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醉面地址:天津喜面情意长
天津醉面地址:天津喜面情意长时进中午饭口儿,主人招呼着前往餐厅。众宾客出门后直接去了附近的饭馆,记得是一家西餐餐馆。进去后发现摆开一溜儿长桌。接下来看到餐馆侍者开始上菜,只见端上来的是一水水儿的凉菜码,有拌豆芽、葫萝卜丝,猪耳朵丝、摊鸡蛋、炝菠菜丝、凉拌青豆等。大约上了8到10盘凉菜,我心里想怎么上这么多的凉菜?接下来很快端上来的是每人一碗面条,莫非天津人办喜事仅仅是一碗面条而已?虽然心里嘀咕,但又碍于情面,要入乡随俗。万不可表现出内心的诧异,但心里想,这也未免简单了吧。加上面卤,各种小菜,众宾客也都是寒暄应酬高高兴兴地开始吃面条。 这却让我想起了80年代,大约三十多年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则报道,天津大邱庄,曾有这样一段,当年大邱庄有一个在饥饿与贫穷中长大的小伙子,他当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天天吃上面条。”心想这吃面条,可能就是天津人从困难时期延续下来的结婚习俗吧。 吃过面条后,众宾客起身离店。我拎上包准备向主人及
文:罗亚林(乒乓行者)
在北方,每年正月逢七,微信上都会有提醒人们吃面条的小动画或者贴子,今年正月吃面的提醒信息,照样按时活跃在微信上。
中国人吃面条,南北西东,那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例如北京的炸酱面;上海的阳春面;苏州的肴肉面、大排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河南的羊肉烩面;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岐山臊子面、油泼面;东北的打卤面等等,真是不一而足,各有千秋。可以说中国人把一碗面条的烹饪,发挥到了极致。面条文化的传承,悠悠上千年。
而我今天要向读者朋友叙述的是“天津喜面”。那是在2010年,也是一个虎年春节的前夕,去天津参加一位北大荒兵团战友儿子的婚礼,体验到了天津人的婚礼习俗与北京和北方其它地区的略微差异,从而增长了见识。
北京的婚礼一般是中午或晚上,指定宾客集中到一个大饭店,按照程序举行过各种婚礼仪式后,就是婚宴开始,宾客呼朋唤友,推杯换盏,热情酬酢。席间,一对新人及双方父母,要端着酒杯向每一桌来宾敬酒。这样经过一番喜庆、热闹的饕餮盛宴,开怀畅饮。然后客人留下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对新人长辈的恭贺道喜与吉祥祝愿,就此告辞。正所谓那句老话“没有不散的筵席。”
而在天津的婚宴习俗中,并不是这么简单,要比北京多出了一档程序,天津人讲究先是要请宾客“吃喜面”。此前,我对天津人的这一婚俗讲究是浑然不知的。
那年是专程回山东老家探望了姐姐,哥哥以后去的天津。到了天津马场道一带的战友家,看到所有来客大都是当年在北大荒的兵团战友,多年不见,自然是唏嘘问候寒暄。所有来参加婚庆的女宾,不分主、宾,主人都要给每人头上戴上一朵红色小娟花,看上去非常喜兴,这种情景体现了天津式的质朴与亲切和浓郁的乡土民俗。
(宾客即将开始吃喜面)
时进中午饭口儿,主人招呼着前往餐厅。众宾客出门后直接去了附近的饭馆,记得是一家西餐餐馆。进去后发现摆开一溜儿长桌。接下来看到餐馆侍者开始上菜,只见端上来的是一水水儿的凉菜码,有拌豆芽、葫萝卜丝,猪耳朵丝、摊鸡蛋、炝菠菜丝、凉拌青豆等。大约上了8到10盘凉菜,我心里想怎么上这么多的凉菜?接下来很快端上来的是每人一碗面条,莫非天津人办喜事仅仅是一碗面条而已?虽然心里嘀咕,但又碍于情面,要入乡随俗。万不可表现出内心的诧异,但心里想,这也未免简单了吧。加上面卤,各种小菜,众宾客也都是寒暄应酬高高兴兴地开始吃面条。 这却让我想起了80年代,大约三十多年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则报道,天津大邱庄,曾有这样一段,当年大邱庄有一个在饥饿与贫穷中长大的小伙子,他当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天天吃上面条。”心想这吃面条,可能就是天津人从困难时期延续下来的结婚习俗吧。 吃过面条后,众宾客起身离店。我拎上包准备向主人及其他战友告辞,这时身边的天津战友高大哥、李大哥对我说:“你怎么能走呢?你怎么能刚刚吃过中午的喜面就走呢?还有些战友们上午没到,晚上还有正式的结婚典礼。”到此时才让我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原来天津的婚宴大餐是安排在晚上的,心想这天津人真是比北京人更为讲究。
(和参加婚礼的天津战友合影)
下午为了打发时间,我们又到附近的一位战友家串了个门。到了傍晚,所有宾客及新人的长辈亲属,都集中到了一家比较考究的餐厅,一对新人在婚礼主持人的主持下履行了各种结婚仪式的程序。这时才开始正式的婚宴大菜。自然是丰盛而讲究,天津是海滨城市,各种海鲜大菜自然是一应俱全。那次的天津之行,充分领略了天津人的好客与热情。以及那十分亲切,颇俱乡土风情的婚俗礼仪。 悠忽间十几年已经过去了,那次婚礼的过程已然淡忘,那婚宴中的美味佳肴也不记得了,但却记住了那一碗寓意着新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喜面,那寓意着来宾与主人间情深意笃,友情绵长的喜面,深刻地留在了记忆中。天津喜面,质朴醇厚,情意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