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江湖不再相见(天涯不远江湖再见)
再见江湖不再相见(天涯不远江湖再见)文/韵汐远天涯不
江
湖
再
见
天
涯
不
远
文/韵汐
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
——金庸
古龙去世那年,我还没有出生。那一年的古龙仅仅48岁,想来当时的人们,定然无比震撼。
许许多多关于古大侠的传奇,大多是道听途说。对于武侠的痴迷,应该是从小时候看到郑少秋主演的《香帅传奇》开始的。
那一年,大约是七八岁的样子。后来知道《香帅传奇》是根据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改编的,对古龙笔下的江湖也愈发迷恋。读初中的时候又爱上了金庸、梁羽生的作品,在学校住宿的时候常常打着手电闷在被窝里看小说。学校宿舍条件一般,甚至有大老鼠出没。不过这完全不影响读书,越是这样的生活,越有江湖的味道。
最爱《天涯明月刀》的楔子: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当年初读的触动,至今犹存。古龙的作品大多是大团圆的结局,快意恩仇,洒脱不羁。而金庸的作品则更具深度,将武侠与儒释道相融合。我常常觉得,古龙颇有李太白的味道,而金庸则颇有杜少陵的风骨。若是再与前些年迷恋至深的盗墓小说相比,则会觉得天下霸唱的作品很有金庸的感觉,逻辑严密,文史并重,引人入胜;而南派三叔则有古龙之感,情节环环相扣,人物设计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偶像崇拜感,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总想一口气读完方快。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一言印象极深:“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想来金庸老先生定然是参透了这为人处世的哲学,才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又在武侠之巅急流勇退,封笔而远遁江湖。
古龙洒脱,而金庸理智。
虽说理智能让人走得更远,只是那句“情深不寿”又让多少人痛断肝肠。不知道金庸老先生在弥留之际,眼前是否出现过夏梦的温婉笑靥?两年前的10月30日,王语嫣、小龙女的原型人物——夏梦去世,而两年后的同一个日子,金庸老先生也与世长辞,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命运之奇。
阿紫哪里都好,只有一个缺点——她不是阿朱。萧峰自戕,又何尝不是因为心底埋藏的一段痴情?如果阿朱还在,我不相信他会没有面对契丹同胞与大辽国的勇气。
十六岁那年的烟花,是郭襄终其一生无法释怀的牵挂。与大哥哥的相遇,只是一场美好的错过,纵然误了终身,也无悔于斯。
如果可以,小昭愿意做张无忌一辈子的小丫头,至死不离。然而没有如果,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只能去做那最孤独的圣女。
好一个情深不寿,即便是过儿与姑姑的相守,也等了足足十六年。
而今刀光剑影黯淡,鼓角争鸣渐远。依稀记得那些年与同桌一起奋笔疾书写小说的场景,她写完我读,我写完她看。她的笔名是独孤莹,我的笔名是菊梦。她喜欢写大团圆的爱情,而我则喜欢写相忘于江湖的遗憾……
曾经以为长大后江湖渐远,实则不然,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曾见证古龙辞世时满布天涯的哀伤,却见证了金庸辞世的举国悼念。若有黄泉,两位侠者或许可以恣意对酌,畅谈阔别后的江湖夜雨吧。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年逝去的青春,纪念一个时代的落幕,哀悼一位大侠的离去。
武侠不朽,金庸永在,先生千古。
吴韵汐
青年作家
新东方语文教师著有《苏轼词传》《海子诗传》等
微信公众平台:iwuyu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