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名人眼中的小商品,义乌市场志40年
义乌名人眼中的小商品,义乌市场志40年启开千年国门以后,中国人的意识经历了一次大颤动,在亢奋、心悸和徘徊之后,黄土地上的这架马车终于缓缓向前移去,于是这些炎黄子孙的脸上终于有了那么些喜色。他们开始注视外面的世界,同时开始审视自己,他们发现这个民族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北京故宫宫门打开镜头 )为此,我们将不定期刊发义乌市场发展40年优秀代表作品,期待你参与交流、分享、点评。今天刊发“义乌市场志丨40年,记录者回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小商品 大世界》( 起草于1991年10月,定稿于1992年3月 )
编者按语从“第一声呐喊”、“第一份为民请命书”的《“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又响了》到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四代书记”说“四代市场”》,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从央视播出的电视专题片《独特王国》到《小商品 大世界》,析成长困惑,解商贸密码;
从本土作家的《千里龙驹》到《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为人民抒怀,为先锋讴歌;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平台刊发的《奥兰多之思》到《义乌在国际贸易强国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借它山之石,助攻玉之力。
我们的时代记录者,笔墨春秋,耕耘商海,用新闻广角视野,用文学深思感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义乌市场40年,让我们记者、宣传工作者不断讴歌义乌市场行足者、开拓者、创新者;为市场主体笔耕、为市场创业者点赞!
为此,我们将不定期刊发义乌市场发展40年优秀代表作品,期待你参与交流、分享、点评。
今天刊发“义乌市场志丨40年,记录者回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小商品 大世界》
何建农撰稿 赵忠祥解说( 起草于1991年10月,定稿于1992年3月 )
( 北京故宫宫门打开镜头 )
启开千年国门以后,中国人的意识经历了一次大颤动,在亢奋、心悸和徘徊之后,黄土地上的这架马车终于缓缓向前移去,于是这些炎黄子孙的脸上终于有了那么些喜色。他们开始注视外面的世界,同时开始审视自己,他们发现这个民族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这些农民不再为五谷六畜和柴米油盐所束缚,经济大潮冲击了他们的昨天,他们开始真正步入今天的行列!
这就是被列为全国十大市场之首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熟悉骆宾王、宗泽;熟悉冯雪峰、陈望道、吴晗等名字的人,并不一定熟悉他们的故乡。义乌,在更多人印象里曾经是一个陌生的地名。
义乌人,无声无息地生活了几千年……
当今天,拨浪鼓走向了全国各地的时候;
当全国各地经商的人又来到义乌这片曾经是马路小市场的时候。这片市场再也不只是市场本身了,而是拥有一个大世界!
(推出片名: 小商品 大世界)
这个由室内外三大市场连成的“小商品世界”占地140亩,共有摊位14000多个。假如把他们排成一路纵队,长达30华里。它经营着8000多种小商品,每天有5-6万商客进场交易,旺季高峰时多达10万人次。近年的市场年成交额高达10亿元以上,税收超过3000万元。
这个独特的“王国”不仅吸引了潮水般涌来的商客,而且它还吸引了众多饱眼福,找好奇的路人。这些人到这儿来,则是为了得到启示,摸索经济规律。这些来之于异国他乡的朋友,则流连于这儿的迷离!
全市1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解脱出来,汇入了这片民间流通领域。
他们先是走南串北地从外地贩入货物搞批发。后来他们也学着自己加工生产了,买进来机器,办起了加工厂,形成了工商一体的家庭工业。一村一品、服装乡、针织区、塑料村……星罗棋布。乡镇企业红了半边天,成了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
当数以万计的客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时候,义乌这个古老的县城显得太小了,太旧了。行路难,吃饭难,住宿难,通信难……种种难题接踵而来。于是,这又引发了加快城市建设的一场“好戏”。
“好戏”要花钱,钱在哪儿呢?义乌的父母官们拍板了,人民城市人民建,谁受益。谁出钱。五年多的时间,筹集了两亿元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古城面貌日新月异,城区的面积翻了一番多。义乌——这个昔日浙赣线上的三等小站,如今一跃成为浙江省第三大站。在通讯设施上,自动电话,程控电话相继投入使用。九一年四月,浙中腹地的第一个航空港开通。从此,义乌人再次插上翅膀,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蓝天。
义乌的国民经济提前十年翻了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80年翻了二番半。
有人说,义乌的巨变靠的是小商品市场,也有人说不全是。但是,在这里人们毕竟都看到了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对义乌巨变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
往日默默无闻的义乌,今天八方客商云集。这方原本贫瘠的土地,成了辐射全国的商业之城,其中奥妙何在呢?
这里的商品格外吸引人。小百货、小五金、小塑料、小玩具、服装袜子、鞋帽头饰等等,花色品种多,规格齐全,价格低廉。这里有一支庞大的“飞鸟型”采购队伍。他们不停地穿梭于全国各地,捕捉着经济信息。因而这里的品种更新快,时新商品特别多。据说港澳地区的新潮服装款式,不出一个星期在这里就和大家见面了。
人们都说出门难,外出经商更难。但跨进义乌市场就没那么多难了,市场内服务设施配套成龙: 寄存、托运、电讯、邮寄、代购车票等服务设施俱全。
医院、银行及执法机构一应齐备。
金融部门还与南京、西安、西宁、乌鲁木齐、石狮等大中城市建立了金融通汇业务。
市场内外设有90多个代办托运点,随时办理发往近百个大中城市客货托运手续,实行一次托清,一票到底,全程负责,客货保险。
誉从信中来。信誉是生意人的衣食父母,举之则财源茂盛,毁之则门可罗雀。深谙此道的摊主们,始终把信誉奉若神明。
这些(财税、工商等部门)市场“信誉”的守护神,则更是忠于职守。
这些脱胎于农民的生意人,把勤劳勇为,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又融于生意世界,文明经商蔚然成风,“无商不奸”的历史偏见,在这里已荡然无存。
当你置身于这个迷宫般的世界,一定会感到它的闹而不乱,杂而有章,井然有序。这应当归功于市场的管理者们。工商、税收、公安等十多个职能部门在这里设立了专门机构。但是,这么大的市场仅靠专业队伍管理是不够的。于是,他们在实践中创出了一条“以专业管理为核心,自我管理为基础”的路子。他们把摊主们组织起来,建立了个体劳动者协会、治保管委会、民兵营、党支部、团总支等组织。组织摊主们学时事、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开展多种争创文明摊位活动。实行自我管理,相互监督,调节纠纷,配合专业管理队伍,查处假冒伪劣产品,打击非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信誉。义乌小商品市场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的荣誉。
(货郎担镜头)
义乌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义乌农民历来在农闲时节有外出经商的传统。但当时所谓经商,不过是用当地土法熬制的红糖去换取鸡毛,俗称“鸡毛换糖”。各种摊担出现在街头巷尾,这就是小商品市场的雏型。这时,人们开始向往在这里构筑起一个开创性的小商品天地。
地方政府顺应民心,作出了“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的决定,并于1982年9月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此后,这个市场经历了“三次搬迁,五次扩建”。历史的反弹力,激发了义乌农民百倍的热情。由此,一只小小的拨浪鼓摇出了这么一个名扬天下的大市场;摇出这么一座勃勃雄心的商业城;摇出这么一代全新观念、破门而出的义乌人;摇出一个令你目不暇接的大世界!
不少地方千方百计地吸引义乌人去经营他们的市场。两万多从事贩运的义乌人长年在外,他们的足迹遍布天南地北,全国许多城市形成了“义乌街”、“义乌路”。
义乌人以前所未有的创造精神,描绘出一个个色彩缤纷的商品世界,但又有多少人透过这斑斓的色彩去审视这些货郎的内心世界?
不少人羡慕他们的高收入,可谁能理解他们西装革履下的艰辛呢?他们也有倦宿在街头巷角的时候,他们坐在大卡车上一天行程五百公里,一夜只睡几个小时,比那些安安乐乐的人差得太远了,付出的太多了。这些生意人从事的都是物小利微的小商品,靠勤勤恳恳、一分一厘的节俭积累,由此去创造他们所没有的劳保福利,去改善他们的生产经营条件,去承担他们遇到的各种风险。
面对着长长的纳税队伍,争相纳税的情景使人振奋。市场创办十年来,他们直接向国家提供了上亿元的税收。这位霜染鬓发的生意人(浙江省纳税模范龚效禄),四年间主动向国家申报交纳了10多万元税款。(龚效禄同期声):“现在我们富了,靠的是国家政策,我们不能忘记国家。”在时代坐标上爆发活力的货郎们,怀着报答知遇之恩的感谢之情,奉献着一片片赤诚之心。虽然是一分一厘的赚取,却也是尽心尽力地奉献,面对1991年洪水受灾的同胞,他们捐献了200多万元巨款。
新时代的光泽,抹去了历史的风霜,繁荣的市场,造就了新一代货郎。市场兴起之初,人们曾指责“市场给国营企业带来了冲击”。可是在经历了短暂的阵痛之后,吃惯了大锅饭的企业也开始顺应市场规律,改变经营机制。国营、集体企业利用小商品市场客流量大,辐射面广,经营方式灵活的优势,进场设摊,纷纷参与市场竞争。现在上海、福建、广东、杭州等地的一批大中型企业,也来到义乌,在这里开设市场窗口,目前的小商品市场已经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元化平等竞争的格局。
义乌人从不起眼的小商品中闯出了一个名扬天下的大世界,义乌人从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准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广阔道路,一个把义乌建成全国性小商品批发和商贸中心的庞大计划已在决策层中形成并付诸实施。
笑迎天下客,相逢在义乌。
市场是共同的市场,世界是大家的世界;好客的义乌人,欢迎您的到来!
(片尾曲,毛阿敏演唱)
同一条强国路,同一支富民曲。一棵树上的花与叶,一个家庭的兄和弟。你忘不了我,我忘不了你。你掏给我一颗心,我敬你一片情意。风里浪里同舟共济,千里万里并驾齐驱。云里雾里并肩腾飞,苦里乐里共同崛起。
注:
该片《浙江电视台》1992年5月28日,29日黄金时段播出后,作为浙江省重点交流节目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至少数十家电视台交流播出;解说词收入新华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的《小商品 大世界----来自中国小商品城的报告》一书中。
附录何建农:创作电视专题片《小商品 大世界》的前前后后
1980年春,近弱冠之年的我是照着《浙江日报》刊登的时任义乌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杨守春的文章开始学习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的。1982年下半年以后,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两次为我写的报道签发同意发稿意见,深受鼓励,终身难忘。
1989年下半年,义乌市场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困难,面临重重危机。1991年8月,笔者在义乌市税法宣传教育普及办公室工作,为了更有效宣传普及税法知识,介绍义乌市场税收征管经验和成果,笔者向义乌市财政税务局领导建议创作一部电视专题片,客观系统宣传义乌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得到局领导首肯后即进行创作,初稿题目为“小商品,大市场,新财源”。同年10月的一天,义乌市政府分管财贸副市长方浩楠来我办公室视察工作,我请他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初稿修改斧正。他耐心看完全稿,用笔认真在稿子第一页右上角签上 :“此稿创意很好,建议在这基础上全市性创作一个电视片,请毛光烈市长批示”。时隔两天,时任义乌市长毛光烈批示:“同意,创作拍摄经费由市工商局出。”接到批示意见,我就从全市角度九易其稿后由义乌电视台派骨干记者陈晓焰等随笔者一起进入实地拍摄,在刚刚落成的篁园路第四代义乌小商品市场实拍时,看到正大门新装饰的“小商品世界”五个金色大字十分兴奋,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把专题片片名从《小商品 大市场》改定为《小商品 大世界》。
拍摄素材完成后,我向时任义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恒兴,义乌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宗根余、义乌市电视台台长楼关禄等提出上北京剪辑制作的建议得到同意。在乡贤的大力帮助下,电视专题片在北京剪辑制作非常顺利,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为解说词配音,著名歌唱家毛阿敏为片尾曲配唱。电视专题片《小商品 大世界》在1992年5月28日,29日《浙江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作为浙江省重点交流节目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至少数十家电视台交流播出;电视片解说词收入新华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的《小商品大世界----来自中国小商品城的报告》一书。之后连续十多年全国各地来义乌考察学习的团队,全部用该片介绍义乌小商品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笔者还一鼓作气创作了《小商品 兴财源》、《小商品 大金融》、《商城义乌》等电视专题片在省市电视台播出。
在义乌市场培育发展过程中,全市上下特别是市场主体有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市场危机意识,这应该是义乌市场持续繁荣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作者简介何建农,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六届、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兼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连续五届当选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小商品 大世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义乌之第一》、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批发市场概论》、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浙中精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