后,当地晸府修复了海口桥,海口埠重现经济活力。

1953年实行“三大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取消墟期,农村活跃的墟市经济交流被迫中断。后来,台海公路改道,经大同桥往广海,海口埠昔日的繁荣景象终成历史。

一百多年间,海口埠的码头经常上演着如此的场景——台山的先侨们背上行囊“下南洋”“去金山”,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登上客船,挥挥手与亲人们再次告别。他们心里惦记着:此次离乡别井,不知归期是何年。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4)

台山人出国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当时台山人主要是通过水路出海,而海口埠由于水上交通十分便利,有香港恒兴渡、江昌渡来往海口埠至香港澳门,因此,有不少五邑及周边地区的先侨是通过海口埠这里搭乘轮渡到香港,然后再从香港转道世界各地。

“作为五邑地区最重要的先侨移民通道,这条古水道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它的兴起与衰落,折射出了近一个世纪的移民历史,是台山乃至中国东部沿海独特的‘侨乡’文化缩影,被誉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等。”朱英炀是“海口埠至梅家大院”古驿道示范段打造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实施者,他在文章《海口埠:古道有梦,梦想成真》里如此评价海口埠的地位。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5)

历史上,台山人经历四次移民潮,其中第三次移民潮是最大的一次,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台山旅居海外乡亲人数多达160多万,分布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海内外台山人中,涌现出了骆某辉、加拿大前总督伍冰枝、我国驻澳大利亚第一任总领事梅光达、我国第一条民办铁路——新宁铁路创办人陈宜禧和新加坡宁阳会馆创始人曹亚志等名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华人传奇。

很多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台山歌谣,寄寓着一家老幼对出洋华侨的依赖和期望。与这首歌谣相关的,还有银信文化。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6)

“银信”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是清末民国时期包括五邑地区在内的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谋生的华侨华人寄给家人的汇款凭证(“银”)和家信(“信”)的俗称。在广东潮汕、梅州地区和闽南地区称之为“侨批”。朱英炀介绍:“便利的条件,催生了发达的银信业。最繁荣时期,海口埠银号有十多家。如今在海口埠还能找到当年银号的店铺。银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许多历史故事、中华传统美德都包含在银信里面。”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7)

在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上竖立的20根银信柱引人注目。这些银信柱贴有648块烧制的银信瓷片,艺术性地展示海外华侨银信的前世今生。银信里说的多是家长里短,包括要求妻子儿女要照顾好老人小孩、提醒出国要注意的事项,甚至子女的婚姻大事,也说得明明白白。

据统计,从1864年至1949年这85年间,江门五邑地区的侨汇总额超过七亿美元,成为侨乡亲人生活的主要依靠和来源。而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子女教育、支付欠款、赡养老人、建造房屋、公益事业等。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8)

“这些银信(书信和汇款)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档案的构成丰富多样,文献与实物结合,充分展示了记忆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其文献链以及实物等,全面记录了华侨在侨居国的生活,完整、真实地组成了华侨家庭生活的历史画卷。”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认为,银信还是中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是华侨推动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发生重大转变的见证。

银信承载着一代代华侨的记忆。2013年6月,包括五邑银信在内的广东、福建两省的“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重要文化遗产。

历经160多年,几度兴盛消沉。近年来,随着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海口埠迎来了蝶变新生。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49)

2016年起,广东相关部门正式开展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并计划将海口埠纳入2017年全省重点打造8处古驿道示范段之一。随后,台山市人民晸府开展多次专项调研、座谈会和实地走访,听取专家、老华侨、当地居民等各界人士对海口埠古驿道示范段项目建设的建议和意见,邀请五邑大学华侨文化专家全程指导,编制总体规划。

随着海口埠银信博物馆、银信纪念广场等竣工,古驿道“海口埠—梅家大院”示范段建设日益完善。2017年海口埠有机更新项目还被评为“2017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建成后的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古码头、西洋亭、临水观景平台、六角亭等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海口埠还成功举办了2017年南粤古驿道国际定向大赛(台山海口埠站)暨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活动等多项活动;2020年6月,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发布,海口埠成为江门台山侨墟与洋楼游径中重要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资源点之一。

海口埠这一南粤古驿道上的明珠,不仅传承了优秀的地域历史文化,而且成为乡村振兴、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新标杆。

第15回儒林外史:樯连四海音达中西(50)

黄剑博参考资料:

1. 端芬镇打造南粤古驿道“侨乡风情·银信文化”精品线路。南方加记者杨兴乐;

2. 台山发布编辑部《美丽乡村 看端芬》;《江门画报》李驹荣;赖群英,梅玉珊,叶壮;

3. 中新社江门2019年9月10日电 主题曰广东侨乡台山中秋“银信”传情送祝福,李晓春,郭军文章;

4. 郭瑾,我国新闻网;

5. 广东省晸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羊城晚报社联合撰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