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英语桥梁书,全球没一个娃能放下这套神奇的桥梁书
有趣的英语桥梁书,全球没一个娃能放下这套神奇的桥梁书它是一套,即使抛开学英语这件事儿,本身内容也足够好的读物。无论以什么样的文字出现,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都值得细读。《神奇树屋》Magic Tree House,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掰开了揉碎了,我们来看看传说中的桥梁书鼻祖《神奇树屋》,到底怎么样。桥梁书对全世界学语言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它既逐渐脱离图片,文字(单词)又足够简单易懂,内容的趣味还很难找到敌手——这三个特点,帮孩子从绘本阅读,逐渐过渡并适应纯文字阅读。
原创 逃妈 东西儿童教育 2022-10-26 发表于四川
大家好,我是逃妈。
昨天入手咱们《神奇树屋》双语版 的小伙伴已经进到咱们的“神奇树屋精读营”群里咯~还没来的朋友赶快
外界吹得再火爆都跟咱们没关系,你大可不必听别人的推荐(包括我)。
掰开了揉碎了,我们来看看传说中的桥梁书鼻祖《神奇树屋》,到底怎么样。
桥梁书对全世界学语言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它既逐渐脱离图片,文字(单词)又足够简单易懂,内容的趣味还很难找到敌手——
这三个特点,帮孩子从绘本阅读,逐渐过渡并适应纯文字阅读。
《神奇树屋》Magic Tree House,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
它是一套,即使抛开学英语这件事儿,本身内容也足够好的读物。无论以什么样的文字出现,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都值得细读。
《神奇树屋》神奇在哪里?先看一组客观数据:
• 全世界小孩,无论是北欧某个工薪家庭的孩子,还是美国总统家的儿女,当孩子开始读文字书的时候,几乎都是从这套开始。
• 它是美国学校指定的课外读物,孩子们几乎人手一本;是全美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中,借阅率最高的一套书。
• 从1992年诞生第1本开始至今,它被翻译成了38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1.34亿册。什么概念呢?叠起来相当于76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但我更想说说我的主观看法
其实,用Fiction(虚构文本/小说)的方式写Non-fiction(非虚构文本/科普)内容,这在国际童书界其实蛮常见。
我现在闭眼想想,嗯…美国的《神奇校车》、《老鼠记者》、法国的《凡尔纳科幻》、德国的《小兔菲尼克斯》、英国的《自然故事》、俄罗斯的《森林报》、日本的《叽叽呱呱》、加拿大的《西顿动物故事》……都是~
但做到整个历史长河里打转、全世界到处乱跑的,除了《神奇树屋》,其他没有。
• 所以,《神奇树屋》也是逃逃人生中第一套桥梁书,是我难得的为他把中、英文版本都收齐了的书,现在依然整整齐齐码在我家书架上。
看他痴迷的样子,我曾好奇不过,也跟着读过一些。讲真,有“倒吸一口冷气”的感觉。虽是儿童读物,但话题涉及自然、历史、地理、文化:
一册一册书,一个一个神奇的故事,给孩子开启了一个宏大的世界,领着他们去领略未曾到过的世界奇景,去经历无法亲历的过去未来,去对话难以靠近的名流伟人。
• 所以,它也是我们开设的“21天入门英语原版阅读”精读直播营里,首选的英文读物。我们的果果老师这周正在带孩子们直播精读《神奇树屋》哦!
我们在精读营交流群里为孩子们划出《神奇树屋》的语言重点,进行朗读PK,好多孩子因为对《神奇树屋》的喜爱来到我们直播间,开启了原版阅读、精读之路。
因为大人小孩都太爱,大家又想找一个最完美的版本,于是我挖来这套双语版的《神奇树屋》!
刚接触英文阅读的孩子,一来就用纯原版的读物,可能首先心里就会犯怵,这套中、英双语的对照版本就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
这套《神奇树屋》双语版还针对国内英语课标标注出重点词句,及时掌握要点;同时在文中插入不同形式的阅读练习,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英文部分,原作者是传奇女作家Mary Pope Osborne,
担任过两届美国作家协会主席,荣获兰登书屋“终身成就奖”和美国教育平装书协会“勒丁顿纪念奖”。
她几乎游遍了全世界,书中出现的地点,也是她实际游历过的地方。妥妥地把“万里路”变成了“万卷书”。
“我曾横跨整个大陆,从希腊到尼泊尔,路上我开车穿越过整个沙漠,在某个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一位老者和他的曾孙帮助了我。我永远忘不了他们的善意,也忘不了沙漠里的绝美日落,还有那个寒冷的星夜。写这个故事时,我的脑海里全是关于那天的美好记忆。”
——《神奇树屋》一册书的前言
中文译文部分,大家更熟悉,译者是国内著名翻译家马爱农,记得我曾经说过吗?《哈利波特》中文版,只选她翻译得就好!她还有《绿山墙的安妮》《绿野仙踪》《彼得·潘》等作品……
因为对《神奇树屋》别样的欣赏,这次薅来极低的团价(96元厚厚的8册)、官配的赠品(重点单词海报、单词本),还,不,够!
我们还有全网唯一的、独家的、全是干货的,走心配套福利!
✓《神奇树屋》精读视频
✓精读复习资料
✓精读打卡群
✓朗读PK
这个配置,相信别的地儿很难做到
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从背单词到读句子的桥梁书!
难度分级,适合1-6年级
神奇树屋·中英双语系列
很简单,就是一对小兄妹的奇幻冒险故事。人设也很接地气,哥哥杰克,八岁半,喜欢看书,是个冷静的酷酷的小男孩;妹妹安妮,七岁,爱幻想与爱冒险,满脑子鬼主意。
某天,他们在镇上的森林里偶然发现了一间堆满书的神奇树屋(Tree House)。
从此,这个神奇的树屋就像多啦A梦的时光机一样,每当他们指着一本书,神奇树屋就把他们带到不同时空冒险。
从地中海到亚马逊流域,从北极到月球,从传说中的卡美拉王国,到西元前的庞贝古城;兄妹俩躲过兵马俑的追杀,也去过卧龙拯救大熊猫,帮郁闷的狄更斯找到创作的灵感,也上天斗过恶龙下海斩过巨蟒……
兄妹俩四海八荒地完成任务,遇到困难得自己找办法解决,孩子也在阅读这些奇幻历险故事的过程中,像追剧一样,一起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对了,现在回想逃逃当时一头钻进去的样子,还真有点像最近挺火的几个词,“沉浸式”看书,很有“氛围感”、容易“上头”。
2
号称「初章书鼻祖」的它
确实有点东西
01
由神奇树屋引发的知识大爆炸!
我大致列了下,《神奇树屋》有这些主题:
人文话题有:忍者、牛仔、感恩节、维京海盗……
动物话题有:骆驼、虎鲸、企鹅、大熊猫……
地理话题有:东京、北极、雨林、非洲草原……
自然话题有:龙卷风、沙暴、地震、海啸……
历史话题有:亚瑟王、庞贝古城、文艺复兴、美国内战……
哲学话题有:古巴比伦文明、亚里士多德的手稿、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巧妙的是,这些话题,统统以【时间/地点】为中心,串起一个时空的人、物、事、史,时而自然气息浓厚,时而有厚重的人情味。
比如,Dinosaurs Before Dark《勇闯恐龙谷》这一册故事里,孩子跟着主角团来到了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历史),见识了火山(地理)、各种史前植物如木兰、蕨类植物(植物),认识了无齿翼龙、三角龙、鸭嘴龙、霸王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动物)……
这还只是《神奇树屋》第1册的内容。
记得当时我和逃逃一块读Christmas in Camelot(中文译名《拯救快乐王国》),他就对书里的关键人物King Arthur亚瑟王很感兴趣 由此查阅了不少有关亚瑟王、王后、骑士Lancelot的之间故事,知道了其中最著名的典故“圆桌骑士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就是自由平等对话的起源;还查到了一些关于英雄、美女、江山等等爱恨情仇的故事……
感觉读完神奇树屋整个系列,娃就是个百科全书了!
因此我才对作者在Pirates Past Noon《寻宝加勒比》这册里写到的这句话,深以为然:
“当你拿起书时,魔法咒语就奏效了”
好的内容就是这样,孩子都很轻易地被触动,被其中的点滴内容吸引,接着好奇心就被引爆了,然后自己就会主动去深挖各种小知识,知识面也就由此逐渐打开。
但我猜家长们关注的还有英文原版的语言内容:
• 一方面,《神奇树屋》每本书达4000-6000个单词,无疑是词汇大爆炸的阅读量;
• 另一方面,它贴心照顾小学段孩子的阅读特点,题材由易到难,高频词多、生僻词少。
它采用前英文、后中文的编排方式,让孩子不管用哪种语言,都能一口气把故事读完,阅读体验流畅。
恐龙谷、金字塔、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棒球赛……不同的时空切换,让孩子身临其境,更能理解词汇含义。而语感也就这样慢慢培养起来,这正是原版书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勇闯恐龙谷》里,我看到这样两个句子:
“Look. You can see far far away ” said Annie. She was peering out the tree house window.
He peeked out the tree house window. Outside he saw the exact same view.
peer和peek是同义词,都有“看”的意思,从上下文的不同揣测出这两个同义词的细微差异——第1句中因为当时天色已晚,peer有凝目远望,“看起来略有吃力”的语意;第2句中由于孩子刚从魔境回到现实世界,peek有惊魂未定,“快速向四周打量”的含义。
同时,咱们刚刚也提到了这套书的主题特别丰富,涉及历史、地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孩子们可以通过故事轻松掌握十几个专业领域的英语,特别难得。
如在《月球漫游记》中,提到meteorite(陨石)、constellation(星座)两个专业词汇,就比我们多数英语科班生还强。
这套双语版的中文,我认为更多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如果遇到不懂的英文,往后翻查中文翻译,一看就懂,非常方便初学者连贯、顺畅地完成原版阅读。
当孩子回到英文阅读中去的时候,更能体会到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语言特点,这也是《神奇树屋》的初衷: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神奇树屋》作为一个风靡几十年的顶级IP,也很懂如何把高深的话题,降维呈现给孩子。
比如在Afternoon on the Amazon《亚马逊探险》这册里,
小主角们来到了热带雨林,书里先有一个对热带雨林的总体介绍,它一共有四层:
接着是怎么帮我们理解的呢?小主角们从神奇树屋里,顺着绳梯一层一层爬下去,就穿越到了热带雨林的四层,一层一层去观察和体验!
这样读过来,孩子会觉得自己在“被科普”吗?Not at all!咱们明明是在冒险!
02
魔法 冒险的双线故事里
孩子没空走神
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咱们别忘记今天的重点,
《神奇树屋》作为初章书存在的意义是啥?
是把孩子套进去、静下来阅读,由此养成“拿到书就能进入阅读状态”的习惯!
我手边刚好有本《勇闯恐龙谷》,带大家浅看一个片段,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彩。
这册书的后半截有个绝对的主角——霸王龙。
作者是怎么来描写这个恐龙世界大霸主的呢?
首先,在它正式登场之前,没有一个字提示了它是谁,全在描写其他恐龙的害怕!
在霸王龙正式登场前,用了6个自然段形容它可怕的外形!
接下来当然是逃跑啦!咋【跑】的?
先heard a terrible sound!
Took off拔腿开跑!
Raced up加速冲啊!
Started down冲到山顶又从山的另一侧跑下去!
终于stop了!
一抬头,霸王龙就在自己面前!
跑了半天跑了个寂寞!
一个高潮连着一个高潮,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紧张的画面一帧接着一帧,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跌宕起伏,全程找不到走神的机会!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精彩内容,让整套书的节奏相当紧密,能够强烈吸引孩子的阅读欲望。吸引着孩子像追剧一样主动钻到书里,也就是我刚刚提到的“沉浸式”和“氛围感”。
它还有个神来之笔,就是双线故事的设定!惊险、有趣、曲折,让孩子一读就停不下来。
第一条线是1-8册的大故事线,杰克和安妮发现了树屋,从最初好奇主人是谁、到发现主人留下的线索、到最后成功帮主人解除魔法,一步一步,悬念十足。
第二条线是每本书里的小故事线,兄妹俩来到陌生的时空后,有可能遇到温柔的恐龙、善良的骑士,也可能陷入可怕的危险,惊心动魄。
大故事里套小故事,让《神奇树屋》变成一颗洋葱,剥掉一层还有一层,哪个孩子能拒绝这样层层抽丝剥茧冒险闯关的故事?紧紧抓住孩子的阅读兴趣,越看越有味!
3
要选就选
最美、学习性最强的版本
《神奇树屋》在冒险故事的外表之下,有着强大的学习内核,同时兼顾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图书的要素,让故事性和知识性无缝结合。
先看英语方面的学习设置,这套《神奇树屋中英双语1-8》,蓝思指数大约为200~350L,对大多数读过简单原版绘本的孩子来说,都不算太难的程度。
很适合从《神奇树屋》第一册开始,循序渐进地开启原版阅读,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
作为参考,牛津树的L2-L3,蓝思指数160L-310L左右;RAZ的D-G级别蓝思指数是220L-450L,原版绘本《大卫,不可以》的蓝思指数是100L。
但如果孩子已经能读懂原版《哈利波特》了,那这套就太简单咯,pass~~
这套双语版的《神奇树屋》还有精心设置的小细节,都是帮助孩子更好地阅读的!
比如,书中的中英文双语针对国内英语课标给出标注,及时掌握要点。
每一个章节都附带单词表,罗列出中小学需要掌握的单词。
每本书都穿插了不同形式的精读练习,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神奇树屋》有很多百科知识,所以咱们这套在科普知识方面的设置,非常用心。
比如,兄妹俩在树屋里发现的图书,会帮他们去到不同的时空,同时这本书也是相应知识点的传达媒介。
哥哥杰克喜欢做笔记,笔记内容就是对知识点的总结,帮孩子记住核心要点。
种种用心的学习环节设计,为孩子精读故事提供便利,阅读思维自然也就不断得到锻炼了。
EASTWEST
最后,一定要夸夸《神奇树屋》插图,作为英语学习桥梁书的“鼻祖”、30年经典之作,它用的不是目前风行的卡通漫画,而是精美、细腻、接近写实的铅笔插画。
看,木屋的纹理、昆虫的肌理,触手可及。
散发金属冷光的铠甲、优雅壮硕的战马,映衬着一轮皎洁圆月,氛围感拉满。
一丝不苟的光影细节,既魔幻又写实,迅速帮孩子构建起阅读场景。
这样的插画,处处透出旧时代的精致和风韵,让人感叹画师为此付出的心力,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极有帮助。
作为一套优秀的中英文双语读物,《神奇树屋》的作者、译者、画者都贡献了一流的创作功力,终成经典。
我很挺庆幸逃逃小时候能接触到《神奇树屋》这种“整个历史长河里打转、全世界到处乱跑”的好书,6、7岁的他肯定读得稀里糊涂,能留下来的东西不多,但有浅浅的印象,看到很多的不同,觉得阅读很棒,就挺好!
现在大家为娃的教育操碎了心,各种fancy的资源,各种操心的陪读。其实要是内容足够好,就这样简简单单的白纸黑字,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