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德经的十大特性是什么?感悟道德经玄的状态

道德经的十大特性是什么?感悟道德经玄的状态我们可以再从禅门和阳明心学来理解。所以老子在第一章,就已经揭示了悟道的核心法门。悟道需要对这个法门去实修的。此两者,指的是无和有。“无”和“有”,只是名字不同,却同出于一个本源,这个本源也就是“道”。所以“无”和“有”,就像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心经》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和有的关系是一体的,可以统一地称作为“玄”。在当下保持“玄”的状态,是若有若无的,是从无看有,从有看无的,无和有没有绝对地区分。在“玄”的状态,可以逐渐去开启认知万物奥妙的大门。

道德经的十大特性是什么?感悟道德经玄的状态(1)

《道德经》第一章是极其重要的,老子揭示如何去打开认知万物奥妙的大门。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那我们要怎么来理解“玄”呢?

老子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此两者,指的是无和有。“无”和“有”,只是名字不同,却同出于一个本源,这个本源也就是“道”。所以“无”和“有”,就像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在《心经》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无和有的关系是一体的,可以统一地称作为“玄”。在当下保持“玄”的状态,是若有若无的,是从无看有,从有看无的,无和有没有绝对地区分。在“玄”的状态,可以逐渐去开启认知万物奥妙的大门。

所以老子在第一章,就已经揭示了悟道的核心法门。悟道需要对这个法门去实修的。

我们可以再从禅门和阳明心学来理解。

比如禅门的六祖惠能,在《坛经》中传授法门是“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是于念而无念,无相是于相而离相,无住是人之本性。这个法门里,无和有的关系是一体的,不执着于念、相,又不会著空相,符合老子描述的“玄”。

比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描述当我们不感知的时候,我们与山谷中的花朵同归于“寂”,当我们感知的时候,一切又变得“明”。“寂”是无,“显”是有。寂和显是存在的两种状态,区别在于我们是否去感知。

我们可以去描述对于万物的感知,但是这种感知却并非是恒常的存在本身,任何的感知都会变化,所以悟道不能够执着于所感知的“有”,而是要回归不可描述的“无”来看待“有”。“无”并非是什么都不存在,而是无法言说的存在。如果我们的感官不参与,现实就是无法描述的。“道”是形而上的,它存在,却又无法去言说清楚。

老子在第十六章,更清楚地描述悟道的法门,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通过回归虚极点,这个虚极点是生出“无”和“有”的“道”,回归寂静,再来观察万物共同往复运动。在这种“观”的状态,也是“玄”的状态,是无有一体,若有若无的。

这种“玄”的状态,是可以在行住坐卧中去修习的,通过一定的练习,是可以逐渐对于“道”有着更深的感悟,感悟万物的奥妙。

注:文章是个人的感悟,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经典研习社,以圣为师,以经为引,以道指导为人处世。交流请私信。

猜您喜欢: